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網丨吃播“大胃王”謝幕:從韓國引進走入歧路,只能向美食分享轉型

作者:孫雨

編輯:康曉

出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吃播行業即將結束過去數年的野蠻發展史。

8月12日央視新聞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稱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同時批評大胃王吃播秀,誤導消費,浪費嚴重。

上遊平台迅速作出反應,抖音快手回應稱宣揚量大多吃可直接封號,鬥魚方面則表示將加強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據觀察,一些吃播開始去掉“大胃王”標簽,有吃播主動清空在多個平台上的相關內容。不過打開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可以發現,“大胃”類吃播的短視頻仍不少見。

近年來短視頻和直播行業在全球範圍內走紅,吃播是其中最熱門的品類之一,而“大胃王”標簽則是吃播吸引粉絲的獨門利器。資料顯示,這個從韓日發展而來,在世界各地風行的行業中湧現了大量頭部網紅:有主播稱自己全網粉絲破億,其中頂級主播浪胃仙僅在抖音的粉絲就接近4000萬。

和其他行業主播相比,吃播門檻最低。一位主要活躍於快手的吃播康舒玉自嘲稱,“這個活兒有嘴就能乾。”為了吸引粉絲,主播們不得不劍走偏鋒:吃下按盆計算的泡麵、吃掉成捆的辣椒甚至大量接近腐爛的水果。

這種不正常的進食行為自然會對身體造成巨大負荷,康舒玉對《深網》表示,“絕大多數大胃王都是假吃,短視頻模式就是邊吃邊吐,然後把視頻進行快放剪輯;直播模式的話,一般的大胃王都會在間隙進行催吐。”

金字塔尖下面,是無數變現困難尋求生存的小主播。某MCN機構負責人李志用對《深網》表示,和其他品類相比吃播在帶貨方面難度較大。

“吃播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粉絲打賞,以滿足粉絲獵奇心理為主要輸出,這讓他們很難獲得品牌代言或者帶貨機會。”據李志用介紹,業餘吃播帶貨能力反而強於專業吃播,“專業吃播往往以挑戰為主,粉絲圖的就是自己平時不能吃或者不敢吃的快樂,商家也不願意找專業吃播帶貨。”

在吃播原產地韓國,大胃王也曾飽受爭議。2018年時,就有韓媒報導稱韓國政府要通過《全國肥胖管理綜合措施》來規範和限制吃播。

業內人士早已意識到這種模式不能長久。李志用對《深網》表示,在2018年以後“大胃王”模式就已經不再成為主流吃播的關注重點,“美食文化和美食產業鏈才是新一代吃播適合變現的最好玩法,李子柒、王剛等都是美食直播,均非傳統的那些‘大胃王’。”

定位美食分享的直播有自己的未來。此次疫情過後,受到打擊的線下餐飲業急需鮮活助力,直播已成餐飲企業拉客的標準手段。據《深網》觀察,在杭州上海等直播行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新店開業請網紅主播來駐場,已經形成慣例。電商平台上,美食主播也是直播帶貨的一種重要手段。盒馬剛開業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店裡品嚐帝王蟹、小龍蝦等商品,就掀起了一陣帶貨潮。

從獵奇到歧路

吃播模式最早起源於韓日兩國,該模式甚至早於中國直播傳統的秀場模式。在韓國,吃播被稱為“Mukbang”,這是將韓語中的“吃飯”和“直播”二個詞進行組合。娛樂業更加發達的日本則一直有“大胃王”文化,小林尊曾連續多次拿下“大胃王”的世界冠軍。

直播模式出現前,吃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比賽獎金,一些擁有較好外形條件的吃播還可以獲得品牌代言機會。但當直播行業興起後,粉絲打賞迅速幫助吃播從小眾模式成為大眾話題。吃播的過程中,主播會一邊吃著大量食物一邊和粉絲聊天,取悅螢幕前的觀眾。

相關報導顯示,僅靠打賞,韓國頂級吃播日收入可以達到數萬元人民幣級別。

隨著移動互聯網進一步普及,韓國、日本吃播主播相關視頻被大量上傳到視頻網站。在國內,B站、微博等平台成為粉絲們了解吃播的主戰場。伴隨著智能手機二次普及,中國直播、短視頻行業蓬勃發展,吃播迅速成為中國主播們的模仿對象。

百度指數顯示,從2014年4月至今“吃播”指數從最初的幾近為0增長至疫情期間的8500;來自Google Trend和招商證券的數據也顯示,Youtube上關於吃播的熱度也持續增溫。

有數據顯示,中國專門從事與吃相關的主播、博主超過百萬。不過與韓日吃播與美食、美顏密切相關不同,中國吃播行業很快走上歧路。

直播行業剛剛興起不久,就有主播為了吸引流量關注,採用各種異食癖方式吸引眼球。為了滿足觀眾無止境的獵奇心理,很多主播一步步挑戰無下限的吃播表演。

相比異食癖,大胃王模式似乎顯得沒那麽獵奇。2016年,名為“挑戰木下,速食10桶火雞面用時16分鐘20秒!”的視頻走紅B站,播放量突破170萬。該視頻的拍攝者密子君被稱為中國初代大胃王,隨後阿倫、浪胃仙(浪老師)等吃播也先後以“大胃王”模式走紅。

背後推波助瀾的還有各個直播平台,據吃播資深愛好者CCC介紹,在快手關注了一個大胃王以後,就經常收到相關的推送,“巔峰時頁面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是和吃播相關,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大胃王。”

康舒玉對《深網》表示,自己最初也是想做一個普通的美食博主,“但是積累粉絲實在太慢了,有粉絲私信要我試試大胃王的模式,結果一天就漲了好幾千粉絲,打賞金額也是平時的幾十倍。”

流量的世界裡,很多人沒能抵禦這種誘惑,“當積累起幾十上百萬粉絲後,誰還在乎初始流量來自哪裡?”開啟了大胃王模式的康舒玉迅速成為了一個小網紅,推廣、帶貨的需求接踵而至。

據康舒玉介紹,吃播行業的頭部主播短視頻播放量如果達到幾百萬級別,能帶動的相關收入至少也是百萬級別,“但我們這樣的腰部主播其實生存就比較艱難,推廣帶貨的收入不算多。”

危險的貪吃蛇

諾基亞風靡全球的年代,貪吃蛇在每一個螢幕上瘋狂吞噬,直到不得不碰壁或者反噬自身。當吃播從分享走向獵奇,大胃王們也不得不面對“貪吃”的代價。

萬方數據庫上,有學術機構針對吃播閱聽人的心理做研究,認為看吃播的人可能是出於以下的心理需求:一是獲得替代性滿足,例如自己要減肥或者要保持身材,不能多吃,轉而看別人吃;二是滿足獵奇心理和窺私欲,好奇別人是如何吃下大量食物、如何生吞章魚等;三是獲得陪伴感,獨居年輕人口壓力大,通過吃播跟網友、主播互動;四是滿足審醜心理,會批判吃相不佳,但又喜歡看吃相狼狽的主播;五是獲得文化認同感,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希望看到別人也喜歡吃。

吃播幫助消費者獲得了替代性滿足,相對應的吃播們也不得不承受這些食物背後的“不健康”。幾乎所有吃播都會在直播間或短視頻中食用單一飲食,“一次吃十斤生魚片,點米飯加50份紅燒肉。”而短時間內攝入同類過多、高碳水、高脂肪食物必然會加重身體負擔,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

去年沈陽30歲的王先生從事吃播行業半年,體重從200斤升至280斤,在準備直播時頭暈住院,搶救7天后離世;9月,世界排名第17名的大胃王李蕙逝世,當年僅有54歲;據《深網》了解,曾有多位大胃王吃播在直播時出現過暈厥症狀。

在沈陽王先生離世後,同行對他的評價是,“他就是太實在。”事實上,大胃王基本都採用假吃方式。康舒玉對《深網》表示,一般來說短視頻和直播採用兩種假吃,拍攝視頻就是在桌子下面放盆,吃一口吐一口,再通過視頻剪輯的方式處理;直播的話就是物理催吐或者藥物催吐。

康舒玉進一步介紹稱,業內有幾家視頻剪輯公司專門從事吃播剪輯工作,“是非常成熟的流水線模式。”

對於物理催吐,有傳聞稱,“在食指往下、虎口以上,一個長年累月的齒痕傷疤是吃播共同的烙印,因為需要用手指深深探進喉嚨裡催吐,手背上便不可避免的被牙齒一傷再傷。”

不過,康舒玉告訴《深網》,“一般來說,長期催吐反而不會產生傷痕,因為喉嚨已經松了,很容易就能產生嘔吐反應。況且在嘔吐的時候,牙齒是很難閉合咬傷手背的。”

針對藥物催吐,康舒玉並不願意透露日常使用的藥物名稱,但據《深網》了解,藥物催吐主要靠刺激胃黏膜,讓人產生嘔吐反應。

今年5月,吃播圈發生翻車事件。一名吃播在B站上傳視頻時,意外發布原片,暴露了大胃王吃播的真相。視頻顯示,該名吃播原本吃得津津有味,但很快被畫面外的助手打斷。該助手對吃播進行了一系列場外指導,隨後該吃播開始假吃,吃一口吐一口,只要導錄說“吐吧”,畫面一側就會遞過去一個小白盆,將嘴裡的東西全吐出來。

8月12日的央視新聞中截取了部分網絡吃播鏡頭,其中一名入鏡博主“大胃mini”在微博小號回應道:“杜絕浪費是對的,但你們知道我的,掉在桌子上的我都撿起來吃掉。”

為了淡化大胃王標簽,“大胃mini”已將微博昵稱改為“梨渦少女mini”。

向美食分享轉型

8月13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提示各會員企業,堅決禁止在直播中出現假吃、催吐、獵奇、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以及其他鋪張浪費的直播行為。

此前,已有相關平台履行了類似的政策。多個短視頻、直播平台均表示針對網絡上有吃播內容浪費糧食,或是以假吃,催吐等行為來博人眼球的行為,將一律關停直播,封禁账號。

康舒玉對《深網》表示,大胃王只是吃播原始積累粉絲的手段,當獲得大量粉絲以後,多數大胃王都會選擇洗去這個標簽,“簡單的說就是,大胃王標簽不容易帶貨,打賞收入並不穩定。”事實上,以大胃王模式起家的密子君、浪味仙等吃播都在轉型後將前期猛吃的視頻進行刪除。

有網紅品牌行銷負責人賈逸仙對《深網》表示,並不歡迎大胃王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評測或食用,“曾經有大胃王一次性吃下我們大概十斤左右的點心,並沒有受到什麽好的效果,還有粉絲評論說‘感到惡心’。我們也曾考慮過起訴一些並沒有經過我們授權的吃播,但考慮到可能又起到另外的反效果,只能作罷。”賈逸仙對《深網》表示,對吃播的這種行為“不堪其擾”。

而急需流量的餐飲企業對大胃王也沒那麽歡迎,北京某網紅面館相關負責人孟飛宇對《深網》介紹,一般來說邀請大胃王的是自助餐廳,“我們是不會邀請大胃王來做日常宣傳的,吃相有些難看,感覺對可能是一種負面影響。像我們這種零點的餐廳,一般會邀請針對北京本地探店吃播。吃播給的報價一般在幾萬元左右,有的會額外加上後期宣傳費用。”不過該網紅面館最終沒有支付這筆費用,“因為本身探店的吃播不在少數,所以我們並沒有選擇付費進行宣傳。”

康舒玉表示,由於他的粉絲在吃播領域並不算多,所以探店、帶貨收入很少,“比較依賴粉絲打賞,月純收入有時還不足萬元,最多的時候也就在三五萬左右。”康舒玉對《深網》介紹,大胃王模式其實很難長久,“首先確實對身體有損害;其次大胃王的運營成本是吃播所有形式裡最高的,開一場直播可能就要花費5000元以上,有時還收不回成本。”

據康舒玉介紹,曾經有和他一起在同一個直播平台起家的大胃王,在收割了幾十萬粉絲後,轉型成專注白領美食推介,“月收入可以穩定在10萬元左右,大部分為探店、帶貨的費用,粉絲打賞的費用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最典型的正面案例是美食博主李子柒,李子柒曾對外表示,她的品牌理念就是慢生活,慢傳統,“現代都市人的壓力很大,面臨生存、家庭等不少問題。我在視頻裡展示出輕鬆美好的畫面,是為了讓觀看者減少焦慮,帶來一種平靜舒適的感覺。”在電商平台上,多款李子柒代言的商品獲得熱賣。其中天貓旗艦店上,僅螺螄粉一款爆品就有接近百萬人付款。

但在康舒玉看來,李子柒模式很難模仿,“我曾經停止過一段爆吃模式,但粉絲打賞很快大幅下降,其他收入也沒有跟上。現在考慮退出一行業,找點別的工作。”

(應被訪者要求,康舒玉、李志用、賈逸仙、孟飛宇均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