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剛:2022年度銀行業運行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曾剛

  摘要

  2022年全年,商業銀行總資產仍保持較快增長,但淨利潤增速出現一定幅度回調,總體風險抵補能力仍較為穩健。2022年12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379.4兆元,同比增長10.0%。12月末商業銀行總體累計實現淨利潤23030億元,同比增長5.4%,利潤增長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農商銀行淨利潤下降2.3%,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2022年商業銀行整體利潤增速。商業銀行整體淨息差為1.91%,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7BP。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98兆元,同比增速回到了4.8%,總體還是繼續保持低增長態勢。整體不良貸款率1.63%,同比下降10個BP,連續九個季度出現下降。撥備覆蓋率為205.8%,較去年同期增了8.9個百分點,連續九個季度上升,反映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在持續加強。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的平均水準分別為10.74%、12.25%、15%,總資本充足率水準較去年同期略降13個BP。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覆蓋率為147.4%,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為62.85%,同比上升3個BP,總體保持穩定態勢。

  展望2023年,商業銀行應結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積極推進巴塞爾協議III實施,並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持續發力,強化重大風險的化解和防範能力;商業銀行還應進一步加強數據治理,有效滿足銀行業關於監管統計管理的最新數據管理要求。

  目錄

  一、2022年銀行業面臨的宏觀環境

  二、銀行業經營情況

  (一)資產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

  (二)淨利潤增速回調,農商行增幅下降

  (三)淨息差繼續下行

  (四)風險狀況

  三、2023年運行展望

  (一)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頒布促進商業銀行資產分類更加真實

  (二)推進巴塞爾協議III實施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三)《銀行保險監管統計管理辦法》加大對數據質量相關要求

  報告正文

  一、2022年銀行業面臨的宏觀環境

  2022年,受疫情形勢延宕反覆和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因素。IMF估計2022年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為2.4%,較2021年下降2.8個百分點,其中美國、歐元區和英國的經濟增速分別為1.6%、3.1%和3.6%。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我國宏觀經濟承受了巨大壓力,全年經濟增長3.0%,社會零售總額下降0.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消費佔比佔GDP比重有所下降。

  2022年央行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傳導效率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根據人民銀行數據,12月末人民幣貸款、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11.1%、11.8%和9.6%,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增強。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23.8%和36.7%,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穩中有降,全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7%,12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平均為4.26%,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9646,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2022年人民幣匯率中期出現一定幅度波動,央行也對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進行了有效調節。

  2022年,銀行業監管政策持續落地,金融監管力度不減。其中四季度,在整體金融監管方面,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辦法》《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銀行保險監管統計管理辦法》,體現了在公司治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商業銀行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約束條件。銀行業方面,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辦法》《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進行了約束。2022年四季度,銀行業收到監管機構開具的監管罰單數量、處罰金額均環比有所下降,罰單涉及業務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信貸業務、員工行為管理、內控與合規,其中公司治理領域的檢查和處罰力度較大。

  二、銀行業經營情況

  ❏ 資產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

  2022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379.4兆元,同比增長10.0%,較上季末略有回落,佔銀行業主體的商業銀行資產總額319.8兆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156.3兆元,佔比41.2%,同比增長12.9%;股份製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66.5兆元,佔比17.5%,同比增長6.9%。總體來看,整個銀行業資產規模和增速在過去兩年短暫回調後又恢復了較快增長。

  貸款增速較快依然是資產增速變化的主要來源。2022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為214.0兆元,同比增長11.1%,比年初增加21.3兆元,同比多增1.4兆元。2022年四個季度貸款增量分別為8.3兆元、5.3兆元、4.4兆元和3.2兆元,季度增量佔比分別為39.1%、25.1%、20.7%和15.1%,總體處於較快增長階段;央行貨幣政策也要求信貸總量保持穩定增長,繼續加大對於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資產結構方面,今年以來貨幣政策通過加強引導,信貸結構持續優化,製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得到支持,三季度以來房地產貸款增長有所恢復。根據央行數據,12月末,企(事)業部門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1.1兆元,在同期全部企業貸款增量中佔比為64.7%,貸款佔比進一步提高。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6.7%,比全部貸款增速高25.6個百分點,自2020年6月以來持續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貸款總量增長和期限結構優化同步推進,有力支持了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築底企穩。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8%,比全部貸款增速高12.7個百分點;普惠小微授信戶數5652萬戶,同比增長26.8%。房地產貸款也有所回暖,2022年末,房地產貸款餘額53.2兆元,同比增長1.5%。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8.8兆元,同比增長1.2%;住房開發貸款餘額9.5兆元,同比增長2.1%。

  圖1  商業銀行資產及資產增速變化趨勢(部門: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 淨利潤增速回調,農商行增幅下降

  2022年末,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23030億元,同比增長5.4%,利潤增長較上年有所下降。從相對效益指標看,平均資本利潤率為9.33%,較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76%,與上季末持平。分結構類型來看,國有大行、股份製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累計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2932億元、5064億元、2553億元和208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5.03%、8.76%、6.64%、-2.3%,農商銀行淨利潤出現下降,也拖累了2022年商業銀行整體利潤增速。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農商銀行淨利潤同比降幅較大,一方面來自資產質量的壓力,這既影響平均收息率,也影響不良貸款核銷與減值損失計提;另一方面則是來自負債成本的壓力,主要是導致利息支出增長過快,影響營業收入增長。農商銀行在後續業務發展中,需要進一步穩增量、提質量、調結構、控成本。

  圖2  商業銀行淨利潤及增速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 淨息差繼續下行

  以淨息差衡量各類銀行的盈利能力,2022年末商業銀行整體淨息差為1.91%,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7BP,今年以來淨息差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低於2%,且2022年四個季度還表現出逐季下行趨勢。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淨息差同比變動-14BP、-14BP、-24BP、-23BP,四季度城商行淨息差下降幅度較快。今年以來淨息差出現明顯下降,主要受到貸款重定價、讓利實體經濟、企業信貸需求持續走弱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受疫情和國外政治、貿易環境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明顯,導致企業有效信貸不足,同時政策驅動銀行加大信貸投放,供需兩方面影響壓縮了銀行貸款定價空間。二是監管和貨幣政策也強化了銀行資產收益率下行趨勢。12月末,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為3.65%、4.3%,分別較上年末下降0.15個和0.35個百分點,也帶動貸款加權利率持續下行。三是負債端成本下降受到信貸需求不足、存款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製約,無法有效下降,影響了淨息差的改善。對中小銀行而言,受製於融資渠道和管理水準,其負債成本下降難度更大。四是不良貸款核銷也會對利潤和淨息差帶來衝擊,2022年度金融機構全年累計核銷不良貸款10269億元,雖然比上年減少30億元、同比下降0.3%,但仍處於超兆元級別,這對利潤實現帶來一定影響。此外,受地產產業鏈拖累,房地產貸款和抵押貸款利息收入存在較大影響,潛在淨息差風險不容忽視。後續應繼續推動加強銀行負債成本管控,以保持銀行體系淨息差的相對穩定運行。

  圖3  商業銀行淨息差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 風險狀況

  1. 不良資產餘額增速有所回落

  截至2022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98兆元,同比增速4.8%,較上季度增速有所回落,總體還是繼續保持低增長態勢。從最近幾年不良貸款餘額走勢來看,不良資產餘額上升的趨勢已經得到遏製,資產質量改善明顯,不良資產上升幅度持續低於資產增速。

  圖4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餘額變化趨勢(部門: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2022年12月末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1.63%,同比下降10個BP,連續九個季度出現下降。其中,大型銀行不良率1.31%,同比下降6個BP,股份製銀行不良率1.32%,同比下降了5BP,總體保持較低水準;城商行不良率為1.85%,同比下降5個BP,農商行不良率3.22%,同比下降41BP。總體來看,大型銀行和股份行的不良率持續改善,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良率依然較高且存在較高反覆性。農商行今年以來通過加大貸款核銷力度有效壓降了不良率指標,但由於前期增長加快,目前仍然處於3.3%的高位,壓降形式依然較為嚴峻。近年來整體不良率的下降,一方面得益於銀行經營業績改善與信貸投放逆周期擴張,但更大程度上還是來自商業銀行加大了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各家銀行在監管政策引導下,從2021年開始普遍增加了不良貸款核銷的力度,不良貸款的真實性也有了較大提升。

  圖5  主要類型銀行不良率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從關注類貸款指標來看,四季度潛在不良資產質量形勢仍不容樂觀。12月末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4.1兆元,同比增加7.6%,增幅較三季度有所增加,仍處於較高水準。關注類貸款規模與佔比的上升表明,現階段及未來一定時間,新增不良可能面臨較大增長壓力。

  圖6  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及同比增速變動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2. 風險抵補能力較為穩健

  撥備覆蓋率體現了銀行抵禦預期損失的能力。2022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為6.14兆元,同比增長10%。撥備覆蓋率為205.8%,較去年同期增了8.9個百分點,連續九個季度上升。撥備覆蓋率的連續上升,反映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加強,當前總體撥備情況依然高於監管要求,且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穩健水準,風險抵補能力仍處於合理區間。

  儘管大中型銀行的抵補能力較為穩健,不同類型銀行風險抵補能力也呈現收斂態勢,但城商行和農商行仍低於平均水準。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245%,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個百分點,增長幅度較上季度有所放緩,但大型銀行本身撥備覆蓋率較高,遠超最低標準,整體較為穩健。股份製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14%,較年初增加了8個百分點,保持了比較穩健的不良資產核銷力度。城商行撥備覆蓋率為192%,也屬於較為穩健範圍內。農商行撥備覆蓋率為143%,較年初上升14個百分點,但仍未達到150%區間。

  在疫情已經有效控制,經濟發展步入正常增長的背景下,部分優質商業銀行可以適當降低撥備計提,回歸常態化發展戰略,在釋放盈利的同時適度增加信貸投放,從而進一步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對於不良率高企,同時風險抵補能力較為欠缺的農商行,出於對未來風險因素的考慮,要高度關注這些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圖7  主要類型銀行撥備覆蓋率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3. 流動性指標邊際改善

  流動性比例。2022年12月末,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比例為62.85%,較上季度增加1個百分點,總體保持穩定態勢。分銀行類型來看,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流動性比例同比分別上升1.7、3.1、3.3、5.1個百分點,均存在一定的邊際改善。

  圖8  主要銀行類型流動性比例變化(部門:百分比)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2022年12月末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05%,同比保持不變;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8.7%,同比下降0.93個百分點。存貸比呈現繼續上升的態勢,也意味著資本補充壓力持續存在。需要進一步增強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升資產負債的期限與規模匹配度,謹防流動性風險事件的發生。

  圖9  

  商業銀行整體超額備付金率與貸存比變化(部門:百分比)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流動性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短期流動性的重要指標。2022年12月末流動性覆蓋率為147.4%,環比下降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百分點,高於《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中要求的100%監管指標。流動性覆蓋率一般由銀行持有的流動性較好的利率債來滿足,這些資產的收益率相對較低,流動性覆蓋率回調一定程度也體現了商業銀行對於流動性成本的考慮。

  圖10 

  商業銀行流動性覆蓋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的各項流動性指標數值都滿足監管指標的下限。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流動性監控指標主要還是靜態指標,只能反映某一時點上銀行的流動性情況,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建立事前對流動性需求和供給進行計算的方法和技術,從而能更加準確掌握流動性的供給、需求以及缺口的變化。與此同時,不同銀行需要采取差異化的流動性管理策略,大型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要點仍然應該是不斷提高額外流動性的運用效率,最大化資金利用價值;股份製商業銀行則需要重點保持流動性指標的穩定,並對市場流動性壓力情景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面臨較大挑戰,未來還是應該在加強核心負債、降低負債成本、增加資本金補充方面多下功夫。

  4. 資本充足率略有下降

  2022年12月末我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的平均水準分別為10.74%、12.25%、15%,總資本充足率水準較去年同期略降13個BP。總體來看,近年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還是有較為顯著的提升,這一方面在於近年來監管對銀行的資本補充要求更高,特別是2021年實施的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後,主要銀行均加強了資本補充力度,相關數據表明,2021年以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累計超過2兆元。

  在資本充足率結構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增加了22個BP,其他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了5個BP,二級資本充足率則也下降了5個BP,這說明二級資本債的發行對資本充足率的支撐有所減弱,2022年以來,部分城商行到期不贖回二級資本債的情況(如九江銀行、天津銀行等),這不僅影響銀行的再融資風險,也加大了投資人本金回收、期限錯配、估值波動等風險,會在一定程度影響投資對購買二級資本債的熱情,從而為後續發行增加難度。

  圖11  資本充足率結構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分銀行類別來看,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7.8%,較年初上升了42個BP,要顯著高於其他銀行,且近年來資本充足率一般保持較為穩健的增長。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6%、12.6%、12.4%,分別較年初下降2BP、21BP和4BP,今年以來,這三類銀行資本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即總資本充足率尚存較大緩衝空間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壓力較大,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近年來總體處於下降趨勢。

  圖12  不同類別銀行資本充足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2021年發布的《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以及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頒布後,儘管短期來看對銀行充足率衝擊尚不明顯,我國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均滿足附加資本要求,短期內尚無資本補充壓力,也未見對銀行經營管理產生明顯影響,但長期來看,對於部分資本補充乏力、資本管理相對薄弱的銀行後續資本壓力可能增大。

  近年來不少銀行發行了資本補充工具,央行、銀保監會對此也都給予了積極的幫助和支持,解決了一定的問題。但是應該注意到,有的資本補充工具的質量不是很高,自身的風險抵補能力不是很強,一旦真正遇到問題的話,比如清償順序等等的都會有一定問題。此外,這些工具大多數又是由銀行金融機構投資者互相持有,這帶來風險仍然局限在金融系統內,這點很不利於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後續在提高資本充足率方面,商業銀行可結合《新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風險權重的最新要求,例如可針對簡單、可比、透明度較高的資產證券化降低權重的要求,可以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將信貸資產具有流動性,把風險分散開來,降低風險資產佔用,增強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

  三、2023年運行展望

  ❏ 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頒布促進商業銀行資產分類更加真實

  2023年2月11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將風險分類對象由貸款擴展至承擔信用風險的全部金融資產,並要求商業銀行對金融資產開展風險分類時,應遵循真實性、及時性、審慎性和獨立性原則。

  《辦法》相對於現有分類指引,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拓展了風險分類的資產範圍,將風險分類對象由貸款擴展至承擔信用風險的全部金融資產。包括但不限於貸款、債券和其他投資、同業資產、應收款項等。表外項目中承擔信用風險的,應按照表內資產相關要求開展風險分類。商業銀行交易账簿下的金融資產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關資產不包括在本辦法之內。《辦法》將風險分類範圍擴展至承擔信用風險的表內外金融資產,對部分同業、金融投資及表外業務佔比較高的銀行影響較大,加大其撥備計提和資本補充壓力。二是強調風險分類以債務人為中心,要求商業銀行對非零售金融資產進行風險分類時,應加強對債務人第一還款來源的分析,以評估債務人履約能力為中心,重點考察債務人的財務狀況、償付意願、償付記錄,並考慮金融資產的逾期天數、擔保情況等因素。以債務人為中心,能夠有效避免現行規則下同一債務人名下的多筆貸款分類結果可能不一致,從而導致的分類主觀性較強和存在操作空間的問題。三是五級分類標準有更加細化的要求,包括規定五級分類與逾期天數掛鉤,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資產應歸為不良資產等,能夠將不良資產認定標準和新會計準則實現更好的銜接,分類標準更加具體、細化。四是《辦法》明確重組資產的定義,符合相關要求的資產將被納入重組資產管理,

  總體來看,《辦法》將更準確地反映銀行的金融資產質量,但部分銀行的金融資產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壓力將上升。而且《辦法》相對彈性的風險分類標準或將提升商業銀行參與債務重組的動力。因此,隨著重組資產規模的增長,商業銀行可能面臨關注貸款大幅增長的問題,從而加大撥備計提和資本補充壓力。

  風險分類是商業銀行監管的基礎性制度,圍繞風險分類,涉及銀行業經營發展的監管指標還包括不良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核心指標。《辦法》有助於反映商業銀行的真實風險情況,及時把握風險動態,並進行有效防範和處置,將為銀行業長遠、穩健、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 推進巴塞爾協議III實施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2023年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就《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明確我國銀行業應自2024年1月1日起實施新資本監管規製。《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標誌著我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進入到新階段,是一個里程碑事件,為巴塞爾協議Ⅲ(以下簡稱“巴Ⅲ”)實施提供了指引。可以預期,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準備好、實施好、應用好新資本監管規製是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征求意見稿》重點明確了以下內容:一是構建差異化的資本監管體系,按照銀行間的業務規模和風險差異,劃分為三個檔次銀行,匹配不同的資本監管方案;二是全面修訂第一支柱,特別是在信用風險權重法方面,細化風險暴露劃分,結合國情完善地方政府債、房地產業務、同業業務、中小微業務和股權業務資本計提規則,同時落實“穿透原則”,根據業務實質計提資本;三是全面修訂第二和第三支柱,提出了在第二支柱方面壓力測試應用的要求;四是統籌考慮資本監管規製體系,整合杠杆率,並有效銜接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和總損失吸收能力等要求。

  作為銀行監管體系的核心,資本監管規則的變化對銀行業的穩健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從長短期來看,其影響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不會顯著增加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壓力。這一方面是因為差異化的監管制度安排,可以降低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而另一方面,大型銀行採用內部評級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監管資本的節約。二是將會對銀行資產結構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總體上看,預計在資本管理新規實施之後,我國銀行尤其是資本充足率承壓較大的銀行會調整資產結構,壓縮部分高資本佔用業務,加大低資本佔用業務發展。三是對商業銀行數據和系統能力具有較高要求,但有利於進一步夯實精細化風險經營能力。

  下一步,在我國明確整體實施安排後,商業銀行應將實施新資本監管規製作為具有全局影響的重要經營策略進行推進,建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深入應用資本監管改革成果,進一步發揮資本約束引導作用,強化經濟資本觀念,約束風險偏好和風險承擔,通過不同業務資本佔用導向,引導全行強化組合管理,服務好實體經濟。二是針對新資本監管規製實施,應高度重視,配齊力量,要以2024年順利實施新資本監管規製為目標,加大人員投入,配備充足資源,強化統籌管理,確保穩步實施新監管規製;同時,做好規製實施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進行對接,更好地發揮和利用金融科技作用。三是跟進監管動態,做好潛在影響評估。在配合銀保監會資本規製修訂工作的同時,持續跟進監管動態,做好潛在影響評估,適時調整優化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策略。

  ❏ 《銀行保險監管統計管理辦法》加大對數據質量相關要求

  為加強銀行業監管統計管理,規範監管統計行為,1月9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銀行保險監管統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監管統計管理機構、監管統計調查管理、監管統計監督管理等作出規定。《辦法》突出數據質量管理要求,明確銀行保險法人機構應將監管統計數據納入數據治理,建立滿足監管統計工作需要的組織架構、工作機制和流程,明確職權和責任,實施問責和激勵,評估監管統計管理的有效性和執行情況,推動監管統計工作有效開展和數據質量持續提升,並加強對分支機構監管統計數據質量的監督和管理。

  2022年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共開出數據罰單1227張,罰款金額約10.07億元,在總體處罰中佔有較大比重。從處罰事由來看,數據質量依然是數據罰單的重點處罰事由,並集中體現在數據真實性和數據準確性方面。

  《辦法》的頒布,將對銀行保險機構的監管統計管理工作產生深遠影響,將推進金融保險機構進一步規範監管統計行為,提升監管統計數據質量,強化監管統計數據安全保護,促進監管統計工作持續高質量發展。商業銀行也應以此為契機,搭建全行監管統計管理體系框架,做好包括建立專業團隊、提升自動化水準、落地監管數據標準、設計多層次數據質量檢核規則、建設統一監管數據集市與平台、構建智慧監管數據應用等工作。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