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道小學數學題,有兩個坑人的“陷阱”?

這是一道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期終考試題,曾經在網上非常的火。

題目:樂器店新進了9把小提琴,共花了3600元,售價合理的是( )。

A.498元/把 B.400把/元 C.498把/元 D.498元/把

這道題目為什麽火,因為好多人一不小心掉入“陷阱”,認為正確的答案應該是D。

其實,我們認真的分析,此題目有兩個考察點:

第一:關於產品售價的“部門“問題。對於三年級的小學生,想弄明白”元/把 ”和“把/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是一個不太容易的考察點。而對於一些學生,可能粗心大意,也會答錯。

第二:關於產品的合理價位問題。此題目不但考察了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考察學生的社會認知水準。很好地結合了實際,教會了孩子“盈利”的概念。當然,現實生活中,一定不是400元/把,也不一定是498元/把。不過,價格一定要高於400元/把。

對於這樣的題目,有朋友認為,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學題目。此題目與數學題的概念不符。詞典中可以得知,所謂數學題是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的概念。由此,該題不屬於數學題範疇。

筆者對這樣的題目,大大的點讚:

小學三年級學生,不能只是沉浸於書面的學習,不能隻局限於約紙上談兵,還要結合生活實際,懂得社會運用。能夠設計出這樣題目的老師,其教學經驗一定非常的豐富,而且真正的動了心思。

這就讓我想起了今年鄭州市的民辦初中的小升初評價試題。

試題通過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介紹等貫穿全部測試題目,考察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歷史方面的知識。題目設計非常的巧妙,一方面真正能夠考察一個學生閱讀理解問題的能力,二是也考察了學生社會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前幾道題目 通過對博物院票面標注和參觀指引中的開館時間、收費與否,考察學生的理解和發現能力。

這些能力,不只是課本上能學到了,而是學生涉及到平時生活,認真的觀察,才能正確的做答。

這裡,我們拋卻對於此次評價是否屬於選拔的爭議,認為題目的設計確實有較高的水準。和上面的那一道小提琴題目,有異曲同工之妙。

教書育人,豈止在課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