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軍死亡人數從3人變20人?號稱全球最強山地軍,為何這次不給力

前不久,印度軍方稱在加勒萬河谷發生的衝突事件中,印軍士兵的死亡人數超過20人。在最初通報了1名軍官和2名士兵死亡後,陸續有約17名傷員死亡。對於手握全球最大規模山地部隊的印度陸軍來說,這著實不是什麽光彩的消息,畢竟其多年來一直在為自己打造“全球最強山地軍”的光環,結果這次卻出了個大洋相。於是乎人們不禁要問,這17名傷員究竟是如何莫名其妙地“傷重不治”的呢?

其實這件事情解釋起來也不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硬體跟不上,而硬體問題又與印度各軍種長期存在的“山頭主義”有關。在這裡,先來說說硬體。

雖名為“河谷”,但加勒萬河谷的海拔並不低,其位於高原雪山山地,這一地帶的海拔在4300至5100米左右,溫度極低且低壓缺氧。在這種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一線部隊的駐扎地通常也只是臨時性營地,畢竟這裡並非365天都適合軍隊駐扎。臨時營地的條件是多麽的有限,想必不用多言。

倘若駐扎於此的部隊規模比較小,如連、排一級,那隨軍軍醫和可攜帶的醫療物資就更不會非常充裕。除了常規的外科手術器材、高濃度葡萄糖和有限的血漿外,前線地帶通常不具備實施大規模或大數量精密手術的能力。

前線條件不夠怎麽辦?沒別的辦法,只能將傷員運到設備齊全的後方醫院,這時候就輪到專用的高原運輸裝備上場了。對於印度山地軍來說,其最倚重的高海拔空運裝備就是法制SA-315B“美洲駝”直升機。SA-315B直升機的首飛時間是1969年,1971年開始服役,後來印度從法國手中買下了該機的生產許可證,在國內建立了生產線,直到今天仍在維持低速生產狀態。

這款有著半個世紀歷史的老式機型為何如此令印度人醉心?原因很簡單,該機擁有全球最強的高原起降與飛行性能,曾在1972年創下爬升至12442米高空的紀錄,時至今日都未被打破。要知道,現代軍用直升機的最大爬升高度普遍在8000米以下,正常飛行高度不會超過3000米,能飛上5000米海拔地帶的型號已然寥寥無幾。正因如此,SA-315B雖屬老式機型,卻依然難以被取代。

然而,SA-315B畢竟屬於輕型直升機,空重只有一噸出頭,且機內空間極為有限。算上駕駛員和燃料後,該機在高原地帶的運載能力被限制在100千克左右,也就是一次運送一副擔架和一名傷員的程度,而印軍可能之前沒有想到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傷員,故沒來得及調配足夠的SA-315B直升機。

至於用車往山下送人,那就更費勁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加勒萬河谷下方印度一側的地形,車輛的陸地移動需要繞行多座雪山和峽谷,且高原環境對汽車發動機的影響很大,速度根本上不去,很容易耽誤傷員的治療。

那麽,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轉運傷員?其實是有的,即使用SA-315B輕型直升機將人運到海拔相對較低的二線部隊陣地,再用大中型直升機,如俄製米-17或美製UH-47F,把傷員批量運往後方醫院。但這就引出印軍的第二個問題了,即“山頭主義”。

與很多國家的軍隊對直升機的隸屬與使用不同,印度空軍對軍用直升機的佔有權和控制數量其實要大於陸軍航空兵,即便是用於反坦克作戰的武裝直升機,數量大頭也是握在印度空軍手中。如印度進口的美製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首批交付的8架都由空軍接收,而非陸軍。這一現象看上去很奇怪,然而在“山頭林立”的印度軍隊中卻已存在多年。

如此一來,一個不可避免的尷尬問題就出現了:當陸軍遇到突發狀況,可用直升機數量不足時,需要向空軍“申請調動”直升機來支援自己。說是“申請”,可不是打個電話那麽簡單的,而是要經過各級上報、局勢評估、高層討論和命令逐級下達。這一來一回的時間成本,能控制在幾個小時內都是“燒高香”了,可惜那些苦等救援的傷兵們了……

總之,雖然印度在山地部隊建設領域投入了很大成本,但現在看來依然遠遠不夠,更不足以撐起自身野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