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操縱美國大選影響英國脫歐 Facebook說是誤用你信嗎

  操縱美國大選,影響英國脫歐,這家公司說是誤用,你信嗎?

  來源:國是直通車

  這事不止和美國總統有關係。

  不出所料,Facebook泄露用戶個人資料的事件遠沒有結束,仍然在持續發酵、一波三折……

  先是被控操控美國大選的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再曝醜聞:曾免費為支持英國脫歐的團體提供服務、誘導民眾,與其相關的公司還接受了來自英國官方脫歐團體的超額資金。

  接著,英國議會下院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委員會致函祖克柏,要求他在一周內答覆有關劍橋分析公司事務的問題。

  對此,祖克柏拒絕了英國議會要求他就數據泄露問題做出陳述的建議,改派兩名公司高層出席。

  就Facebook公司外泄用戶個人資料一事,歐盟已要求在兩周內回答5個關鍵問題。而英國國會議員27日再次要求祖克柏,希望他親自回答用戶個人資料外泄相關問題,而不是讓高管代替。

  大數據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似乎因為事件的曝光讓人們看到了它擁有了比我們想象中大得多的能力。大數據帶來的便利,你還敢要嗎?

  這不止是一個技術漏洞

  回顧事情剛剛被曝出時,儘管根據Facebook自己披露的資訊,稱其數據並沒有被竊取,而只是被“誤用”。這一相當坦誠的資訊披露卻讓更多的用戶出離了憤怒。

  是的。那些Facebook的用戶曾經也許也和經常接到推銷電話、收到定向推送廣告的我們一樣,他們可以隱約間感覺到許多的個人資訊都在被泄露和濫用,卻又無法證明什麽或是采取什麽措施。Facebook坦言用戶個人資訊被“誤用”,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然而,在整起事件中,最可怕的地方不僅在於數據資料外泄的風險問題,而在於有爆料稱Facebook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將自身用戶數據用於研究目的的第三方應用的存在。

  這次Facebook的遭遇,是一次網絡安全事件,但正如Facebook首席安全官指出的,事件中出現的問題,“不能視為技術層面上的漏洞”。

  大數據時代下的“透明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剛剛在一個理財App上注冊了一個账號,不久就開始經常接到電話詢問是否有意向投資股票、黃金甚至期貨。

  報名參加了某種考試,就會不斷有輔導機構打電話來推薦他們的輔導課程。

  谘詢過幾家房產中介租房,就會隔三差五收到建案開盤的銷售電話……

  這是一個互聯互通的時代,也是一個讓用戶變成“透明人”的時代。

  警察部網站消息顯示,自2017年3月警察部部署開展打擊整治黑客攻擊破壞和網絡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專項行動以來,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偵破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和黑客攻擊破壞案件18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800餘名,查獲各類公民個人資訊500余億條。

  大數據用途廣泛,能幫助企業和政府統計得出很多有用的資訊,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然而,如果用戶資訊不被好好保護,而被隨意泄露,甚至為了商業目的而任意買賣,那無疑是對用戶隱私的侵犯,已經違反了法律,違背了道德。

  資訊安全問題有多重要?

  也許很多人覺得資訊泄露沒什麽,大家的資訊都變得“透明”。然而,放任資訊泄露的後果要比想象中嚴重得多。

  曾經,就發生過因資訊泄露,事主的支付寶和銀行卡裡的錢都被轉走、銀行卡密碼被修改的詐騙案件。通過在網上購買用戶資訊,詐騙人很輕易就掌握了被詐騙人的姓名、電話、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通過簡訊騙取了用戶收到的驗證碼,詐騙人輕易地轉走了被詐騙人支付寶和銀行卡裡的錢。

  事實上,可能早在大數據的概念被提起時,資訊泄露在金融行業中早已時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在銀行剛開了個账戶,第二天可能就會收到證券公司的開戶邀請電話。這個行業更珍視用戶資訊,卻也容易將用戶資訊用在違規違法之處。

  作為個人,在保護個人隱私中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在有些需要使用身份證複印件或照片時加上明顯的水印,標明僅限此用途;日常生活中的快遞單、購物單、取款回執、刷卡簽字回執在丟棄時,盡量撕碎後再扔;不隨意點開可疑的鏈接,不輕易泄露自己收到的驗證碼……

  早在2016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規定金融機構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個人金融資訊安全,至少每半年排查一次個人金融資訊安全隱患。金融機構及其相關工作人員應對業務過程中知悉的個人金融資訊予以保密,不得非法複製、非法存儲、非法使用、向他人出售或者以其他非法形式泄露個人金融資訊 。

  歷史的進步往往總要依靠一些重大事件中深刻的教訓來推動。Facebook用戶資訊泄露案件還沒有定論,但無論如何,希望它能喚起人們對於資訊安全問題的重視,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推動大數據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