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萊布雷希特專欄:海德格爾的平庸之愛

此事的真實性毋庸置疑,那些信件可供公開核查。

1924年,馬爾堡大學的一名哲學教授與他班級裡最出色的學生上了床。他是馬丁·海德格爾,36歲,已婚,正在他的領域裡嶄露頭角;她是漢娜·阿倫特,18歲,灰褐色頭髮的猶太女子,可能還是處女。海德格爾憑借他的權位之便,利用了這個癡心的學生。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一個性侵者。

他繼續完善他的準存在主義的“此有”理論。在1933年4月,他成為了弗萊堡大學的校長,並表明自己是納粹政權的熱忱擁護者。阿倫特被迫離開德國,在一番四處流亡之後,1941年終於在紐約找到了避難所,她在新學院大學教哲學,並逐漸融入曼哈頓的知識圈。

不可思議,也許也是不可原諒的是,阿倫特在整個納粹當政時期和之後的歲月裡,一直與這個可惡的海德格爾保持著書信往來。在1953年的日記中,她將海德格爾描述為一隻狐狸,試圖引誘獵物落入他早已設下的陷阱。她是他的智力遊戲自願的參加者嗎?抑或陷入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像那被綁架的受害者一樣愛上了綁匪?不管怎樣,這一事件在目前的#Metoo歇斯底裡語境下,堪稱是一件具有深刻啟發意義的案例,是關於精神痛苦與身體虐待的學術性的剖析。

以色列作曲家艾拉·米爾赫-舍裡弗(Ella Milch-Sheriff)將這個事件改編成了一部二幕歌劇,由雷根斯堡歌劇院上演。確實對一個德國小鎮來說很合適。《平庸之愛》這個標題源自阿倫特著名的“平庸之惡”的觀念,她以此(錯誤地)來描述因大屠殺接受審判的阿道夫·艾希曼。

從一開場,這個故事就和愛情沒有什麽關係。海德格爾通過體格力量與個人魅力,讓年輕的阿倫特失去理智,把這個癡心的學生變成了他的情人。海德格爾通過他強有力的意志,操控了對她的情色教育,從而約束了她的智性發展。在不需實際使用暴力的情況下,海德格爾使她遭受了各種形式的虐待和約束。

米爾赫-舍裡弗用閃亮的智慧緩和了他們之間關係的粗暴之處。海德格爾在講課時,以一把曼陀鈴作為伴奏,使得他看上去像一個中世紀的吟遊詩人。來自瓦格納、馬勒與伯恩斯坦的片段為這種文化交鋒提供了某種音樂上的背景。“德意志高於一切”的開頭段落在轉成了小調後,變成了一種散播邪惡的病態汙痕。技藝精湛的樂團通過對一段相當複雜的樂譜的演繹,展現了各種理念的交戰。

雷根斯堡是個十萬人口的小鎮,但他們歌劇院的陣容堪稱精英。新加入他們的莎拉·瑪利亞·薩爾曼(Sara Maria Saalmann)剛剛二十出頭,但她在舞台上的存在感已經超越了她纖細的身形。她微細的一舉一動都能引人注目,她對複雜唱段的演繹也總是輕鬆而悅耳。這位年輕的女高音前途無量。

維拉·賽門紐克(Vera Semeniuk)扮演的年長的阿倫特展現出了比樂譜上這一角色更多的同情之心;安傑羅·波拉克(Angelo Pollak)扮演的年輕的海德格爾並無任何可取之處;亞當·克魯澤爾(Adam Kruzel)扮演的老年海德格爾則身心俱朽。我在場的那晚,劇院幾乎座無虛席,而這部歌劇會在這個演出季繼續上演,總共有12場演出。

在這個“新”歌劇幾乎等同於凱雅·薩裡亞霍(Kaija Saariaho)和喬治·本傑明(George Benjamin)的抽象概念的時代,這部滿溢緊張的脈動感、深挖人性的戲劇與近來一段時間的關於思想、身體、性別與民族的衝突相互回響。這是一部罕見的歌劇,直觸我們身處的困局。(文/諾曼·萊布雷希特)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