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奪命流感」致226死,香港各大醫院被擠爆!

一場流感,暴露了我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短板。

相信不少朋友這兩天已經看到了

來自香港《經濟日報》的報導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

截止至2月19日

累計錄入416宗成人嚴重感染流感的個案

當中226人死亡

流感下的香港:看病排隊7小時

冬季是香港的流感高發期

今年這個時候香港公立醫院尤其繁忙

香港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

18日香港公立醫院

急症診室首次求診人數超6000人

15間有提供內科病床的公院全數爆滿

午夜時整體內科病床佔用率112%

另據香港東網報導

病人等候就診的時間也較長

聯合醫院急症室等候時間最長

要等超過7小時

瑪麗醫院和廣華醫院均要等超過5小時

8宗幼兒園

出現流感爆發個案

另外香港不少學校也紛紛「中招」

香港防護中心表示

自18日幼兒園普遍複課後

已有9宗幼兒園或幼兒中心

出現流感爆發個案

對此,香港衛生署於本學年

推出「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

本年度至2月17日

已有402間小學獲安排外展接種流感疫苗

較上學年增加65間

小學生接種率達55.3%

香港食衛局局長

本月20日於立法會上表示

先導計劃已見成效

一線醫生:

幼兒、老人需更加註意

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幼兒

是本次流感的主要侵襲對象

香港家庭醫生林永和認為

已推出的先導計劃有助減低感染個案

但關注署方是否有足夠人手配合計劃

建議可考慮讓藥劑師或護士

到校進行疫苗接種服務

這位家庭醫生認為

1歲半以下的幼兒亦屬感染流感高危群組

署方亦可將流感疫苗同時納入

兒童免疫接種計劃

為1歲半以下幼兒接種

不然幼兒園減少爆發個案

但卻有可能轉移往學前預備班

內地一線醫生表示

一般感染性流感如果在24小時及時救治

大多可以一到兩天出院病癒

但部分病患者選擇不及時就醫就診

特別是老人群體

無故拖個三四天,就會因此加重病情

惡化不說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流感嚴重可危及性命

在流感高發季普通民眾該如何預防?

首先,我們要了解相關知識

才能做到科學面對流感

感冒≠流感

哪些癥狀屬於流感?

感冒的早期癥狀有

咽部乾癢或灼熱感、打噴嚏、鼻塞、流涕

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3天后變稠可伴有咽痛

一般沒有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

如無並發細菌感染一般5-7天可痊癒

而流感的主要特徵是

突發高熱,頭痛不適

全身癥狀較重而呼吸癥狀較輕

初始可表現為畏寒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

同時伴有頭痛、全身酸痛、軟弱無力

且常感眼乾、咽乾、輕度咽喉痛

部分會有打噴嚏、流涕、鼻塞

乾咳、胸痛、噁心等癥狀

有時還伴隨胃腸道癥狀,如嘔吐、腹瀉等

普通傷風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區別

已整理為以下表格可供參考

↓↓↓

如發現疑似流感癥狀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流感下的香港情況不容樂觀,那麼對於內地人來說,流感的情況又如何呢?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19年1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其中流行性感冒報告發病人數608511人,死亡人數為143人,相當於2018年流感整年死亡人數,超過了2017年整年流感死亡人數的3倍。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

流感死亡數比去年12月增加10倍

此外,數據顯示,2019年1月(2019年1月1日0時至1月31日24時),全國(不含港澳台,下同)共報告法定傳染病1143574例,死亡1901人。其中,甲類傳染病無發病、死亡報告。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脊髓灰質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無發病、死亡報告,其餘21種乙類傳染病共報告發病298910例,死亡1756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以及猩紅熱,佔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5%。

同期,丙類傳染病中絲蟲病無發病、死亡報告,其餘10種丙類傳染病共報告發病844664例,死亡145人。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瀉病和手足口病,佔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7%。

流感暴露基層醫療短板

全科醫生使用和激勵需儘早落實

流感來勢洶洶,患者紛紛擠到大醫院看病,一些大醫院的急診科、呼吸科、兒科、內科等不堪重負,醫生病倒現象也不少見。

像流感這樣的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本應留在社區就診,把大醫院的優質資源留給危重症患者。但是,如今流感患者一股腦都湧進大醫院,說明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還不給力,「金字塔」的塔基還不牢固,家庭醫生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充分。就此次流感疫情而言,家庭醫生應建議簽約居民尤其是老人、小孩提前打疫苗,病情不重的先在基層解決,病情嚴重的再轉到大醫院。如果這樣,大醫院的壓力就會減少。

一場流感,暴露了我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短板。

目前,各地開始培養全科醫生隊伍。但是,全科醫生執業地點在基層,相對而言,收入水準、社會保障、職稱晉陞、生活便利、孩子教育等各方面條件均不如大醫院,如沒有強有力的收入、待遇、晉陞等各方面特殊政策保障,難以留住高水準的全科醫生。

由於激勵機制欠缺,全科醫生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質量不能盡如人意。2018年國辦印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希望有關部門應儘快落實,著力建立全科醫生的使用和激勵機制,加強基層醫護人員的培養,儘快破解基層醫療能力不足、基層醫療人員短缺的問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