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拚多多聯合代工廠造品牌:扶持千家工廠,不會對品牌二選一

電商平台拚多多打算聯合代工廠造出海量新品牌,降低產品觸達消費者時的價格。

6月28日,在拚多多“新品牌計劃”的媒體溝通會上,拚多多副總裁、新聞發言人井然在演講中說:“我們將嚴格按照既定規劃,優先完成1000家中小微製造企業的品牌孵化工作。”

對於這些品牌,井然稱,“我們永遠不會對孵化出的品牌進行二選一。”

“新品牌計劃”是拚多多在2018年12月推出的一項扶持計劃,主要針對中小型微製造企業,扶持1000家覆蓋各行業的工廠品牌。首期試點企業有20家工廠,包括家衛士、潮州松發陶瓷、浙江三禾廚具、重慶百亞紙尿褲、安徽富光保溫杯等。拚多多將推出一系列幫扶計劃,包括大數據支持、專家診斷、研發建議等,並在一定範圍內傾斜流量、推薦位資源,以增加商品曝光度,支持其品牌化建設。

在國貨崛起、打造民族品牌的消費潮流以及國際經濟貿易形勢波動的情況下,拚多多聯合代工廠打造新品牌的計劃無疑相當討巧。

在七個多月的嘗試中,井然介紹,期間收到了累計超過6000家企業遞交的申請,有近500家企業和品牌方參與試點,正式成員達到62家。從2019年1月起,拚多多和品牌製造企業已經推出了1200余款定製化產品,累計銷量突破5700萬件。

在溝通會上,井然介紹,“新品牌計劃”主要針對的工廠主要有五方面特點,一是擁有強大供應鏈,在區域市場有競爭力,但急需走向全國的中小企業,二是長期為國內外一線品牌代工,擁有角逐國際國內市場的能力,三是品牌自身影響力和生產製造能力不匹配,行銷資源和能力較弱,第四是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形勢波動影響,第五是企業本身擁有廣闊的升級空間,外銷轉內銷幫企業穩定發展。

簡單地說,這些工廠有一定的生產能力,但缺乏自有品牌以及對渠道的把控和行銷能力。拚多多對這些工廠的吸引力在於,成立三年多的拚多多,如今已經是國內最主流的電商平台之一,2019年一季度報告顯示,拚多多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897億,同比增長74%,此外,互聯網公司的數據能力是傳統製造企業所不具備的。

拚多多新品牌計劃參與企業三禾廚具的創始人方成在溝通會上介紹,三禾廚具以做外貿起家,主要做廚具製造,為雙立人等提供代工服務,在不粘鍋領域的出口量排到中國同類企業的前三名,在加入新品牌計劃後,三禾廚具將聯合拚多多評估用戶畫像和偏好數據,針對用戶需求推出定製版產品。

“其中包括我們推出一款非常厲害的不粘鍋,在美國的售價大概是要99塊美元,但是我們跟拚多多的合作,我們在拚多多的價格應該是在99塊人民幣。我們的這類產品與三禾外貿出口的產品是同線同質,但價格更親民。”方成說。“如果中國人的品牌能夠達到或者超過國外的品牌,我相信中國人還是願意用中國人的品牌。”

另據拚多多副總裁井然介紹,以新品牌計劃參與者家衛士為例,家衛士是霍尼韋爾、飛利浦等一線品牌代工廠,後與新品牌計劃團隊合作,推出了278元的掃地機器人,是同類代工產品價格的四分之一,在拚多多售出30萬台。

“經過七個多月的時間,我們見證了一大批優質工廠,實現了從國際品牌代工方到自主品牌擁有者的快速發展。”井然稱。

至於為什麽這些代工廠聯合拚多多推自主品牌和定製產品,價格能夠遠低於替大品牌代工的產品,井然稱,“一直以來,生產與需求之間的匹配受製於傳統的零售體系,大量產品必須經過品牌商和層層渠道才能呈現在消費者面前而拚多多的計劃,就是希望能夠去掉中間不必要的流動渠道和冗余成本,讓產品可以從生產線直達消費者。”

不過,拚多多自身對新品牌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也存在過顧慮,一方面是工廠方能否有實力與大型企業進行競爭。

“之前有一種說法:高頻的消費品牌是跨國公司和集團化企業的專屬,因為只有這些企業才有資本和能力,將品牌形象和銷售渠道鋪遍每一個角落,形成規模的優勢。”井然說,“現在,可以基於新電商模式架構的供需模型,為代工廠跳出品牌方和冗長的流通渠道,為他們建立新品牌提供了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聯通代工廠和消費者的做法,此前已有不少互聯網公司進行嘗試,網易嚴選、小米有品應運而生,而拚多多的新品牌計劃所不同的是,其扶持的是工廠自身的品牌。

另一方面,產品觸達消費者,一定程度就是希望提高附加值以獲得更高的利潤,但“新品牌計劃”的策略則完全相反,這讓企業需要對利潤空間和生產規模更精確地把握。

“新品牌計劃本質上與傳統的品牌發展模式是相對的。傳統品牌發展模式是追求高附加值,以推動規模性擴張和產品研發,而新品牌計劃是去除渠道行銷等幾乎所有的附加值,讓產品回歸使用價值。”井然稱,“我們推出的每一款定製化產品,都大幅打破了同質產品和歷史價。”

再者,這些新品牌計劃的產品在低價的前提下能否保質保量,和拚多多平台一起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仍需消費者的後續反饋。

井然介紹,圍繞新品牌計劃,拚多多主要注重三方面的創新,一是在供給側通過大數據和生產線改造升級,提升企業的生產製造能力。二是在流動側,打造供需體系,幫助企業壓縮交易成本,將價格優勢轉化為規模優勢。三是在需求側持續加強理解需求,為企業觸達用戶開拓更有效的途徑,從而幫助新品牌計劃成員建立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優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