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峰爆》聚焦當代鐵道兵 以銀幕致敬中國基建人!


1905電影網專稿 他們,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兵種;他們,為了祖國的千山萬水,奉獻著一代代青春; 他們,逢山鑿路、遇水架橋,也沐雨櫛風,無懼險阻...... 他們就是中國鐵道兵,撐起“鐵膽”精神,永遠奔赴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當災難來臨,一座城池陷入危險。山崩地裂中,有一群人義無反顧挺身而出,不惜一切代價護城救人。在最危急的時刻,青年鐵道兵洪翼舟(朱一龍飾)為挽救十幾萬雲江縣人民,決定獨自執行危險任務。


“你知道你上去可能就下不來了嗎?”“知道,但值得。”簡單的話語,卻詮釋了他面對災難的勇敢。


這是電影《峰爆》中的一個情節,同時,也展現了當代基建人、當代鐵道兵的無畏精神。



近日,人民日報微博發布了一首獻給鐵道兵的歌曲,歌詞細膩動人,描述出了一位從鐵道家屬到鐵道兵的心路歷程。點擊觀看精彩視頻:淚目!一首獻給鐵道兵的rap


“才一千多公里,有幾千個墓碑。扛著鐵鍬鋼釺用血肉之軀闖入湧水、塌方、流沙、瓦斯、岩高溫、滑坡、落石。”

 

“你說不好受,被碰掉一排牙的平淡午後,縫了七針以後從沒在飯裡有肉。”

 

“你說以為在這受的苦也夠了,直到看到最好的戰友空蕩蕩的左袖。”

 

不少觀眾聽後感動落淚,紛紛向鐵道兵致敬;


 

也有觀眾呼籲更多人了解這個群體;

 


還有網友在評論中講出自己的故事:“我父親就是鐵道兵,重慶的山路山洞都是他們開拓出來的,而每建幾公里的路就有一個戰友永遠留在了那裡。”


 

正如歌詞中的表達,當代鐵道兵不懼以身犯險,身擋千層風浪,以平凡之軀,行英雄之事。

 


英雄的鐵道兵,一直以來都是為祖國編織經緯的堅實力量,電影也記錄著一代代鐵道戰士風雨淬煉的殊勳茂績。


當代鐵道兵

舍生忘我、義無反顧


“太燃了,這就是我們經歷過的現實!”


《峰爆》首映禮上,奮戰一線的救援英雄、基建英模、老鐵道兵們在觀看過影片後,如此感慨道。



首映禮中,來自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十七局的胡東坡說:“感覺身臨其境,記得2019年一次隧道塌方搶險,我們連續奮戰十幾個小時,看到影片中那些救援場面,就與我所經歷的一模一樣。”


參與過成昆線修築的老鐵道兵張新成也動情表示:“這部電影看得我心潮澎湃,因為當年我也經歷過透水事故,有一個戰友穿著雨衣雨褲,被埋在塌方裡再也沒能出來。”


《峰爆》首映禮,朱一龍向老鐵道兵鞠躬致敬


影片中,透水、塌方、暴雨、山體滑坡幾個重大災害,像多骨諾米牌一樣相繼發生。


為解救受災群眾,老鐵道兵洪贇兵義無反顧選擇以身犯險,而為了挽救整個雲江縣的百姓,洪翼舟更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一條可能會犧牲小我的路。



正如前文中洪翼舟的那句台詞“知道,但值得”。


朱一龍在拍攝過程中深深被老鐵道兵的精神打動,他在微博中說道:“向鐵道兵精神致敬”、“什麽是中國式救援,是舍生忘我,義無反顧”。


黃志忠也表示,非常感觸於退伍鐵道兵洪贇兵的人物設定。他認為,對於洪贇兵而言,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作為軍人的本能,“老鐵道兵脫掉了軍裝,但是底色永遠是軍人。”



他們不僅用血肉之軀為祖國開山築路,也心懷大義,災難面前堅持以人民生命至上,衝鋒陷陣之時永遠滿懷赤子之心。


片中台詞也稱:“鐵道兵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兵種”。

 


“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鑽。汗水滴開千重岸,風槍打破萬重山。”

 

黃曉明在《你遲到的許多年》中,邊喊著這樣的口號邊在隧道中挖鐵道,他飾演的正是一位當代鐵道兵。


 

電視劇複刻了一群熱血青年在條件艱苦的隧道中搶修鐵路的畫面。

 


而這部劇的原著作者嚴歌苓,正因有著多年鐵道兵的經歷,才寫出如此作品。

 

她曾表示:“我創作的初衷是因為佩服鐵道兵,他們是和平年代最英勇善戰、最有自我犧牲精神的鐵之部隊。”



抗戰時期

勇敢樂觀、民族脊梁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這首耳熟能詳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出自於經典電影《鐵道遊擊隊》,它也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記錄關於鐵道戰士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臨城(今 山東棗莊)的一支鐵道遊擊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活躍在鐵路線上,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

 

片中的人物都有真實原型,戰鬥故事也確有其事,遊擊隊員們面對侵略時堅決的抵抗態度與必勝的樂觀精神,感染與鼓舞了當時的大批觀眾。

 


黑白底片上,鐵道戰士們閃耀著英雄的色彩與光輝。

 

而“鐵道遊擊隊”的故事,也經歷過多次的改編,呈現出了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

 

有電視劇,舞台劇,還有多次翻拍的電影。

 



其中,2016年上映的《鐵道飛虎》,由成龍黃子韜王大陸主演。


這部影片用香港功夫喜劇的方式講述了抗戰故事,也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了在當時普通卻不平凡的熱血精神。

 

 

而擇期上映的《鐵道英雄》,同樣是根據這段歷史故事改編,從劇照來看,蒸汽機車、硬核槍火,盡顯“剛硬”質感。

 



導演楊楓表示:“希望用年輕的視角,最大限度還原和展現鐵道英雄們的時代品質,是他們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全中國的高亢號角開始吹響。


第一支鐵道兵團在解放戰爭中建立,“前方打到哪裡,鐵路就修到哪裡”,鐵道兵肩上的鋼軌追逐著解放的炮火向前延伸。


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複現了這一重要時刻。



遼沈戰役,兩軍對壘,他們用三個月修複了東北地區滿目瘡痍的鐵路乾線;平津戰役,天津剛剛解放 3 個小時,鐵道兵就讓列車開進了天津城。



中國鐵道兵,用鋼軌為兵團的快速調動創造條件,也為新中國鋪就了一步步走向解放的光明大道。

 


抗美援朝

艱苦奮鬥、保家衛國


2020年,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影片《金剛川》上映。


拖著殘軀怒吼著的高炮兵排長、主動吸引火力的炮兵連長、用血肉之身築起人橋的工兵連戰士,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這個故事中工兵連的原型,就是中國鐵道兵團。


 

1950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發動侵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與此同時,鐵道兵團陸續入朝執行鐵路保障任務,他們邊前進、邊搶修,在嚴冬裡相繼修複了遭受嚴重破壞的沸流江、大同江、大寧江、清川江等橋,使平德線、平元線、平北線、京元線、京義線迅速向前延伸。


自從他們來了以後,朝鮮的鐵路橋梁就成了“炸不斷的橋梁”,他們的口號是“敵隨炸,我隨修,路隨通”。



中國鐵道兵團創建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最終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朱德總司令為中國鐵道兵團題詞“人民鐵軍”。

 

1950年朱德題詞


即將於國慶檔上映的影片《長津湖》在釋出的物料中,亦有對鐵道工程的刻畫。

 

戰士們整齊地站在鐵路旁,面前紅旗飄揚,他們正準備踏上入朝的火車。


火車之上,他們臨走前看望家鄉的最後一眼,眼神中堅定的信念,有必勝的決心。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這是中國鐵建的口號和宣言。


從中國人民革命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再到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鐵道兵作為人民解放軍軍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他們不忘初心、不言後退的奉獻力量,匯聚成了氣壯山河的鐵道兵精神!


致敬中國鐵道兵,致敬中國基建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