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政策利好下,國際學校增長速度領跑全國

文/Charlotte

江蘇省訪校

在剛剛過去的五月份,新學說開啟新一輪“訪校計劃”,深入江蘇及安徽,實地探訪當地的國際教育發展情況,與當地多所學校校長及領導對談,充分了解了各個學校的辦學特色,並對整個地區的國際教育情況做了深入了解。本文將對江蘇省國際教育的發展概況做出介紹:

學校數量

據新學說在線四庫全書統計,江蘇地區目前共有國際化學校110所;在國際教育發展較為充分的基礎上,江蘇省依然維持了國際化學校數量的高位增長。2018年新增國際化學校達10所,與上海及四川地區並列全國新增校排行榜榜首。

建校歷史

江蘇省的國際教育發展較早,可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國際教育進入高速發展期。1992年南京國際學校建立,開始為在華外籍人員子女提供國際教育。江蘇地區國際教育基礎較好,近年來國際學校增長趨勢也位居全國首位,此次重點探訪的南京貝賽思國際學校將於今年9月份正式開學,南京萊爵公學也正在緊鑼密鼓籌建過程中,而無錫波士頓國際學校、無錫南外國王國際學校以及無錫華銳海歸人才子女學校都建於2018年。

學校性質

據新學說四庫全書統計,江蘇省內共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0所,民辦國際化學校64所,公立學校國際部36所。在去年新增10所學校中,除無錫波士頓國際學校外,其余9所皆為民辦國際化學校。一方面,民辦國際化學校的快速增長體現了中國家庭的需求推動國際教育市場下沉二三線城市;另一方面,對比上海在滬工作外籍人口21萬,外籍人員子女學校32所,江蘇駐華外籍人員總體量較小,約為2.6萬人,所以市場容量有限。

建校模式

就此次探訪的國際學校看來,江蘇地區國際化學校辦學模式比較多元。

一是公立“名校”開辦分校。例如,南京外國語學校作為第一梯隊領頭軍在去年一年時間內開出5所南外系分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複製;

二是民辦教育集團或國外教育品牌直接投建。如無錫華銳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系中銳集團投資創建的第二所“海歸系”國際化學校;而南京貝賽思國際學校是美國學術名校在中國的直屬學校。

三是政府參與引進品牌。此次探訪的學校中,無錫波士頓國際學校由新吳區政府投資建設,引進聖約瑟夫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由無錫波士頓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管理運營。

四是,“四方辦學”新模式聯合政府、教育集團和國內外知名教育品牌,新校即“名校”。無錫南外國王國際學校由南京外國語學校和英國國王學院學校兩所中外名校、以及狄邦教育集團合作創辦,是無錫市政府著力引進的高品質國際教育項目。

學費情況

此次探訪的幾所江蘇國際學校幼兒園階段學費在10-17萬/學年,小初階段為14-20萬/學年。學費區間差異較大的原因一是此次探訪的學校包括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及民辦國際化學校兩種類型;二是江蘇地區內部存在地域上的差異,如蘇州及南京屬於新一線城市,而無錫常州等還屬二線城市之列,兩者學費水準存在差異。另外在實地探訪過程中,新學說了解到,因為作為二線城市的學費性價比較高,無錫的國際學校甚至可以吸引部分上海生源。

1

發展機遇

政策支持

由江蘇省國際學校的建校模式可以看出,國際教育得到了江蘇政府及政策的大力支持。

江蘇省委、省政府曾印發《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在十年發展過程中,“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廣泛開展,教育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2018年2月24日,江蘇省發布《江蘇省政府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完善民辦教育扶持政策,其中提到“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各地在政府補貼、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土地劃撥、稅收減免等方面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給予扶持。對營利性民辦學校,可通過購買服務、稅收優惠、優先保障供地等方式給予支持。”

在這種政策導向之下,各區政府以投資建校或大力支持引進品牌等方式對新建國際學校提供了前期的支持。

國際教育成吸引人才“法寶”

政策向國際教育建設傾斜的一方面重要原因就是,優質國際教育資源為持續深化開放,吸引人才帶來的直接影響。

南京貝賽思國際學校坐落於棲霞區仙林大學城蘭德地理信息產業園內,可直接為南京高端人才子女提供成熟穩定的國際教育服務,並異塵餘生江浙皖等區域的優質生源;

無錫政府為無錫波士頓國際學校的建設投資3.5個億,成為當地政府承諾提升外商投資吸引力的一個典範。學校目前在校生約為320人,其中約70人左右為當地韓國企業海力士職工子女。

不僅外來人才與國際教育發展成互相支撐,一線城市人才向生活質量較高的江蘇地區回流也成為一種趨勢。

南京與“蘇錫常”共同發展

與其他地區一般以省會城市作為本地區國際教育高地不同,江蘇地區國際化學校分布較為平均。根據新學說在線四庫全書截止2018年11月統計數據,南京國際化學校共27所,“蘇錫常”地區共55所,呈現出南京作為新一線城市與“蘇錫常”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協同發展的趨勢。

以上趨勢與江蘇地區各市經濟發展水準及人民生活水準差異較小有關。如無錫高新區誕生後,迅速成為了無錫市重要的經濟增長及對外開放窗口,科技創新基地和轉型發展引擎,匯集1500多家外資企業,常駐外籍人士達8000多人。據江蘇省科技廳數據,蘇州更是在2018年連續8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南京與“蘇錫常”形成互相帶動的形勢。

2

短板挑戰

“公強民弱”形勢依然存在

雖然江蘇對於國際教育的發展基本持正面態度,但南京地區的公辦學校對比民辦學校依然佔據領先地位,這種形勢與江蘇本身的教育發展歷史有關也與近期政策限制有關。

首先,聞名全省的南京市第一梯隊學校皆為歷史悠久的公辦學校,南京外國語學校與有“四大名校”之稱的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京市第一中學、南京市金陵中學以及南京市中華中學皆受到高度認可;

二是民辦學校發展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影響,今年四月江蘇省教育廳頒布文件《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公民同招”正式落地,意味著民辦招生空間可能受到影響,5月南京市發改委和教育局印發《關於調整我市民辦中小學收費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施行學費分檔限價,對於各民辦學校學費設置作出限定。

家長仍需加深對國際教育理解

在實地探訪過程中,新學說了解到江蘇地區家長對於國際教育的理解正處於發展之中,雖然已基本跳脫出將國際教育作為“洋高考”和出國工具的思維,但相比北上廣深的家長群體仍有一定差距。再者,這也與上文提到的“公強民弱”的形勢有關,由於傳統公辦學校受到家長的高度認可,也對國際教育打開市場造成了阻力。

總體上,江蘇地區國際教育發展基礎較好,且新增校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這與政策上的支持,人才引進及回流以及各地區發展均衡有關。同時,某些政策上的限制因素以及家長的認知問題也對國際教育的發展造成了阻力,但江蘇本身的經濟基礎及教育基礎較為雄厚,也讓我們對江蘇地區的國際化學校發展抱有充足的信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