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腹瀉,便秘,常用中藥,切記,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腹瀉,俗稱拉肚子。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征。因此,同是腹瀉,可能是由不同病因誘導的,選葯自然也有差異。

01、傷食瀉

多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導致宿食內停,阻滯於胃腸,使脾胃受損,發生腹瀉。

症見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瀉糞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之物,腹痛腸鳴,瀉後痛減,腹脹噯氣,打飽嗝有酸臭味,舌苔厚膩或垢濁,脈滑。

代表中成藥如加味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02、濕熱瀉

多因感受暑濕之邪,或因貪食辛辣刺激之品導致濕熱互結,大腸功能失調,發生腹瀉。

症見腹痛腸鳴,瀉下急迫,或痛一陣瀉一陣,糞便色黃而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煩躁口渴,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代表中成藥如加味香連丸、葛根芩連片等。


03、寒濕瀉

多因氣象過熱,開冷氣機、吹電扇過度,或喜食冷飲,感染寒濕之邪,損傷脾胃,發生腹瀉。

症見腹痛,腸鳴,大便清稀,甚如水樣,熱敷腹部則痛減。脘悶納呆,或伴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肢體酸痛。舌苔薄白或微膩,脈浮緩。

代表中成藥如藿香正氣丸,午時茶顆粒等。

04、脾虛瀉

多因長期飲食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使得脾胃虛弱,加上暑濕之邪易傷氣困脾,以致飲食、水濕停滯,消化不良,便次增多,發生腹瀉。

症見面色萎黃,身倦無力,食慾差,食後腹脹、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多,伴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腸鳴、隱痛、放屁等。

代表中成藥如參苓白朮丸、人蔘健脾丸等。



05、腎虛瀉

多因病久漸虛,脾病損腎,導致脾腎陽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黎明之前,陰氣盛,陽氣未復,脾腎陽虛者,胃關不固,隱痛而作,發生腹瀉。

又稱「雞鳴泄」,每天清晨起床前,於肚臍周圍作痛,腹脹腸鳴,瀉後輕快,大便稀薄,混雜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腰膝酸冷,疲乏無力,小便清長,夜尿頻多。

代表中成藥如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


06、肝鬱瀉

多因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製,運化失常所致。

每逢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即發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腹痛即瀉,瀉後痛減,矢氣頻作,胸脅脹悶,噯氣食少,舌淡,脈弦。

代表中成藥如痛瀉要方等。


07、久瀉

腹瀉日久不愈,致脾胃功能更加衰弱,中氣下陷。

症見大便稀溏,久瀉不已,肛門墜脹,甚則脫肛,少氣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虛。

代表中成藥如補中益氣丸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