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顱、斷骨、切神經……這是醫美,還是“酷刑”?

原創 馬思嘉 半月談

今年,從女孩切斷小腿肌肉以獲得“漫畫腿”,到網紅全身抽脂感染死亡,因不當外科整形手術導致的事故頻上熱搜。部分商家通過打造“網紅”案例、包裝誘導性話術,製造傳播“顏值焦慮”,販賣“白瘦幼”的畸形審美觀,推動開顱、斷骨、切神經等摧殘身體的“酷刑醫美”日益出圈。

監管空白、處罰輕微,放縱了“酷刑醫美”的興起。部分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違規開展對人體損害嚴重、副作用大的手術項目,對行業和消費者健康帶來威脅。業內人士建議加強行業整治,提高從業標準,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從源頭治理亂象。

1

從面部到小腿,

利刃劃過身體各個部位

在網紅明星帶動下,“不笑也能上翹的嘴角”俘獲不少年輕女性,由此帶火了“微笑唇”手術——即通過切割部分嘴角皮肉再縫合起來,或是直接切開嘴角,以達到嘴角自然上揚的效果。此外,類似的“花瓣唇”“M唇”及厚唇改薄等手術也已擁有一定市場。

一些為了“顯幼態”而接受手術的女孩稱,術後嘴角會留有明顯疤痕,手術操作不當還可能導致嘴唇左右不對稱。

為了無限放大眼睛,顯得有“無辜感”“少女感”,在“網紅”案例誘導下,一些女孩選擇眼瞼下至術,即通過折疊下眼瞼縮肌使下眼瞼下拉,以增加眼裂寬度。這項適合吊梢眼等特殊眼型的手術,讓許多女孩後悔不迭:做完之後不僅沒有獲得“少女感”,反而成了“三白眼”,嚴重的還導致下睫毛倒卷和結膜炎。

面部手術不止局限於嘴唇和眼睛。在一些無良“網紅”鼓噪下,“人中長的人容易顯老”這一論調逐漸起勢,進而助推“人中縮短術”進入醫美市場。所謂“人中縮短術”,就是在鼻小柱基底與鼻翼下緣做一道連貫性切口,去除部分皮膚,再將切口縫合,這樣切口以下皮膚就可上提,從而縮短人中。有做完手術的消費者表示,手術結束後,人中確實縮短,但會留下明顯疤痕,甚至出現上唇外翻症狀。

起初,此類整容術尚在小眾圈子裡傳播,但在今年5月,一個名為“小腿肌肉阻斷術”的詞條突然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公眾普遍關注。所謂“小腿肌肉阻斷術”,是指靠切斷小腿某些“不重要”的神經,讓肌肉自然萎縮,從而達到“漫畫腿”效果。對於這項有極大風險隱患的手術,7月30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通知,禁止“小腿神經離斷瘦腿手術”應用於臨床。

2

這廂初禁,那廂又起,

病態網紅“醫美”為何層出不窮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個別所謂“醫美”手術被叫停後,新的類型又滋生開來。

有女孩分享自己所做的“骨水泥顱頂增高術”,即割開頭皮,剝離出一定空隙,再注入骨水泥以達到增高顱頂的目的,卻發現“頭頂上出現了洞,一直流血”;一些女孩取出自身肋軟骨以填充耳廓,讓耳朵呈現類似“招風耳”的效果,美其名曰“精靈耳”,目的是為“顯臉小”;有些整容成癮者把目光伸向手指,尋求“自體脂肪手部填充”。在不良風氣引導下,有些人連私處也要通過手術變得完美。

一些醫美機構通過行銷案例,過分放大手術效果、對風險閉口不談。醫美行業從業人員宋女士給半月談記者展示了一張臉部脂肪填充手術前後的對比照片,效果看似非常明顯。但宋女士透露,術前照片中的臉看起來大,其實是模特故意仰頭拍攝,而術後照片中的模特不僅化了妝,還收了下巴。

“一些醫美項目我們自己都不敢做,比如腿部吸脂風險較高,會對身體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但一些機構仍會向顧客熱情推薦。”宋女士說。

面對這些堪比“酷刑”的手術,為何仍有人樂在其中?“幾乎所有顧客都會問‘疼不疼’,但基本會接受手術。”宋女士說,業內有專門話術“安慰”消費者:“和變美的快樂相比,疼只是一時的。”

8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征求《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意見稿提出,將重點打擊製造“容貌焦慮”、利用廣告代言人為醫療美容做推薦等廣告亂象。

3

喧囂之下的反思:

“容貌焦慮”根源何在?

“我周圍朋友幾乎都整過,每次去整還得提前近一個月預約,人特別多。”今年35歲的胡女士從事服裝銷售,自元旦以來全臉做過7次整形手術。“再漂亮的人都覺得自己不好看,因為網上那些美女實在太完美了。”胡女士說。

類似心態在年輕女性中不在少數。在校研究生小希告訴半月談記者,她的一位女性朋友身高一米六以上,體重只有90斤,卻仍覺得自己“很胖”。在做了全身吸脂後,體重減到70斤。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為何有如此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女性甘願忍受身體摧殘、付出沉重代價,也要讓每寸身體都“完美”?“自我評價往往和社會風氣緊密相關,人們會將社會評價標準內化為對自己的要求,達不到就會害怕自己不被接納,從而產生焦慮心態。”寧夏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秋麗說,偶像明星靠財富實現“凍齡”“產後A4腰”,這樣的“顏值狂歡”將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裹挾進來。

受訪年輕女性表示,面對“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重返十八歲,留住他的心”這樣的廣告,她們儘管內心嗤之以鼻,卻無法擺脫其在全社會鼓噪的偏見邏輯:“不美就沒有價值”。

採訪中,不少有“容貌焦慮”心態的女性都提到“性別凝視”一詞。異性對自身外貌的苛刻評價甚至惡意攻擊,讓她們產生本不應產生的自卑感。

相關人士建議,除了加強對醫美等行業監管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全社會樹立健康審美觀和價值觀。可通過多種手段普及美育,鼓勵人們欣賞不同類型的美,而不是被單一的“網紅風”審美裹挾,同時讓全社會意識到,人的社會價值更多地還是要在工作、生活、學習、家庭中實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