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涇縣產的毛筆叫“宣筆”,卻不叫“涇筆”?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這首膾炙人口的《紫毫筆詩》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作,詩中所讚即為中國四大名筆——宣筆。

涇縣境內“崇山箐密,林木古茂”,特殊的地理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豐富的竹種資源、優良的獸類毛料為製作傳統宣筆奠定了獨特的自然優勢,為宣筆生產與發展提供了可靠而純正的原材料來源,從而確保了中國傳統宣筆的卓越品質。

宣筆的製作不僅精於選料,更注重工藝。其製作需經過選料、水盆、製杆、裝套、修筆、鑲嵌、刻字、檢驗包裝八大工序一百零八道工藝,技藝極為複雜。

大書法家王羲之、柳公權為了取得宣筆,曾向宣州筆工陳氏和諸葛氏寫過“求筆貼”。

書畫家瀏海粟讚宣筆為“宣筆縱橫,蟬蛻龍變”,同時他還監製“蓮蓬鬥筆”的生產,造型別致狀如蓮子,很受文人墨客歡迎。

Q

涇縣自古產毛筆,但是涇縣產的毛筆叫“宣筆”,卻不叫“涇筆”,這是為什麽呢?

與涇縣的歷史沿革有關

早先涇縣的地域廣大,包括今天的黃山市黃山區(太平縣)和宣城市旌德縣全部,池州市的青陽縣和石台縣的一部分。涇縣周朝以前為五服之第五服荒服,(離京師二千到二千五百裡遠的地方)屬揚州。春秋時屬於句吳。

周元王元年,越國滅吳,涇屬越國。顯王三十五年楚國打敗越,全部奪取了吳國故地,涇縣歸楚。到了戰國時,涇縣又屬於楚。至秦統一六國後,涇縣為鄣郡之地。漢朝屬揚州丹陽郡直到三國吳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分丹陽設宣城郡,轄有涇縣,仍屬揚州。

下歷南朝宋、齊、梁、陳,涇縣均屬宣城郡。之後隋、唐兩朝,除唐武德三年,以(涇)縣置南徐州,尋更名猷州,並置南陽、安吳二縣至(武德)八年州廢,省南陽、安吳以涇屬宣州外,涇縣都屬宣州(城)。以後又經五代、南唐,以至宋建炎元年,皆屬江南路建康府路宣州宣城郡

與涇縣毛筆的來歷與發展過程有關

毛筆的歷史很久,根據考古發現,毛筆源於殷商之前。早期的毛筆非常簡陋,就是將動物的毛包扎在木質或竹質杆子上而成,書寫時,不僅難以聚鋒吸墨,還易分叉脫毫。那時的“筆”也無統一名稱,東漢許慎在《說文》中解釋“筆”字:“所以書也。

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從聿,從竹。”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毛筆在各諸侯國裡還叫著不同的名字。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統一車軌、文字、錢幣和度量衡,也統一了筆的稱謂。

那涇縣的毛筆源於何時呢?

唐代韓愈寫了一篇關於毛筆來歷的文章《毛穎傳》:“秦始皇時,使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同其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於章台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之管城,號曰‘管城子’……”

[[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卷二,《四庫全書》,843冊,第25頁]。他在文中說秦始皇欲征服六國,於公元前223年,命大將蒙恬伐楚,毛筆就是蒙恬南下征伐楚國時,途經中山地區,得到毛純質佳的兔毫,又以竹為筆管,製作出更好使用的毛筆並傳之後世。蒙恬也因此被後人尊為“筆工”之祖師。韓愈之文雖似寓言,但所述並非純憑虛構,許多內容當源史實。

《毛穎傳》所說中山,據《中國古代地名大辭典》,就是安徽宣城與涇縣一帶的山區,那麽這種以中山之兔毫所製的毛筆,就是涇縣毛筆的祖先了。涇縣究竟何時開始製作毛筆,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涇縣境內有製作毛筆者,當始於秦。從那以後,涇縣人就傳承了製作毛筆的技藝並加以改進和發展。

到了唐朝,涇縣的毛筆製作業更加繁榮興旺,有了專業製筆作坊,所產的毛筆因質量優異而成為全國毛筆的典範,成為全國製筆中心和主要產地。精於製作毛筆的能工巧匠,採用精選兔毫製作的紫毫筆、雞矩筆精致絕倫,雖價值百金,世人亦爭相求購,得之則愛不釋手。

由於涇縣毛筆好用而又精致,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涇縣毛筆被列為貢品。因為唐朝法律規定,地方向朝廷進貢的物品必須冠以所屬州名,所以當涇縣毛筆作為“貢品”奉獻朝廷時,即被冠以“宣筆”之名,成為“禦用筆”和中央政府衙門的行政公務用筆。從此以後,涇縣毛筆一直以“宣筆”為名列作“貢品”。

其中明確記載宣州進貢的物品有筆、紙二項,其他地方則無筆進貢。說明宣州涇縣紫毫筆是朝廷青睞的寶物,唐朝為此還特別以法律規定“宣城歲貢青毫六兩,紫毫三兩,次毫六兩,勁健無以過也。

因為宣筆品質優秀,適宜書寫,廣受文人墨客喜愛,所以風行於世,筆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特別是科舉考試,從州縣初試直到殿試,士子們皆以能使用宣筆為幸。著名詩人元稹用詩描述殿試時的情景:“延英引對碧衣郎,紅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自問,宮人手裡過茶湯”。

由於“宣筆”代表了毛筆的最好品質,代表了高端大氣和時尚,用筆的人、甚至不用筆的人都追求宣筆,希望能夠得到一支,使用或是收藏。因此,銷售毛筆的人就利用 “宣筆”的名聲來推銷涇縣產的毛筆,用筆的人也願以“宣筆”之名來代稱自己所有產自涇縣的毛筆,以至於涇縣從事毛筆製作的工匠們也以所製毛筆就是向朝廷和皇上進貢的“宣筆”來向他人介紹。

長此以往,人們就逐漸將涇縣所產的毛筆一概叫做“宣筆”,“宣筆”也終於成為涇縣所產毛筆的正名,一直沿用到今天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