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焦點訪談:見證雄安“城”長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傾注了大量心血。從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以來,這裡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如今已經進入到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和五年前相比,雄安的樣貌有了怎樣的變化?參與其中的建設者和當地百姓有著怎樣的經歷和切身感受呢?

河北雄安新區自2017年設立後迎來的第五個春天,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塔吊林立,每天有約14萬名建設者日夜施工。按照規劃,雄安新區已經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它意味著,隨著新區各類工程項目穩步推進,與北京非首都功能相關的部分機構和人員也將加快遷入。

中國中化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說:“總部逐步以雄安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不會在北京再建更多新的東西了,都搬到雄安去了。根據計劃應該是在‘十四五’期間,整個總部搬遷功能,包括一些產業搬遷完畢。”

2021年,包括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在內的三家央企總部在雄安選址,成為首批落戶雄安的中央企業。數據顯示,目前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子公司、分公司以及各類分支機構已達100余家,北京企業轉移到新區累計注冊3000多家。

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的啟動區,是雄安新區率先建設區域,被認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樣板間”。在這片區域裡,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雄安宣武醫院等“三校一院”項目,已進入了完工、收尾階段。到2022年底,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生態景觀體系基本形成,城市雛形將在這裡初步顯現。隨著交通路網骨架成型,雄安和北京的距離將被進一步拉近。

千年大計,交通先行。2020年底,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雄安高鐵站同步投入使用。現在每天有13對高鐵列車往返於京雄城際,從雄安最快只需要50分鐘抵達北京西站,19分鐘抵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像常永山這樣在雄安與北京之間頻繁往返的通勤者越來越多,便捷的交通,讓他們對雄安新區的歸屬感與日俱增。

2018年初,常永山被公司從北京總部派往剛剛設立不到一年的雄安新區,擔任公司駐雄安辦事處負責人,參與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們陸續來到了這片被賦予了歷史使命的土地,許多人對當時的場景都記憶尤深。

雄商發展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羅爽說:“第一天來雄安,到達酒店之後,透過酒店窗戶看到一大片鬱鬱蔥蔥的玉米地。我當時就在暢想,我們這一批年輕同志來到雄安,從無到有,通過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把這一片玉米地變成心嚮往之,妙不可言的一個‘未來之城’。”

建設者們陸續來到雄安的2018年,大規模建設尚未展開。雄安新區正處於設立之後以規劃為主的第一階段,而規劃理念正是讀懂這座城市的密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發展全局,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規劃建設河北雄安新區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指明了方向。他強調,要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創造“雄安質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要堅持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水準規劃設計建設,經得起歷史檢驗。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說:“我們不僅要新,而且要注重傳承和中國國情的結合,強調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公共服務環境多維度全方位的高質量發展。這些都是城市規劃建設在改革開放40年以後,一次非常重要的再思考的過程,也是新時代新的體現。”

在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不是點綴,而是城市發展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2017年11月,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開大幕。到今年3月,雄安新區累計造林45.4萬畝,2300多萬株,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雄安森林大數據系統,還為每棵苗木發放了專屬二維碼“身份證”,詳細記錄苗木各類信息,對苗木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位於京津冀地區腹地的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雄安新區發展的重要生態水體,一度因氣候和人為原因導致生態環境日趨惡化。56歲的張英利居住的村莊就在白洋澱邊,過去包括他在內很多村民都在家門口的澱裡進行水產養殖。三年前,安新縣為改善澱區水體水質,對該縣白洋澱水域內的水產養殖進行全面清除。與此同時,針對內外源汙染的問題,河北省和雄安新區采取了多種有效的措施和生態治理工程。

如今,白洋澱水面面積由250多平方公里達到275平方公里左右,為歷史最大面積。同時,水質由2017年劣Ⅴ類提升至全域Ⅲ類,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張英利也從水產養殖戶變成了白洋澱清潔員,負責清理水面垃圾。幾年來,他眼前的白洋澱正一天天變得清澈明亮。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為了人,全新的城市設計建造理念,同樣是充分考慮了人的需求。在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2021年底,939棟安置房相繼交付使用,四萬多名征遷群眾已經入住新房。

如今的容東,城市功能區抓緊建設、城市公園點綴其中,住在這裡推窗見綠、開門入園,五分鐘到學校、十分鐘到菜店。通過航拍畫面俯瞰容東片區,不難發現,這裡有著密集的路網,交通運行十分通暢。更值得一提的是,容東街頭路面上很少能看見井蓋,天空看不見一根電線,所有市政基礎設施的管線全部集中安裝在管廊內,這樣如需維修也是在管廊內進行。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說:“現在在雄安新區已建成區範圍之內,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地下管廊。過去老百姓講馬路‘裝個拉鏈’,今天是水管子,明天是氣管子,基本都在一個共同溝裡面實現。這是很多人看不見的,但恰恰是現代化城市保障安全健康運營最基礎的條件。”

在雄安,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還有一座看不見的雲上之城。雄安新區同步規劃的“孿生城市”,搭建起智慧城市基礎框架。新區每建設一棟樓,都會在數字雄安平台上生成一棟數字大樓。一座剛剛封頂不久的建築是雄安城市計算中心,被稱為雄安新區的“智慧大腦”,建成以後將為城市的有序運行提供強大的支撐。

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欣說:“在所有雄安新區的市政、道路、橋梁等各個方面裝上傳感器,收集大氣的情況、水質的情況、樓的承壓情況,統一匯交到數據平台上,為政府的治理提供服務。”

隨著這座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之城一步步顯現,參與其中的建設者們也感受到了特有的光榮。

作為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環,雄安新區被賦予了開放發展先行區的歷史使命。五年來,在雄安,規劃藍圖正在從紙上到地上,一步一步變為現實。未來,打造“雄安質量”,雄安新區還將在管理體制和人才機制、住房供給體系、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未來之城”雄安,也將繼續朝著“妙不可言”“心嚮往之”的典範城市闊步邁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