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血清療法”再引關注,能否成為新冠克星?

2月13日晚間,兩則關於新冠病毒“克星”的重磅新聞落地。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公開表示,該院已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注工作,目前顯示出了初步效果。

國藥“中國生物”近乎同時宣布,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采集工作,並成功製備出了用於新冠肺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

此前被不少專家劃過重點的 “血清(血漿)療法”,能否成為此次抗疫的最新武器?

我們一點點來看。

原理

被稱為“新冠克星”的血清療法解釋起來並不複雜。

人體在感染某類病原體後,一般會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針對該類病原體的抗體,從而有效抵抗病原。

新冠病毒當然也不例外。患者在被其感染後,免疫系統出現免疫應答,當體內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具備足夠規模時,就有可能戰勝新冠病毒。

康復者體內血液中往往存在著相當規模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通過抽取他們的血液,對其血清(即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進行一定的處理,就可以用輸血的方式將抗體給到臨床病人,幫助患者以自身免疫系統對戰病毒。

血清療法,在人類與傳染病對抗的歷史中,已有超過100年的實踐。

19世紀末,德國柏林,醫生給一位白喉病患兒注射了一種含有白喉抗毒素的血清,此後患兒病情明顯好轉,血清療法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了理論和臨床上的“雙贏”。

在抗生素尚未問世前,該療法一度被應用於炭疽熱、天花、腦膜炎和一些讓人類束手無策的傳染性疾病的治療,被稱為“歷經百年考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隨著疫苗和抗生素的出現,抗毒血清除了對少數病毒(如蛇毒、狂犬病)的專項治療外,大面積退出了臨床一線。

直到一些既無疫苗、又無特效藥的致命性病毒橫空出世,傳統的血清治療思路才重新被加以利用。

2003年SARS病毒於全球肆虐之時,鍾南山院士曾提出用康復者血清治療SARS患者的建議;解放軍302醫院的薑素椿教授,用康復患者的血清給自己注射,數日內痊愈並重返工作崗位

同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專家通過臨床治療發現,接受血清治療的“非典”病人退燒較快、死亡率相對較低;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三院專家團隊經過對“非典”患者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認為其中IgG型抗體有抵抗同型病毒再次攻擊的效用。

上述研究和應用,都曾為血清療法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科學借鑒和依據。

限制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血清療法又“重出江湖”。國家衛健委(1月27日)發布的試行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就提到,對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療措施,“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那麽,為什麽直到13日,才有了血清療法應用於新冠肺炎臨床治療的新聞呢?

這是因為,血清的提取與輸入遠非“一來一去”這麽簡單。

根據血液製品行業資深專家的觀點,抗毒血清的提取一般分為三類

其一是由血液製備特免血漿製品和免疫球蛋白,取痊愈者的血漿為原料,經過病毒滅活等手段製備生成;其二是提取鼠源及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即用病毒攻擊小鼠或用康復患者的B細胞製備出單抗;其三是用基因工程技術,取得相關基因片段,導入工程菌或細胞,經培養後純化得到抗毒血清。

其中最方便的當然是第一種,本次中國生物的特免血漿即由此而來。但有專家表示,這類方法也存在一些風險,比如不同痊愈患者血清抗體量不一致、經過滅活的血清仍含有其他潛在危險病源。

另有專家強調了這種做法下,血清數量的“極度有限”

“若需進行生產投料,一次起碼需要1-1.5噸血槳,按每人400ml釆集,至少需要2400-3600名康復患者,況且用抗體治療疾病時,一個患者的用量不少,如果工業生產沒跟上的話,就沒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與直接製備特免血漿相比,從患者血液中提取B細胞、分離出抗體的策略更為安全,此種方法制備出的抗體親和力高、特異性強、毒副作用小,理論上可以克服動物源抗體的部分缺點。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拿到單抗並不意味著可以直接用於治療其他患者,還要進行臨床前以及臨床I期健康人研究等驗證。

而想要大量生產這類抗體,也還需突破相當的技術困難、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從發現這種抗體到使這類抗體能夠在高產細胞中大量表達,至少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實際進度是否能及時跟上突發性疫情,仍然有待研究。

神藥?

繼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的首批3名危重患者之後,已有超過10人接受了血清治療

臨床反映,患者在接受治療12-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均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征和症狀明顯好轉。

一些患者就此盯上了“神藥”,呼籲康復者積極“獻血”;也有網友喊話稱,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的前提下,採用血清治療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則就此“潑下冷水”——拋開前述諸多實操隱患不談,假如真的以目前已有治愈人數之力,來幫助數萬人治療疾病,甚至幫助全國人民抵抗病毒,“恐怕抽幹了他們的血,也是難以實現的”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特免血漿誰先用?

理論上,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皆可通過輸注血漿進行治療;但由於恢復期血漿在疾病流行前期極其稀缺,中國生物已建議將其優先用於中度和重症患者。

“非典”期間曾經以血清療法自救的薑素椿教授也表示,血清治療是“救命措施”,“提出血清療法的初衷,絕不是為了大規模應用,只是針對少數‘非典’患者的特殊治療方法,是為了救命”。

比如發病一開始就很重並且病情發展迅速者,伴有糖尿病、腎病、肝病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以及孕婦都可能成為血清治療的優先試用者。

中國生物也倡議,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若有意捐獻血漿,需滿足“年齡在18-60周歲,確診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出院後目前身體狀況較好,沒有其他不適,並願意捐獻出自己的血漿幫助他人”等條件。

2月14日下午,武漢金銀潭醫院迎來了首位血漿捐獻者,上海當天28名治愈出院患者中,也有6名表示願意捐獻血漿。

在人類選擇集群而居的時候,每個人的體內就已經開始流動著他人之血,或許,你所捐獻的血漿,將成就真正意義上的“守望相助”

當然,做好防護、保持冷靜,也依然是抗疫過程中一劑不可或缺的“神藥”。

文/點蒼居士

資料/雲中歌

文中部分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界面新聞、國是直通車、中國知網、中國科普博覽、科技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