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個月9漲停,豐樂種業背後的“大豆邏輯”

最近一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A股市場略顯平淡,頹勢之下,農業股卻一路獨領風騷。在股價不斷上揚的勢頭中,也不乏一些與人造肉熱門概念關係不大的股票備受資金追捧,牢牢佔據漲幅榜之首。

11天漲幅高達146.17%

豐樂種業拒絕“人造肉”

近些日子,受人造肉概念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人造肉概念股、農業股,特別是大豆股集體高漲,漲幅排名前十的股票中,種業公司佔四家,其余為果蔬、主糧企業為主。排名第一豐樂種業受雙重刺激影響,股價連連攀升。

截至5月17日收盤,豐樂種業收獲了自4月30日以來的第9個漲停板,股價由6.52元/股漲至16.05元/股,漲幅高達146.17%。

在此期間,豐樂種業數次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表示,目前,公司無豌豆種子生產銷售及豌豆產品深加工業務,且不具備豌豆種子和大豆種子研發能力,也無研發投入。豌豆種子、大豆種子生產銷售及相關業務均非公司種業戰略發展方向,公司未來也無從事“人造肉”業務計劃。

豐樂種業雖無大豆產品深加工業務,但有少量大豆種子業務,其大豆經營品種為對外合作購買品種,對公司的業績影響極小。

2018年度銷售大豆種子22.57萬公斤,收入160.89萬元,佔公司種子銷售收入的0.57%;2019年1-3月份銷售大豆種子11.88萬公斤,收入78.67萬元,佔公司種子銷售收入的0.60%。

據了解,豐樂種業的主營業務為種子和農化、香料產業,水稻種子和玉米種子是其業績的主要來源,佔總營收的比重超過80%。

2016到2018年,豐樂種業的營收分別為12.18億元、14.47億元、19.27億元,整體在穩步上升,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138.38萬元、1165.76萬元、5318.96萬元,利潤基數不大,總體處於增長狀態。

看似公司業績狀態發揮穩定,但豐樂種業的扣非淨利潤卻連續三年虧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也一直為負。

貓妹留意到,豐樂種業歸母淨利潤的主要來源為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其佔淨利潤的比例近三年均超200%,在漲幅排名前十的農業股中佔比最高。另外,政府補助對豐樂種業的業績影響也極大。

貿易摩擦之下

農業股迎來新春天

之所以說農業股迎來新春天,不僅僅是資本市場對農業關注度的不斷提高,更明顯的一點是去年和今年,我國在中美貿易關係博弈中,不斷在農業上做出的一步步戰略調整。

提到農產品國際貿易,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大豆進口。

1.大豆解決國人吃肉的問題

早在2004年,我國的農產品進口就超過了出口,成為淨進口國。在這之後,農產品進口逐年攀升,不斷拉大貿易逆差,大豆、大米、小麥、玉米、高粱、糖、棉花、食用油、牛羊豬肉等的進口數均處於全球領先。

這其中,大豆是我國進口數量最多的農產品,進口大豆一部分用於榨油,但絕大多數都被製成了飼料,用於家畜家禽養殖,有著較強的不可替代性。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受製於經濟水準和落後生產力的影響,我國對大豆的依賴性其實不是很大,大豆的主要用處還是用來榨油。尋常百姓家,食肉頻率很低,只有逢年過節才能享用一頓。

但隨著之後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對肉類的需求急劇增長,這就加大了我國對大豆的進口需求。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數量為9553萬噸,2018年受貿易摩擦影響,進口數量回落至8803萬噸,同比降低7.8%,自2011年以來首度出現負增長。

需求缺口年年加大,為何不能加大本土種植?

實際上,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人口基數大,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少,且相對分散,城市化進程中還犧牲了不少耕地。

從糧食安全角度考慮,我國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弊病,使得我國只能選擇種植畝產產量高的主糧,通俗點兒講就是主糧安全,“保住口糧”。目前國內種植大豆較為分散,如果大規模種植大豆,將會佔用非常多的耕地資源,其他農產品的種植就沒辦法得到保障。

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曾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就表示,我國的土地太少,假如按我們現在每年進口大豆的數量算,如果不進口的話,用我們自己的土地來種植,每畝只有120公斤,我們需要把整個東北的土地,整個華北的土地全部拿出來之後都用來生產大豆,還不夠進口的數量。所以資源不足時,進口可以節省我們的土地資源,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除此之外,進口大豆有著極強的質量優勢和價格優勢,其蛋白含量高、出油率高,即使運到中國,價格也低於國產大豆便宜許多,且隨時可以買入,不受季節約束。這也是為何我國一直沒有廣泛種植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

2.農產品產業結構調整新機遇

一直以來,我國的大豆進口主要來自南北美洲國家,其中,巴西和美國加起來佔比超過80%以上。

但從去年開始,中美貿易關係出現僵局,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也明顯下降。貓妹統計了我國2017年-2019年前三季度進口大豆的數量變動,如下圖不難看出,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不斷遞減,相反巴西在不斷遞增。

在此之前,我國政府相關部門也有考慮過推廣大豆種植,但受製於推廣成本高、技術難度大、轉基因食品的社會霧霾、再加上國際糧價的競爭關係等綜合因素的考慮,推廣一直較為慎重。

不過,從播種面積來看,近一兩年來,我國開啟增長趨勢,2018年大豆播種面積約為825萬公頃。從進口量減少以及播種面積增長來看,我國正在逐步調整糧食生產結構,減少對外依賴。

2019年2月,中央一號文發布,並強調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通過完善補貼等方式擴大種植面積,緩解進口依賴。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也在今年2月記者會上表示,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包括農業對外開放的力度,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進口大豆的大門是打開的。從哪兒進,要根據市場,讓市場說了算,讓企業說了算,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我們也是向美國市場開放的。

此外,吳宏耀還透露了大豆振興計劃的具體細節。包括要穩定恢復中國大豆種植面積,主要是在東北地區、黃淮海地區引導農民擴大大豆種植;在科研上加快優質、高產大豆品種選育,開展聯合突破,提高大豆品種的適應性、高產性和優質性;結合加工業發展,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業、新的合作組織,提高大豆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水準。

一邊是大豆振興計劃,一邊是飼料行業需求天花板開始顯現。

主要是我國人均肉蛋消費基數已經達到較高水準,前期過度透支導致需求增幅放緩。

與此同時,2018年11月,國內開始執行新版畜禽團體標準,積極引導飼料企業合理配方,降低動物飼料中的蛋白用量。2019年,或將降低350-450萬噸豆粕需求量。第一財經不久前的報導稱,根據測算,若將中國生豬飼料中的大豆含量降低至國際水準,相當於每年減少2700萬噸大豆需求。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1-4月,我國進口大豆2440萬噸,同比下降7.85%。不過,就近期的形式來看,還很難分辨進口縮減的功勞是來自貿易摩擦,還是內部農產業結構的調整。

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調整能順利進行,我國較長一段時間對大豆的需求仍需依賴進口,未來的挑戰任重而道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