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症患者就醫率不足10%!正確認識它可自愈亦可治癒

來源/視覺中國

近20年來,中國抑鬱症發病率上升8-10倍,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佔2.5%。儘管抑鬱症已經成為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病」,但大多數人對其認知不足,我國抑鬱症就醫率不足10%。

但「抑鬱」如同其它任何病症:愈是逃避,愈為泛濫;唯有正視,方能治癒。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懿德樓的禮堂座無虛席,醫學生相聚在這裡聆聽一場有關「抑鬱」的MED講座。醫生、教授、公益組織發起人和患者共同奏響了「與抑鬱共舞,將抑鬱征服」的三支「舞曲」。

「致鬱」:別失去自愈的能力

「把你從萬丈深淵突然拉到高空,太陽火辣辣地打在你臉上」,劉可樂如此形容自己高三患上躁鬱症之後冰火兩重天的感受。她輾轉20多個心理醫生,只為找尋生命的意義。

她開始「與自己和解」,開始自愈,理解到「如果我一直沉浸在過去那個悲傷的狀態,無法釋懷,不肯放手,那我就會一直是那個受害者,而且越到後面,越像自己在加倍懲罰自己。」體會到「堅強的反義詞並不是脆弱,堅強和脆弱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完全不是相互排斥的。」「脆弱、敏感、以及孤獨,都是很美的,當你不排斥它們的時候,它們反而能夠給予你強大的力量。」

圖說:講座現場 來源/主辦方供圖

她認為自愈需要撕掉外界貼在自己身上的患者標籤,從社會給予的評價定論回歸個體的本質內心—— 「你還在不在乎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她與躁鬱症周旋、抗爭,「不論是狂躁,還是抑鬱,這其實只是一切的開始,從狂躁和抑鬱開始,我們要學會與它們相處、和解,這才是我們生命的重要內容。因為要成長為新的物種,我們就要經歷我們不曾扮演的角色。」

「這段時間持續太長了,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心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理事長長風這樣回憶自己親歷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等眾多心理疾病的歲月。在嚴重身心障礙中康復並實現生命重建,他說要先建立起勇敢面對疾病的心態,不諱疾忌醫,要動用所有可以使用的力量實現自救、直到「自愈」。

治鬱:美麗人生從心開始

「我們總覺得抑鬱症不可以跟其他人講,有病恥感,它是一條『黑狗』。」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喬穎老師一上台就道出當今抑鬱症治療的一大困境。但這條「黑狗」困擾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全世界,平均每二十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曾患過抑鬱症或曾經診斷過抑鬱症。在所有精神障礙的疾病負擔中,抑鬱症的負擔是最高的。

她說抑鬱症有遺傳的影響因素,也有環境的影響因素。從癥狀上來看,「內動力不足」是抑鬱症臨床表現的核心,軀體癥狀較容易被人忽視造成誤判。她還提到概念「域下抑鬱」,即「隱藏型抑鬱、微笑抑鬱、邊緣型抑鬱、亞綜合型抑鬱」。她說:「很多專家把域下抑鬱稱為是重型抑鬱的前兆癥狀。如果在這個階段我們能夠早發現早治療,預後就會非常好。」她動情地說:「抑鬱症,真真實實地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希望醫學生能做到三件事:有時治癒,經常安慰,總是關注。」

每一個人都有抑鬱的經歷,每個人都可能陷入抑鬱情緒之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駱艷麗強調,抑鬱症並不可怕,是可以被治癒的,「不怕抑鬱有多重,就怕抑鬱不看醫生」。藥物治療並不等同必然治癒,需要向醫生進行定期顧問並進行及時調整。

抑鬱,是時代病

大學社會學教授於海認為,人所有的精神問題都是和「自己」有關,抑鬱也是如此。 人強烈的慾望體現為「自我中心」,這導致和他人之間的對抗,從對抗中獲得的失敗體驗會引起情緒低落,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失去存在感和意義感,這就是抑鬱情緒的產生。

「抑鬱是人正常的心理狀態,只是在正常人中,不會到影響生活的地步」,而因為利己主義的傳播、市場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化等,導致「自我中心」的放大,種種原因綜合最終產生了「時代病」——抑鬱症。

MED主題演講是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委員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聯合會承辦的品牌活動,以社會與醫學為切入點,展現臨床醫學、社會醫學、醫學人文等不同視角。通過主講人的親身經歷,與觀眾分享其創新和改變世界的決心和實踐,鼓勵醫學生多角度思考與全方面發展。本期演講聚焦抑鬱症,培養醫學生關注社會問題的責任感,加深醫學生對抑鬱相關社會話題的理解。

通訊員 杭辰悅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