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俞燕:學步巴菲特,比亞迪探路保險

  意見領袖 | 俞燕

  在巴菲特的重倉股“籃子”裡,只有一隻中國內地企業的股票——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01211.HK)H股。

  5月8日,港交所披露,6天前(5月2日)沃倫·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下稱“哈撒韋”,BRK.A.US)以235.64港元/股均價,出售了196.1萬股比亞迪股票,套現4.62港億元,其持股比例從10.05%降至9.87%。這是巴菲特通過哈撒韋自2008年首次入股比亞迪以來,其股比首次跌破10%大關。

  自2022年8月24日首次減持比亞迪以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巴菲特已減持該股票多達12次。

  投資15年以來,比亞迪的股價從最初的8港元入股價一路漲到如今的250港元,最高甚至上摸至358.75港元,巴菲特不愧是“股神”,在比亞迪上的投資獲利逾30倍

  對於這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車茅”,巴菲特為何要不斷拋售呢?在5月7日召開的哈撒韋股東大會上,他表示,在他和老夥伴芒格看來,汽車業實在太艱難了,雖然汽車行業不會消失,但五到十年後,不論是汽車架構還是市場結構,都會與現在不同,“資本的部署和風險是一定會發生的”。

  雖然如今被頻頻減持,合作15年以來,比亞迪倒是從這位大咖股東身上,取了不少經,比如,投資一家保險公司。

  與那些野生巴菲特門徒“抄作業”抄偏了不一樣,比亞迪首次投資的保險公司——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安財險”),與72年前巴菲特投資的首家保險公司蓋可保險(Government Employee Insurance Corporation,簡稱GEICO)一樣,同屬財險公司。

  當然也有不一樣,巴菲特最初是以股票投資的方式投資蓋可保險,而首次投資保險公司的比亞迪,是以全資收購這個國內首家破產的保險公司。

  今年年初,業界便傳出比亞迪將出手接盤易安財險。5月6日,比亞迪終於拿下了批文,成為這家公司的新東家。

  當年,一度陷入巨虧的蓋可保險,在巴菲特手裡獲得戲劇性復甦,比亞迪在易安保險身上,能複製巴菲特式的成功嗎?

  對金融不“感冒”的人

  與各路房企老闆、資本大佬不同,理工科出身、被稱為“技術狂人”的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似乎對金融不怎“感冒”,此前是富豪排行榜上少有的不曾握有金融機構牌照的一位。

  說起來,王傳福距離金融圈其實並不遙遠:他的表哥、與他一同創辦比亞迪的呂向陽,早年就出身於央行安徽分行,後來又從事金融投資工作。比亞迪250萬元初創資金,便借自這位後來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前金融業人士。

  比亞迪的起飛,也和金融業有點間接關係: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東南亞之後,電池的市場價格暴跌,比亞迪憑借成本優勢,從飛利浦、松下、通用等大公司手中拿到巨額訂單,僅用三年時間便佔據當時鎳鉻電池領域近四成的市場份額。

  2002年7月,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王傳福身價倍增,一舉進入《富比士》中國大陸富豪榜top50。

  儘管嘗到了資本的甜頭,王傳福志不在此,並未像其他企業家一樣,轉身成為四處擴張的資本大佬。在他看來,上市的初衷是把比亞迪變成能讓投資者看清所有的東西的“完全透明的公司”。

  2008年,原本對比亞迪無甚興趣的巴菲特,被老夥伴芒格的這句話打動了:

如果不投資比亞迪,你將錯過一個亨利·福特,一個托馬斯·愛迪生,一個比爾·蓋茨。”

  於是,巴菲特派出哈撒韋旗下附屬公司Mid American(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董事長David Sokol,不遠千里飛來中國,對比亞迪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隨後,“股神”出手了。

  這一年9 月29日,通過Mid American斥資18億港元(大約2.3 億美元)、每股8港元入股比亞迪,獲得擴大股本後的9.89%

  據彼時媒體報導,原本巴菲特希望攬得比亞迪25%的股權,但被王傳福拒絕了。

  即便引入了股神,王傳福也沒有像那些野生巴菲特門徒那樣,走所謂的產融結合的資本帝國之路,依然埋頭於鑽研電動車。

  有人說,創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了企業的氣質和企業文化。被人評為“少有的非常專注的”王傳福,一直心無旁騖地在技術探索的路上狂奔。比亞迪成立以來,其對外投資和布局,亦圍繞電池、電動汽車等主業產業鏈,絕少旁逸。

  成立近30年來,比亞迪與金融業有點沾邊的投資主要包括2013年8月入股的前海保險交易中心(深圳)(股比5%),2015年2月聯合西安銀行入股的比亞迪汽車金融公司(股比77%)。

  直到2022年,當一眾車企巨頭紛紛成立保險經紀公司,比亞迪也終於通過旗下的比亞迪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了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有待申請一張金融中介牌照。而易安財險則是比亞迪的第一張純粹意義上的保險牌照。

  自2017年以來,保險業態和監管環境已發生巨變。新牌照發放的閘門早已收緊,資本狂飆已成往事,身陷擴張後遺症的各路資本四面楚歌,高風險機構正待浴火重生。奈何股權待沽,鮮有問津。

  環顧四野,在新的監管規則下尚能符合股東資質、且有資金實力、身家清白的股東,已不多了。

  一直對金融興致索然的比亞迪,恰恰是符合保險公司股東資質要求、又拿得出錢來的企業。

  為什麽選易安

  早在今年年初,業界便傳出,比亞迪要接盤易安財險。比亞迪亦公開予以回應,確認了此事。

  五個月後(5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的公告顯示,5月6日批準同意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受讓易安財險10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00%。易安財險原有的七家股東——深圳市銀之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匯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晟新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邦恆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恆屹鑫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達能工貿有限公司、深圳錦久辰商貿有限公司悉數退出。

  比亞迪汽車工業公司正是比亞迪保險經紀公司的全資股東。這也意味著,比亞迪通過該公司,握有了一張保險公司牌照,待申請一張保險經紀公司牌照。

  易安財險在2015年6月,與安心財險和泰康在線保險公司一起,拿到了互聯網保險牌照,成為四大互聯網保險公司中的一家。

  作為一家實質姓“MT”的保險公司,易安財險在成立之初,先天就埋下了公司治理之亂的禍根。其股東上海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後來更名為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現名西藏晟新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便是當年維維安.趙通過名下的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蛇吞象”之勢收購浙江萬好萬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背後金主,曾為其提供了15億元借款。而山東達能工貿有限公司,更在業內被視為MT系知名馬甲公司。

  在易安財險成立之初,影影綽綽的坊間傳聞便指其為MT系旗下成員。由MT系乾將把持的易安財險,其間的諸多亂象,不時曝於業界。比如,流傳於2020年4月的一封舉報信,稱易安財險“收入斷崖式下跌,信保業務的巨大風險即將來臨,巨額的賠付將徹底擊垮公司”。

  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會一紙公告宣布接管包括易安財險在內的四家保險公司,其作為MT系成員的真實身份才算被官方蓋章。

  一年後,九家MT系機構託管延期一年。延期即將結束時,易安財險接管組在2022年5月 26 日發布了同意其破產重整的公告,稱易安財險存在《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為推動公司風險處置,保護保單持有人等相關各方合法權益,同意其申請破產重整。

  一個多月後(2022年6月29日),銀保監會已於批複,原則同意易安財險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隨後在7月8日,易安財險以無法清償當期債務為由,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彼時被接管的九家MT系金融企業中,采取了各自不同的風險處置方式。易安財險是繼包商銀行、新華信託之後第三家破產的MT系金融企業,也成為保險業第一家淪為破產重整的保險公司。

  與破產清算不同,破產重整還意味著還被挽救和起死回生的希望,比如北大方正集團和清華紫光集團皆屬此類,且重整成功。

  若想重整成功,前提是要摸清風險底數,查清家底。易安財險被接管前,根據其2020年一季度數據,可知其淨虧損已達2.62億元。

  北京金融法院發布的民事裁定書,則首次披露了其風險底數:截至2022年3月末,易安財險的總資產為3.35億元,負債合計4.62億元,淨資產為-1.27億元,已資不抵債。其存在的資金缺口約為5710多萬元。

  根據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以2022年3月31日為基準日的易安財險淨資產專項審計報告,易安財險總資產和總負債分別為3.35億元和4.62億元,淨資產為-1.27億元。而根據北京天健興業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同一評估基準日的易安財險淨資產價值資產評估報告,其總資產和總負債分別為3.38億元和4.62億元,淨資產的評估價則為-1.24億元(經評估後的淨資產評估價值較账面價值增值341.64萬元),略有不同。

  有業內人士指出,易安財險成立時間相對較短,業務規模不大,相比與其同批被接管的其他三家MT系保險公司,其債務負擔相對較小,沒有蕪雜的分支機構,相對更容易引進新股東,脫胎換骨成為一家“乾淨”的公司。

  2022年7月20日,易安財險發布戰略投資者招募公告,原則上要求其戰略投資者最近一年經審計的淨資產應不低於十億元。持股比例三分之一以上的戰略投資者,總資產應不低於100億元,且淨資產不低於總資產的30%。此外,還應與易安財險有良好的業務協同,可為其健康發展提供資源支持。

  據了解,除了比亞迪,還有兩家企業對參與重整易安財險似有興趣。不過,最終僅有比亞迪一家正式報名參與重整。

  同處深圳的比亞迪,於是全盤接手易安財險的所有股東,成為其唯一一個新股東。

  根據《保險公司股東管理辦法》,經監管部門批準,參與保險公司風險處置的,或由指定機構承接股權的,不受股東資質、持股比例、入股資金等規定的限制

  2023年2月24日,北京金融法院發布公告,裁定批準易安財險的重整計劃並終止其重整程序。待銀保監會批複比亞迪受讓易安財險的全部股權,意味著比亞迪近一年的重整圓滿收官。

  據了解,比亞迪重整易安財險,總成本約為5.47億元,其中包括以700萬元收購10億股股份的對價和約5.4億元用於債務清償(將根據債權金額調整),與此前坊間傳聞大致相當。

  此外,為了易安財險後續的發展,比亞迪還將增資約30億元。

  目前在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中,泰康在線的注冊資本為55億元,眾安保險為14.7億元,安心財險則為12.85億元。如果將來易安財險完成增資,其資本實力將在四家中僅次於泰康在線。

  這個合計的總成本,與比亞迪近日公布的一季度的扣非淨利潤大致相當。截至2023年一季末,其扣非淨利潤35.7億元,同比增長593.7%,其一季度的營收則為1201.7億元。

  對於比亞迪來說,接盤需要真金白銀出資的易安財險,也並不能隨意揮金如土。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風險處置的效果來說,比亞迪採用獨資方式,更便於在重整中統一思想和貫徹執行力,相對更有利於盡快重塑資產負債表。還能在比亞迪的整體戰略布局下,或許能更快走出一種新的模式

  據了解,下一步易安財險有望更名。不知是否會基於統一品牌的考慮,叫作比亞迪財險?

  保險之路如何走

  比亞迪將接盤易安財險的消息剛傳出的時候,頗令業界興奮,不少保險業人士暢想了一番比亞迪將採用什麽樣的業務模式。

  不知王傳福是否與巴菲特交流過投資保險的理念。雖然比亞迪終於踏上了保險之路,但其收購標的有很大的不同。巴菲特投資的第一家保險公司國民賠償保險公司主打商業車險和一般責任險,蓋可保險則是一家主計程車險的直銷保險公司。

  易安財險則是一家沒有線下分支機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以往猛做高風險的房貸險和車貸險,這是令其身陷泥淖的主要原因。

  作為新能源車領域的頭部企業,自然令人對比亞迪做車險產生暢想。問題在於,易安財險現有的經營範圍裡並沒有車險業務,是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中唯一沒有該業務資質的公司。

  因此,正式入主後,申請車險資質,盡快推出新能源車險產品,將是比亞迪的當務之急。

  作為新能源汽車和電池行業的巨頭,比亞迪入局車險領域,頗令保險業有“狼來了”之感。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車企具有前裝設備和數據采集的優勢,並掌握配件成本和維修信息。尤其是比亞迪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橫跨整車和電池兩大領域的企業,擁有豐富的車聯網數據這座“金礦”,天生具備開展UBI精準行銷的優勢。

  事實上,早在2018年,比亞迪就曾宣布,要提供UBI的車險服務。不過到目前為止,國內尚未正式開閘UBI。

  亦有業內人士認為,比亞迪以持牌的方式進軍保險業,可能是為了與其汽車銷售和服務核心業務開展深度融合,賦能於其汽車和電池主業,構建車生態,打造服務閉環,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粗暴地賣保險。

  對於保險業來說,比亞迪的加盟,為行業可能帶來的更深層次的影響或許是於思維模式的不同。有資深業內人士調研新能源車企後發現,互聯網思維和用戶思維是其商業邏輯起點,基於用戶體驗和用戶權益來打造產品,這其實於保險業倡導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一脈相承。問題只在於,保險業是否真正地落地這一理念。

  亦有資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比亞迪若想跑出一條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的創新模式,必須採用自營或完全掌控銷售渠道,才能實現一體化的保險服務,真正地將保險融入自身的車生態之中。

  作為保險業新人,比亞迪亦需面對車險市場以及易安財險做車險的冷峻現實:車險業務是一個重服務的險種,對於客戶來說,理賠定損的便捷性更為重要。作為沒有線下分支機構且不能跨區域投保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易安財險開展車險,需借助於線下的外包服務觸點進行理賠和定損,建立起完善的覆蓋直徑更廣的理賠網絡

  此外,從目前來看新能源車險產品有兩高:保費高、賠付率高,該業務大部分處在虧損狀態。比亞迪能否借助其“數據石油”優勢和用戶體驗上的豐富經驗,在新能源車險產品的開發上,更好地實現定價和風控的精細化和專業化?

  易安財險曾經雄心勃勃地打出一句廣告語:“保險分為兩種,一種叫保險,一種叫易安”。

  也許,比亞迪入主後,能夠真正實現這句廣告語裡的雄心。

  當年王傳福打算造車、宣稱要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的時候,被人吐槽“你都不會開車,還想要造車?”如今作為保險業新人的比亞迪,是否也能像在汽車業一樣,在保險業裡實現從0到1?

  (本文作者介紹:“喻觀財經”創始人、資深財經媒體人。長期觀察和研究金融領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