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彬:經濟復甦應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意見領袖 | 溫彬

  一、當前經濟復甦的態勢和下一階段的走勢

  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雖略低於市場預期,但還是客觀和實事求是的,也符合我國當前潛在增長力水準。關於潛在增長率有兩個觀察,一是學界研究普遍認為潛在增長率在5%左右;二是政府“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提出,2035年較2020年經濟總量和平均收入翻一番,要實現這一目標,未來15年平均經濟增速應該達到4.7%左右。所以,無論是學界研究還是政策目標,經濟增速應該在5%左右的水準。但是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平均實際增長率只有4.5%左右,仍存在產出缺口,所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讓經濟恢復到潛在增速非常必要。

  去年末疫情管控放開後,大家對今年經濟的增長充滿信心和期待。從前兩個月的宏觀數據來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都出現了企穩回升。在供給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較去年年底回升;在需求端,消費已經由去年的下降改為增長3.5%,投資增速也回升到5.5%。經濟呈現穩步回升的態勢。

  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增長中存在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外需方面,今年前兩個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下降了6.8%,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出口下降的態勢;就業數據方面,2月份調查失業率是5.6%,較1月份5.5%提高了0.1個百分點。可以說,經濟復甦基礎還不穩固。今年穩增長的重中之重是改善和擴大內需。從中央到地方都把擴大內需放在了首位。

  今年內需能否有效擴大,在穩增長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主要取決於消費和房地產下階段走勢。去年居民新增存款達到了17.8兆元,今年前兩個月居民新增存款近7兆元,居民儲蓄傾向增加。相反居民貸款意願則有所回落,比如抵押貸款,今年前兩個月增長了3094億元,同比少增3800多億元,居民存量房貸也出現提前還貸的情況。大宗消費中,房地產銷售較去年有明顯回暖,汽車消費則由於新能源車補貼退出,今年1-2月份汽車銷售下降比較明顯。在假日消費方面,春節出行人數和人均消費都沒有回升到疫情前水準,消費持續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今年前兩個月建案銷售額同比下降0.1%,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了5.7%,降幅較去年明顯收窄,反映自去年以來的穩地產政策開始顯效。不過,回升勢頭還需進一步觀察。研究發現,房地產價格、銷售額與居民部門杠杆率呈高度正相關。最近兩年,居民部門杠杆率一直穩定在62%左右,如果居民部門杠杆率不能繼續提升,也會對房地產市場帶來壓力。目前來看,無論是居民消費還是居民負債,都需要宏觀政策進一步支持。

  二、今年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而且在主要宏觀管理政策方面,強調做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組合。

  1、財政政策

  政府赤字率從去年2.8%提升到今年3%,地方政府專項債從3.65兆元提升到3.8兆元,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雖然去年名義赤字率是2.8%,但廣義財政口徑的實際赤字率達到7.4%,財政支出對穩增長髮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為應對疫情,中央和地方支出規模較大,並動用了歷年結餘資源,比如央行上繳了1萬多億元的利潤,用於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今年目標赤字率雖較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但實際赤字率未必能達到去年水準。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較上年增加了1500億元,需要做好與其他資金的配合,更多地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同時帶動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商業銀行配套資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

  2、貨幣政策

  今年穩健貨幣政策強調精準有力。從有力來看,作為總量工具運用的降準降息對擴需求和穩定市場主體信心很有必要。從降準來看,隨著外匯佔款規模的下降,降準成為現階段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相對於MLF、逆回購等流動性補充工具而言,降準有助於增加金融機構低成本的長期資金,對於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具有積極作用,今年內還有降準的空間和必要。從利率來看,短期內政策利率會保持穩定。央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這主要源於“疫情防控優化後消費動能可能逐步升溫,勞動力市場加速回暖可能對未來工資變化產生影響,海外高通脹的傳導效應”等。今年2月末,M2增速達到12.9%,創7年新高,流動性總體充裕,下調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下降。不過,從實體經濟需求來說還有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的需要。比如存量房貸利率還比較高,提前償還抵押貸款的壓力還比較大。因此,從趨勢上看,政策利率可能保持不變,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易上難下,貸款利率還有下降的可能。從精準來看,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規模已經達到6.4兆元,對於支持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匯率方面,今年人民幣仍有升值的可能,預計今年下半年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轉向,美元再次走軟,人民幣或出現被動升值。但要考慮到今年出口形勢和壓力,人民幣匯率還是要保持相對彈性,促進外需和出口的穩定。

  三、宏觀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建議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為了避免形成宏觀政策的合成謬誤,影響政策效果,需要加強財稅、貨幣、產業、就業等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確保全年經濟目標的實現。

  1、短期看宏觀政策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市場機構預測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在4%左右,低於5%的目標。如果實際增速低於潛在增速,則需要需求管理政策把經濟拉到潛在水準,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其中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尤為重要。昨天召開的國常會決定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對於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預期會帶來積極影響。在貨幣政策方面,上周央行決定降準,增加低成本長期資金的流動性投放,這不僅有利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的配置管理,更重要的是降低銀行體系的資金成本之後,引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下階段,貨幣政策還有較大運用空間。降準仍然可期。結構性貨幣政策方面,建議做好接續性管理,疫情期間很多政策頒布,後疫情時代一些臨時性政策可以退出,有些結構性工具可以變成長期的制度性安排,比如對於普惠、綠色、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支持。有些結構性工具還可以增加額度、擴大金融機構範圍,比如碳減排、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等。

  在房地產調控政策方面,過去一年主要針對剛需頒布了很多支持政策,下一階段可以在改善型需求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隨著二胎家庭的增多,住房改善型需求比較迫切,可以因城施策,調整二套房、普通和非普通住宅認定標準,適度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等,對於鞏固年初以來房地產復甦勢頭很有必要。

  2、頒布具體有效措施穩定市場主體預期

  當前需求不足同預期轉弱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有很大關係,需要頒布具體有效措施穩定市場主體的預期,包括針對居民和企業,特別是市場一直期待政府部門能夠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這對於增加民間投資、提升經濟活躍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3、中長期看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多次強調要把擴大總需求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近三年,為應對疫情而頒布的政策主要以需求管理為主,目的是盡快穩住經濟,解決就業壓力。下一階段,要使經濟恢復到潛在增速水準,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

  一是消費領域的改革。現在消費整體還是偏弱,部分地方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向中低收入家庭發放補貼、鼓勵綠色節能家電和新能源車消費等措施,對於提振消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金額有限,難以持續。要真正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消費領域相關改革至關重要。比如增加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大家有能力消費,也敢消費,這些都離不開消費領域的制度性改革。

  二是投融資領域的改革。投資在穩增長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我們在新基建、醫療健康、養老育兒等服務業領域還有巨大的投資空間和潛力,特別是支持民間資本進入上述領域,還應在市場準入、營商環境等方面頒布新的舉措,挖掘投資潛力、提高投資效率。

  三是財稅和金融改革。比如中央和地方財政的關係問題、金融要素中的利率市場化問題等,需要繼續深化相關領域的改革。

  四是外資外貿領域改革。目前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去全球化以及供應鏈重構給我們對外開放造成一定的壓力,下一階段要按照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總體要求,深化外資外貿領域改革,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總的來看,要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達到潛在增長水準,短期還需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並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為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創造出新的動力。

  以上觀點整理自溫彬在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62期)上的發言。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