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下簡稱《規劃》)頒布,明確指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最終還是要依靠農業經濟,並提出要把綠水青山發展成為金山銀山。

從經濟學的生產要素理論來看,“綠水青山”代表的土地和自然生態資源只是生產要素中的一種,其如何變為“金山銀山”,則需要人力資本、金融資本、技術資本等其他關鍵生產要素的注入。

在筆者看來,互聯網作為最為活躍高效的資源組合系統,極有希望成為鄉村振興的“活水之源”。利用互聯網,盤活優質的“鄉村自然資本”,嫁接融入人力、金融、電商技術(人、財、物)三大生產要素,可能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展方向。下面作個詳細闡述。

互聯網+農村的人力資本要素

任何一個產業的振興,關鍵首先在於“人”,只有“人”的更新才能帶動產業的真正更新。而我們國家城鄉經濟不平衡的症結恰恰在於人才分布的不均衡(參見下圖)。

那麽,互聯網將如何給農村帶來至關重要的人力資本呢?筆者認為,下述兩方面可能大有作為:

一是修煉內功,發展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在線教育。

隨著國家逐步加強鄉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及“希望小學”等民間助學力量的不斷壯大,鄉村的教育硬體設施在近些年得到了切實改善和提高。

但是,優質師資力量的匱乏問題則難以解決。國內優秀的師資本來就極度稀缺,就連首都北京的很多學校都缺乏,何況邊遠農村地區。要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可能只能依靠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在線教育。因為只有互聯網才能將優質師資的效能發揮到最大,邊際效應趨近於0。

在美國,被公認為最好的基礎數學課程,並不是哪所私立貴族學校,而是免費公開的在線數學教育平台——“可汗學院”。

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都在在線教育上著力,其中規模影響力較大的是安徽省向全省布局的“同步課堂”計劃。所謂同步課堂,就是在地域太空上在兩地(不同地區的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搭建基於音影片實時互動的教學模式,目的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參見下圖)。

教育部主導的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自2012年11月實施以來,進展順利,目前已經有20多個省份完成設備的招投標,其中9個省份開始使用。教育部有關部門為6萬多個教學點免費提供數字教學資源,中央財政為每個教學點提供5000元經費。

誠然,媒體上也不乏對農村在線教育批評的聲音,然而在筆者看來,農村在線教育即使很不完美,但是其已經是現實條件下的最優解決方案,互聯網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去完善和迭代這一希望的火種。

二是築巢引鳳,吸引互聯網新人類加入美麗鄉村建設。

當前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環境差,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開始對城市生活產生深深的倦怠感。他們素質高、能力強,內心向往“詩和遠方”。其中不乏在互聯網浪潮中先富起來的“新人類”。他們具備互聯網新思維和新技術,自帶新資本,是美麗鄉村重要的建設力量。

在浙江的莫乾山就有這麽一群年輕人,將曾經窮鄉僻壤的莫乾山打造成聞名全國的民宿聖地、互聯網新人類的聚集地。

目前,莫乾山已經聚集了550多家民宿,其中精品民宿有56家。2018年春節期間,莫乾山接待國內外遊客17.8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6億元,其中民宿接待遊客5.46萬人次,實現直接營業收入達到6100萬元。

莫乾山當地政府已經將民宿產業確立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頒布了多項扶持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城市新貴加入,與此同時還主持開辦“民宿學院”加強相關配套產業人才建設。

真所謂“人定勝天,事在人為”,互聯網+帶來的人才革命定會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強大活力和文化基因。

互聯網+農村的金融資本要素

中國城鄉的不平衡不僅體現在人力資源分布上,金融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問題同樣突出。央行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5年,我國涉農貸款業務的增速整體上呈現放緩的趨勢,尤其是正規金融機構體系在涉農方面的服務整體處於收縮狀態,無法滿足三農金融需求。

這兩三年,經過政府和市場主體的多方努力,我國農村金融的面貌已經得到基本改善。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農村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2年-2017年,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產品及服務日益豐富,直接融資、農村保險持續發展,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扶持政策不斷加強。截至2016年末,全國累計為1.72億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已有近9248萬農戶獲得銀行貸款,貸款餘額2.7兆元。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從啟動時(2009年10月)的2945個減少到1296個;實現鄉鎮金融機構和鄉鎮基礎金融服務雙覆蓋的省份(含計劃單列市)從2009年10月的9個增加到29個。目前我國人均持有銀行账戶數量、銀行網點密度等基礎金融服務水準已達到國際中上游水平。

然而,羅馬不可能一天建成,由於城鄉經濟基礎的客觀差距由來已久,城鄉金融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問題(超過1000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以及農村存貸款資源不匹配等)可能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存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該報告也指出,“數字技術具有降低金融服務成本、顯著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優勢。金融機構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利性。新興互聯網金融服務商利用大數據征信等技術優勢積極開發三農、小微融資市場。”

事實上,眾多互聯網金融機構已經深度參與到農村金融建設中。例如,螞蟻金服推出了“谷雨計劃”,計劃用三年的時間服務一百個企業、一千個縣,提供一兆的資金支持,讓農戶享受到平等金融服務,並且向其他金融機構開放。蘇寧金融在2018年度的“千百兆戰略”中提到,專門匹配10億元扶貧資金,在全國5000家易購服務站增加農村金融便民服務點,並依托蘇寧易購直營店、村級加盟服務站、線上中華特色館等載體,一方面為農村市場的消費更新提供金融產品;另一方面配合專項的扶貧貸款,助力精準扶貧。

按照近些年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律,傳統金融機構往往采取“跟隨戰略”,互金機構充當創新先鋒,現在這個規律極有可能在農村金融領域重現,農村金融的希望將被互聯網金融創新所點燃。

互聯網+農村的電商技術資本要素

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其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在於,物流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是加快鄉村優質資源與城鎮優質資源間暢快流通的前提。鄉村的優質農產品需要從田間地頭快速高效流通到城市的飯桌,城市的物美價廉工業製成品可以更低成本地進入鄉村市場,徹底解決農村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的難題。

因此,《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特別指出:“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乾網絡,鼓勵商貿、郵政、快遞、供銷、運輸等企業加大在農村地區的設施網絡布局。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面向農村地區的共同配送中心。”

2018年中央一號檔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也指出,“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從中央檔案精神可以看出,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在強化夯實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上大有可為。事實上,國內電商巨頭已經將自身的供應鏈基礎設施不斷向農村地區傾斜,一方面是響應國家號召,助力扶貧攻堅,另一方面也是為自身零售生態擴展更大的未來太空。

例如,蘇寧圍繞鄉村振興,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一方面,蘇寧通過線上的中華特色館、大聚惠、拚購等入口以及線下的蘇寧小店、蘇鮮生等業態,助力鄉村的農特產品上行,解決農產品“進城難”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下沉至城鄉的蘇寧易購直營店、蘇寧易購扶貧實訓店、零售雲蘇寧易購縣鎮店等業態以及農村物流雲,完成與農村消費者及當地企業的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等多種內容的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在助力“農產品上行”的同時,推動“工業品下行”,拉動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發展。

作為中國電商代表的阿里也在不斷探索電商技術扶貧領域新的邊界,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18杭州?雲棲大會召開期間,“阿里雲技術脫貧聯盟”宣布成立。該聯盟將為正在或計劃加入脫貧攻堅戰的公益組織、政府機構及企事業部門提供多項技術支持。阿里希望通過技術支持,最終帶來價值1000億乃至10000億的脫貧效應。

結語

未來,互聯網一定會源源不斷地將“人財物”等關鍵生產要素注入到三農領域,盤活寶貴的農村特有的“鄉村自然資本”,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讓農民從容走向富裕幸福的康莊大道。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趙一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