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和林:金融科技企業轉型,如何“破解”挑戰和難點

  意見領袖|盤和林

  美股上市金融科技企業2021年業績陸續浮出水面。

  3月24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經有陸金所、360數科、樂信、信也科技四家公司披露財報。從經營情況來看,4家公司交出的答卷均報喜果,整體業績呈增長之勢。例如,陸金所2021年總營收達人民幣618.35億元,同比增長18.8%;淨利潤達167.09億元,同比增長36.1%。360數科2021年營收166.356億元,同比增長22.6%;淨利潤57.645億元,同比增長64.9%。此外樂信2021年營收114億元,利潤30億元,同比增長195.6%,為公司成立以來最高年利潤;信也科技則淨收入94.70億元,同比增長25.2%,淨利潤為24.95億元,相較2020年的19.69億元同樣有所增長。

  從整體而言,金融科技公司2021年財報表現不錯。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理財產品代銷業務較為火爆,當前傳統金融機構急需找到新的流量入口,互聯網金融平台擁有比較好的用戶流量,傳統機構借渠道銷售,也豐富了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理財投資產品品類。其二是小貸業務回暖,主要是利率下降和小微企業支持信貸的放鬆,信貸惠及更多用戶,從而使得信貸業務回暖。

  作為美股上市金融科技企業,陸金所去年淨利潤超167億元 IC photo

  前一階段對於互聯網領域的監管衝擊從短期的業績抑製逐步轉變到助推金融科技企業業務走上正軌,踐行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監管的帶動下,多家金融科技公司開始持續探索業務轉型,“瘦身”與“擴容”並舉。

  在“瘦身”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受金融監管影響,紛紛開始著手肅清低質量網貸合理控制經營風險,促進業務轉型。比如陸金所的財富管理業務在完成網貸清理之後,業務增長保持穩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客戶資產規模已達4327億元,財富管理平台注冊用戶數同比增長11.7%,達5160萬人,活躍投資者數由去年末的1490萬人增長至1550萬人。

  “擴容”則主要體現在針對監管規則對現有業務進行整改,貼合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廣泛開展普惠金融領域的業務探索。比如360數科,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360數科累計連接119家金融機構與1.882億個人用戶和小微企業;幫助金融機構為3850萬個人用戶和小微企業提供授信服務,同比增長24.6%。

  從具體轉型成效來看,四家典型金融科技公司,包括陸金所、360數科等,整體成效良好,不同公司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具體而言:陸金所完成網貸清理之後,財富管理類業務增長迅速,其轉型最為成功也最為徹底,未來風險降低,增速將逐步回升。但陸金所當前也面臨理財產品破淨的問題,受到宏觀經濟衝擊下,用戶投資的最終體驗還是要從收益上看,未來如何應對理財產品破淨,協調投資人和機構管理者,是一道難題。360數科拓展B端業務,打開了更多業務渠道,比如授信業務,其面前的賽道更加開闊,但相對來說合規性等壓力依然不小,經營已經走上正軌,未來風控還需持續性投入。

  從2021年金融科技幾個巨頭公司財報表現來看,它們業務轉型成效良好,但金融科技業務轉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為了短時間滿足監管要求而偽轉型的短見眼光不可有,急功近利強行擴展普惠金融業務而忽略相應的風控體系完善更不可取,因此,從客觀來看,我們還應當正視金融科技公司轉型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和難點。

  一方面,來自技術層面。金融科技公司的此輪轉型的關鍵在於從傳統的金融體系內耗而轉變為普惠金融新業態,開展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融合,廣泛惠及小微企業。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很好地平衡風險和普惠之間的關係。風險方面,普惠金融的用戶更多是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從客觀來說他們的經營風險和還款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提高風控水準,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平台的運營成本,讓風險水準和杠杆等滿足平台的監管要求。

  另一方面則主要來自於監管。對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監管絕不是一錘子買賣,前一段的強監管只是為了給已經走偏了的金融科技合理糾偏,讓風險堆積及時刹車。當前,一個更科學、更廣泛、更完善的金融科技監管體系仍在不斷探索之中,對於金融活動中的風險堆積、資源空轉、哄抬資本價格等問題的監管力度只會越來越大,因此,金融科技業務合規方面的監管未來一定還要繼續加碼,金融科技公司也將面臨邊界更為清晰、力度更為精準的監管。從短期來看,這的確會影響公司的業績表現,但2021年財報已經證明,合理的監管將會助推企業的積極轉型,有助於金融科技業務走上正軌,實現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還有一個方面來自於市場。從外部衝擊來看,當前美聯儲加息大背景下,全球流動性將有收縮趨勢,這對於金融機構的資金鏈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另外,從內部衝擊來看,疫情的反覆也影響了借款方的經營穩定性,從而導致貸款質量和還款能力的下降,進而給金融機構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風險,但是,這些衝擊並不是根本上的,通過穩健經營和合理的風險控制,金融科技公司應該可以平穩度過全球經濟的宏觀波動期。

  最後,在具體業務方面,對於網貸公司,助貸、自營貸,聯合貸等需要產品隔離,尤其要注意信貸客戶的告知義務,一方面監管要求更加透明,另一方面監管合規要求做到產品隔離。而另一方面,網貸要注重個人信息保護,防止信貸用戶信息洩露,在查詢征信的時候需要用戶授權,否則將面臨違規。

  總之,隨著金融科技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以及行業生態環境逐步向好,必將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企業“破解”轉型中的挑戰和難點,從而進一步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原發於《每日經濟新聞》

  (本文作者介紹: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