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技向善增進人民福祉

大拇指向內回收,仿生手五指並攏,穩穩地握住火炬……3月2日下午,在北京天壇公園冬殘奧會火炬接力中,東京殘奧會冠軍、殘疾人游泳運動員賈紅光用新“穿上”的智能仿生手,高高舉起金色的火炬,交給下一位火炬手。

科技向善而行,成為我國8000多萬殘疾人生產、生活的有力幫手,也有力支持了北京冬殘奧會順利舉辦。

別樣接力

火炬接力是奧運會不可缺少的環節,奧運火炬傳遞不僅見證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也見證了人類科技、文明與智慧的不斷進步。

3月4日,在位於首鋼園區內的北京冬奧組委駐地,北京市殘疾人越野滑雪隊教練員彭園園作為駐地的第二棒火炬手,佩戴量身定製的上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交接火炬,並靈活運用該外骨骼機器人向觀眾們揮“手”致意。

幫助彭園園實現火炬傳遞夢想的外骨骼機器人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讓殘疾人生活更美好是科研人員一直以來的奮鬥目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多機器人跨域火炬傳遞技術研究與系統示範應用”課題負責人、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弼告訴記者,在上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的研製中,科研人員突破了人機神經接口技術,創新研製了貼合皮膚的多模態信息采集系統,準確解析受試者意念,實現了殘肢與該外骨骼機器人間的自然操控;突破了殘肢功能再造技術,實現了外骨骼擬人化設計,確保手臂具備精細操作、負重操作能力。

“此次活動展示的新一代行為輔助機器人系統,與人之間表現出一種和諧共存、優勢互補的關係,為殘疾人像健全人一樣生活、學習帶來了希望。”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研究室副主任趙新剛表示。

趙新剛介紹,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支持下,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牽頭研製出多款行為輔助機器人。下一步,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將依托技術優勢,積極推進醫療、養老服務機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更多殘疾人帶來希望。

無礙交流

近一個月來,觀眾驚喜地發現,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您早》節目在播出冬奧、冬殘奧新聞時,螢幕左下角多了一個熟練運用手語播報的“虛擬人”。烏黑的頭髮,一襲紅衣,這位看上去溫柔可親的“女主播”是北京市科委立項打造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

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2700萬名殘疾性聽力障礙人士。為了讓廣大聽障群體共享冰雪盛會,“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應運而生。據介紹,“手語播報數字人”基於“悟道2.0”大規模智能模型訓練而成,應用場景廣泛。一方面,可以為新聞媒體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的數字人手語生成衣務;另一方面,可將聲音廣播內容轉化為手語,為聽障人士播報冬奧會賽事情況、賽場成績,便於他們獲取即時信息。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賽場內外,這樣充滿“愛意”的科技還有很多。手機提供無障礙線路導航;冬殘奧村的燈具、空調、窗簾使用實現自主控制;感應傳感系統、語音提示系統等滿足殘疾人運動員使用需求;八達嶺高鐵站斜拉箱式無障礙電梯落差達80余米……

“我們按照‘兩個冬奧、同樣精彩’的要求,對標國際一流,同步抓好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環境建設。北京的無障礙環境服務保障水準符合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董連民表示。

精準康復

“科技真的讓生活更美好。”退役軍人賈文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去年夏天,賈文不慎受傷,導致椎體骨折伴雙下肢截癱,無法再獨立起坐、行走和站立。借助北京環球精博康復輔具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截癱行走矯形器(RGO),如今,他重新站了起來,開始練習行走。

“許多截癱患者只能依靠輪椅等個人移動輔助器具進行移動,極大地降低了生活幸福感。”北京環球精博康復輔具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許志慧說,截癱行走矯形器以雙側髖關節鉸鏈為雙軸系統,使下肢矯形器的前進方向保持不變,使用者步態近似於健全人的生理步態。

截癱行走矯形器只是眾多殘疾人輔助器具中的一個代表。內置力傳感器、角度傳感器的智能電動假肢機器人可感知角度、壓力、速度,幫助殘疾人穩步前進;3D列印量產的康復輔具讓殘疾人也能演奏大提琴;獲得2021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光學眼鏡幫助視障人士看清楚7米以外甚至更遠的圖像……近年來,我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事業蓬勃發展,通過實施精準康復服務行動等,累計有1252.5萬名殘疾人得到輔助器具服務,2020年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適配率超過80%。

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有理由相信,科技和人文的完美結合,一定會讓越來越多殘疾人活得更有尊嚴,也更快樂。(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