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人食”餐廳興起,你願做“孤獨的美食家”嗎

如今,“單身狗”已經從貶義詞轉成了灑脫的自我調侃,尤其在很多年輕的90後中,“獨自享受”已經漸成潮流:出遊選擇一人旅行,住隻容納一人的“膠囊公寓”,就連K歌,也不再到傳統的KTV“眾樂樂”,而是去“單間”的唱吧。

最近,日本一家餐廳推出的“完全一人席”設置被很多網友“羨慕”上熱搜,“單獨吃飯”這件事讓大家非但不覺得孤獨,反而“安全感爆棚”、“不用覺得尷尬”、“開心死”。

這家日本餐廳“Gusto”是一家一人食烤肉店,店內環境整潔,每個席位完全獨立,相對於半封閉的包廂,除了出入口,每個食客都擁有獨立空間。每個席位還配有電源、WIFI,餐具盒、各種調味品也都一應俱全。所有席位內的物品完全免費使用,且不限時間,想在裡面呆多久都可以。

在網絡上走紅後,很多身在日本的網友打卡後表示,雖然每個席位空間有限,但是坐在裡面卻有種神奇的安全感。“好享受一個人在外吃飯的時光,避免了眾目睽睽下狼吞虎咽,簡直是理想餐廳。”

圖片來源/日本設計小站官方微博截圖

其實,“一人食”在日本並不稀奇,很多餐廳都做得十分細致,比如一蘭拉麵,點菜都見不到營業員,直接在自助點餐機上選想吃的拉麵。座位與座位之間也會有隔斷,創造出相對安靜、安全的一人位。

圖片來源/一蘭拉麵官方微博截圖

與日本相比,國內的很多有名的“一人食”餐廳,主要還是提供可以“一人食”的菜品,但硬體上卻沒有給予“單身狗”食客充滿關懷的用餐空間,沒有太多新意。

記者在很多份“一人食”餐廳推薦榜單中看到,推薦的餐廳主要經營的是日式的拉麵、壽司,西餐的漢堡,中式的麻辣燙、粉面。雖然這些菜品完全可以滿足一人食用,但是用餐環境依然是傳統的開放空間。比如比較知名的呷哺呷哺,雖然滿足了單人吃的火鍋,但是依然要就坐於開放的吧台。

日式裝修風格濃鬱的吉野家也很難找到“獨處”空間,自己用餐的客人要麽選擇與人拚桌,要麽就要在與其他食客相鄰、面對面吃飯。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雖然會在一個人來吃火鍋的顧客對面擺上一隻玩具熊“陪吃”,但不少人並不買账:“本來我一個人吃火鍋別人還不知道,現在給我擺一個玩具熊,行了,全店的人都知道了。”

而相對在“一人食”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爭鮮、禾綠等回轉壽司店,吧台的位子會有每人一個的熱水出口,會為每個客人提供單獨的餐具盒、調料、茶包、廢紙簍,座位下方也會有放置物品的空間。但用餐空間依然開放,尤其是冬天穿著的厚外套和背包都需要存放,這種開放式的單人位很難不與別人發生“剮蹭”,加上餐盤萬一摞的比較多,難免不發生這樣尷尬的畫面。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業研究所所長賴陽告訴記者,日本的商業和餐飲業在精細化程度、個性化服務以及創新上都非常領先,值得國內餐飲企業學習。“很多時候一個人去吃飯不希望被別人打擾,希望有更多獨立空間。在大堂內環境過於開放、沒有隱私,而包間的成本又過高,這種小格子間的‘一人食’餐廳是非常符合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官方微博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你更喜歡一個人吃飯還是和朋友一起。答案幾乎是一邊倒:超過2.3萬人選擇了“一個人,想吃什麽點什麽”。只有不到5000人選擇與朋友一起吃飯。這也證明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一人”看做孤獨、冷清的代名詞,工作節奏的加快、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反而讓“獨立樂活主義”成為趨勢。業內人士認為,“單身狗”的市場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想把握這個風口,打造一個餐飲品牌很有必要。

一家知名餐廳的負責人認為,像專賣壽司、日式拉麵、炸豬排飯、牛腩面、煲仔飯等單品類店鋪裡,常常會吸引更多的一人食客。“品類屬性越突出,越強調製作方式,吸引單身食客下單的幾率越大。”“真不是什麽菜品都適合一人食,比如烤鴨。還是要考慮一個人來吃飯的客戶群是哪一類人,很多時候一個人來吃飯的目的可能不單是為了吃飯,而是需要獨立空間讓自己放鬆一下。”而且她認為,真正的“一人食”餐廳成本相對更高,“還是要綜合考慮地段租金、菜品結構以及人員成本。盈利的難度會很大,或者一開始就不要以營利為目的。‘一人食’滿足個性化體驗沒問題,但是盈利模式值得商榷。”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產業端來說,“一人食”是差異化的噱頭,從消費端來說,也確實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的情感需求。隨著新生代人口紅利疊加,這一類的小眾餐廳應該在未來會有一定數量的粉絲。“但現在來看非常小眾,並不是每一個品牌都能支撐此類的消費場景,可能比較適合中高端的餐廳嘗試。”

新京報記者 王萍 校對 郭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