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區拚團大混戰,離無人貨架的結局,真的不遠了

一個風口形成的時候,國內的創業公司往往在對外競爭上顯得尤其激進,然而在“修煉內功”這一項上並無瑕顧及。當下正在狂奔的社區拚團是否有出路?我們就此拋出5個問題,或許對於大多社區拚團玩家來說,這是“死亡五連問”。

文/林燃 億歐專欄作者

2018年末最火的零售話題當屬社區拚團。接二連三的融資新聞,3個月總計20億的風投資金湧入,激勵著無數前仆後繼的創業者。故事講得非常動聽:二三線城市消費更新的紅利、C2B背後的供應鏈更新、全民零售帶來流量成本的下降……劇本好像在哪裡見過?沒錯,和2017年的無人貨架如出一轍。

劇本相似,但結局會一樣嗎?社區拚團是否會步無人貨架的後塵?這個敏感的話題,身在其中的人自然不願也不會承認。在短期的、光鮮亮麗的高增長背後,社區拚團真正的價值點是什麽?

社區拚團的亂戰

探究社區拚團是否可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社區拚團賽道的玩家,主要可分為三大類:

1、垂直的原生拚團平台:如“你我您、食享會、鄰鄰壹”。

2、擁有門市或電商資源的平台,孵化的拚團業務。

如快消B2B背景的興盛優選、考拉精選,生鮮B2B平台美菜衍生出的to C項目美家優享,本身擁有成熟門市體系又覬覦線上增量的百果園做的米鮮生活,以及蘇寧蘇小團、永輝生活之類等零售巨頭孵化的拚團小程式等。

3、工具類服務商:多點、訂單兔、蝌蚪精選、蔬東坡等。

據不完全統計,起碼有20家公司,因急於跑馬圈地進行了全國性布局。雖說中國社區千千萬,但由於優質的頭部資源稀缺,導致社區拚團公司之間的競爭已經到了價格戰、互挖團長、收購合並等拚刺刀的實質性階段。

十薈團CEO王鵬曾對外透露,十薈團的收購策略是,收購單個城市的企業,再支持它去覆蓋全省。比如在長沙收購一家企業,以它為圓心做透湖南省。在江蘇、山西各收購一家,佔領本土。一般收購方,會衡量自己攻克一個城市與並購一家公司的成本,采取用資本換時間的方式,根據被收購企業的用戶數、訂單量、GMV定價。

收購最凶猛的,當屬融資額最大的幾家:食享會收購了揚州的味羅天下、台州的黃蜂社區、南昌的味羅社區等,美家優享收購了河北的鮮樂拚等。億歐零售了解到,鮮樂拚之前每月的流水在100萬元左右,收購的價格大約是100萬元現金+不超過1000萬的美菜期權。

對於沒有大資本支持的項目來說,被收購已然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就以被巨頭收購為目的,通過“快速融資、快速收購小公司”的策略迅速做大市場,以此增加後期與巨頭談判的籌碼。

當然也有對收購持質疑態度的。你我您聯創劉振洋曾向社區拚團觀察表示,你我您做過自建、加盟、收購和合資等多種形式的嘗試,但從效果來看,還是自建最好,收購面臨著眾多不確定的風險。原因在於:首先很多本土化的小項目,在財務、稅務都缺乏合規性,收購風險較大;其次,頭部公司都在爭奪收購資源,導致市場行情偏高;此外,收購完成後,團隊、供應鏈、價值觀的整合,會給後續經營增加潛在難度。

社區拚團請回答

一個風口形成的時候,國內的創業公司往往在對外競爭上顯得尤其激進,然而在“修煉內功”這一項上並無瑕顧及。回到社區拚團是否可以成功的話題上,億歐零售在此拋出5個問題,對於大多社區拚團玩家來說,這有可能是“死亡五連問”。

1、供應鏈效率真的高嗎?

社區拚團常規的交付流程是,預定商品從產地發到城市倉—發給團長—用戶自提。從下單到拿到貨,用戶大約需要等待3-4天時間,所以適用於時效性不高、非剛需的商品。

大部分拚團企業,以生鮮等非標品切入市場。這樣做的好處是,水果之類的非標準品,品牌性較差,商家擁有較高的定價權,用戶無法比價。在標準品方面,部分企業以銷售“尾貨”商品為主。尾貨成本較低,利潤空間較大。尾貨的品質並不差,但尾貨的流通效率並不高,找不到更好的出貨管道,適用於和社區拚團這種一個單品出貨量極大的管道合作。

我們理解這件事的前提是,拚團正是因為預定性消費,讓單個社區內的訂單密度足夠高,同一批次發貨,才有了效率的提升。不過,在億歐零售看來,社區裡原本就存在的商業形態,比如超市、便利店等更有優勢做團購這件事。超市、便利店擁有線下管道,也就擁有持續性的訂單密度和出貨量。所以,一定會比只有線上管道的拚團公司訂單密度大,供應鏈效率更高。

多點Dmall合夥人劉桂海向億歐零售提到了一個現狀:現在幾乎各地區大型的龍頭零售商超,都在發力本地to B業務,給夫妻老婆店供貨。如果頭部的零售商超做拚團,採購量更大,在原有的供應體系裡,配送成本也是複用的。反過來看只有線上能力的社區拚團,從產地發到城市倉,本質上城市倉還是在單個城市裡B2C的發貨邏輯,物流也是與第三方合作,效率並不高。

2、核心管道寶媽/團長可控嗎?

以生鮮這類的非標準商品切入拚團,非常依賴團長推薦。舉例來說,1元/斤和5元/斤的西瓜相比,隔著手機螢幕,你很難知道差別在哪裡,究竟哪種好吃,這時候,團長的推薦就很重要。寶媽、團長是團購環節裡非常關鍵的一環,他們的運營能力決定了成交量。如果團長的運營能力差、沒有及時解決用戶問題,勢必對交易產生影響。

不過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團長與企業之間,只不過是鬆散的雇傭關係。團長只為10%的流水工作,是沒有忠誠度可言的,利益驅動,很容易動搖的。誰家商品好、誰家給的提成高,自然與哪個平台合作。多位社區拚團創業者向億歐反饋,團長的頭部效應非常明顯,20%的團長撐起了80%的銷售額。社交關係和交易關係想劃上等號非常難。如果一個不太擅長運營的寶媽,發現自己在朋友圈、社群發廣告沒生意了,那麽她就會很快流失掉。更別說因為商品原因,損壞寶媽與團員之間的信任,這是非標商品一定會出現的問題。

倒是擁有線下門市,特別是鬆散加盟型的線下店的老闆,很樂意主動在社區裡推薦商品。原因非常簡單,增量的收益是自己的。億歐零售曾與某家社區拚團的明星企業聊過,銷售量達到每月30萬的團長,他們的典型畫像是,一般都擁有自家小超市,他們特別勤快地承擔了社區鄰裡之間的服務工作:存放快遞、保管東西、修理門鎖、送報紙、訂桶裝水……總之是社區裡最熱情的那個人,而且他們本身與用戶之間就以交易關係為主,定位明確。相反,直營類、連鎖型的線下門市,做社區推薦這件事,一般都動力不足,原因也非常簡單,打工者的心態往往是會給自己留條後路。

3、個性化與標準化運營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

既然團長不可控,忠誠度不高,那麽能否想個辦法來降低對“團長推薦”這件事的依賴性?“標準化運營”行不行?答案似乎也是否定的。

首先,標準化、規模化運作的成本也非常高的,而且越分散的市場越不好做。其次越到後期,商品會越來越呈現本土化的趨勢。在群裡推薦商品,有時候還不如做個App,PUSH效率來得更高。極致的標準化的背後,是千篇一律的文案、是社群促活方式(遊戲、打卡),這些並不會對直接銷售產生本質影響,這樣的社群也會很快死掉,因為社區非常依賴團長個性化的交流。

4、利潤如何?嘗鮮過後的用戶真的能留住嗎?

大家都在討論社區拚團的成本模型,要比B2C生鮮電商少了很多,然而其實也不盡然。一位社區拚團的創業者和億歐零售算了一筆账:團長端需要給予10%以上的返利,包材成本5%-6%,物流成本5%-6%,損耗5%,履約成本至少需要27%,生鮮快消品本身毛利就低,加上公司化運作的成本,所以真的可以盈利嗎?他甚至打趣道:“簡直就是賣30元虧30塊錢。”

從團購時代,到外賣和計程車時代,中國消費者一次又一次地享受著價格戰帶來的“福利”,然而在價格戰過後,往往是一地雞毛,社區拚團能例外嗎?大概率上是不行的。雖說微信在開放交易行為,但用戶本身還是因為社交需求停留在微信上,交易並非基於原發性需求,而是通過推薦形成的觸發性行為,所以在嘗鮮過後,如何留住用戶對於大多數社區拚團創業公司來說,是無解之題。

5、模式並不新鮮,甚至有些過時,該如何擴張?一旦巨頭入局,壁壘在哪裡?

隨著拚團企業覆蓋的人群越來越廣,在品類上,也一定會從單款的SKU進化為多款SKU,滿足更多不同用戶的消費需求,所以,社區拚團也開始漸漸呈現平台化的發展趨勢。不過一旦增加品類,單一商品銷售量會下降,拚團的庫存成本、分揀難度就呈指數型的提升,這也是社區拚團相較於傳統電商沒有優勢的地方。

如果進化為平台或者精選電商,社區拚團用戶獲取成本高,流量的效率、資金優勢遠遠沒有巨頭有優勢。這也就是近幾年垂直電商發展得不是那麽好的原因。我們看到,當當網的市場份額被京東進一步擠壓;美團進入機票服務領域,攜程就有壓力。

通過團長提升的流通效率,會比京東天貓高嗎?會比社區生鮮店高嗎?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京東天貓做了這麽多年,多類目的產品覆蓋,用戶的粘性靠一個團長並不能改變。而隨著電商通路的進一步下沉,電商平台的優勢會進一步提高。

社區拚團有出路嗎?

總結下來,社區拚團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真不少:商業穩定性差、商品非剛需、虧損……但社區拚團還是形成了風口,對於投資人而言,數據的爆發增長,以及“投出下一個拚多多”這種話總是很有吸引力。

今年生鮮零售領域的競爭的主旋律是——三公里競爭。原本覆蓋500米範圍便利店上線到家業務;美團、永輝、沃爾瑪們開始在門市無法異塵餘生的區域建設前置倉;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獲重金加持……巨頭和明星項目在自我進化,這將直接衝擊社區拚團的市場。

對比看來,到店體驗+一小時達+全品類,社區拚團有點被秒殺的意思。在時效性上,社區拚團連B2C的“211”都做不到。你我您聯合創始人劉振洋日前表示:“社區拚團將向門市化、前置倉迭代。”社區拚團要解決瓶頸,似乎又回到了傳統電商發展的軌道上,但再走一遍別人在幾年之前走過的路,時間、資金上真的能抗住嗎?

社區拚團和無人貨架的共通點在於,都用了市場空白和物理定位的概念來尋求低流量成本和高用戶粘性,然而到了實際運作層面,現實和理想總是相差太遠。

上述五個問題,悲觀點看,對於大多數創業公司是無解的。在億歐零售看來,擁有自有門市、自有管道的企業,還是可以利用拚團或者貨架作為額外管道,進行經營差異化補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定位“小而美”短期內也是可行的。

但舍命狂奔的社區拚團線上平台,離無人貨架的結局,真的不遠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