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杜甫風雨中同行的發妻楊氏,用一首詩表達最後的愛意和愧意

作者:薑冰

在唐代璀璨的詩人恆星戰役中,“詩聖”杜甫是特別耀眼的一顆,甚至可以說是光芒萬丈的。可是在他生前雖然也曾“名豈文章著”,卻因為生逢亂世,過著四處漂泊、流離失所的生活。

細讀杜甫的詩,你會發現:在他飽經憂患的坎坷一生中,妻子楊氏不離不棄地陪伴,像一縷陽光溫暖著詩人憂國憂民的心靈。楊氏懂他、愛他、支持他、陪伴他,如果不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讓他們經常會餓的話,這其實是一對幸福恩愛的夫妻。

(一)確認過眼神,你就是那個對的人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其父杜閑曾為兗州司馬、奉天令,他的生母去世很早,據說他在姑母身邊長大,即使如此,這個“官二代”也有很好的接受教育的機會,並且少年早慧,青年時期曾遊歷吳越、齊趙、梁宋等地。

——熱戀的感覺

在杜甫29歲這樣的年紀,終於要成親了,娶了司農少卿楊怡19歲的女兒,這就是在接下來的30年裡和他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發妻,詩人親切地稱她“老妻”,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婚姻。

不知道是否楊小姐在閨閣中就已經傾慕了杜甫的才華,她美麗的容顏卻在第一時間就贏得的丈夫的心。為了使光線更加明亮,讓清澈皎潔的月光寄去我的相思,詩人要砍光月亮裡的桂樹,“仳離放紅蕊,想象顰青娥”,“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一百五日夜對月》)。忽然想起一句,獅子座的情話隻對你講,哎呀!真是甜得不得了。難怪梁啟超評價說:杜甫是個大“情聖”。

——月夜起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這是杜甫另一首直接地表達思念妻子的詩。可是他卻說,你獨自久久地凝望著月亮,根本感覺不到夜深霜重,頭髮都濕了,不冷麽?應該是特別想念我的吧。什麽時間才能夫妻團聚,為彼此擦掉淚痕。月亮作證,我思念著你,你也思念著我。

——遠行後歸來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北征》)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外出歸來並沒有什麽好東西帶回來,但是我記得要給你禮物,這個粉黛也許不是最好的,可是我惦記你的心意是真的。“瘦妻面複光”,原來所有的女人都喜歡禮物是真理。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羌村三首》),兵荒馬亂日子,詩人一去便沒了消息,就這樣突然出現,怎麽不讓人的驚喜交加,疑在夢中。感謝天地神靈,讓我們能夠劫後餘生再相逢。

總之,在不會浪漫的現實主義大詩人的字裡行間,我們分明讀到了“相愛”。

(二)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

在中國人的婚戀關係中有一個最淳樸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也因些出現過兩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薑子牙的妻子馬氏和朱買臣的妻子崔氏,嚴格說來,這兩人的生活還過得去,起碼的溫飽是能夠保障的,她們的男人也確實都不是凡夫俗子,可是,她們卻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毅然離去。為什麽?那是心中沒有愛。

——風雨中同行

公元755年,詩人滿懷悲憤地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讀這樣的詩句本來就會讓人心情沉痛,可是當我們知道這些填溝壑的凍死骨中竟然還有詩人自己的幼子,“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切膚之痛啊,難怪這些句子能夠打動人心,讓人感同身受,原來詩人自己已經深深地痛過了。那一年,竟然還是個豐收年。

此時,身為母親又在經歷怎樣噬心的痛苦,作為妻子要用怎樣的心情去面對養不活兒子的丈夫。楊氏不僅沒有錦衣玉食,有時連吃糠咽菜也做不到,日常生活是“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北征》)、“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百憂集行》),就算是這樣,她依然選擇了高度理解和堅強面對,無論經歷怎樣的苦難和折磨,我要和你一起承受。

——雨後有彩虹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進艇》),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他們難得地有過幾年比較舒心自在的日子,杜甫得到好友嚴武和高適的資助,保證了一家人的口糧。

在能夠吃飽肚子時,楊氏表現出原本該有的生活情趣。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在一起,做什麽都是那麽地幸福,沒有棋盤又怎樣?畫一個就是了。就像那梁上燕,就像那水中鷗,是多麽自由自在,是多麽相親相愛。更為難得的是還有全家郊遊這樣的歲月靜好。

(三)大愛在心,懂得,所以慈悲

後世稱杜甫為“詩聖”,因為他有著聖人一樣悲天憫人的博大胸襟,而杜夫人也有。苦難的生活成就了杜甫,在這千錘百煉的中間,楊氏始終是他溫暖的大後方,而她也得到了這個優秀男人全部的愛。雖然生活是這樣的艱難,可是我們仍然看到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單純善良。

——上善者若水

杜家寄住在鄜州羌村的時間並不長,其間杜甫經歷了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獲,出逃成功,被授予左拾遺之職,觸怒龍顏、強行探家。當他回到家時,先是“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然後“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複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羌村三首》),鄰居們帶著酒來看他了,這固然說明此地民風的淳厚,卻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楊氏與人為善,和鄉鄰們相處得很和諧,在她有限的能力範圍,無私地幫助過別人。要知道中華是禮儀之邦,自古就講“禮尚往來”,否則一個搬來不是很久的鄰居,貿然登門拜訪也是很唐突的吧?

——樂善者好施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又呈吳郎》),這件事發生在四川夔府,杜家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寡婦常常夜裡偷偷來打,因為她更餓些,夫妻倆發現後,告訴婦人不用晚上來,別在有磕碰,白天可以隨便打。後來,杜家又搬家了,把草堂讓給一名姓吳的親戚,這個吳郎倒好,一來就栽上了籬笆,杜甫知道後,特意寫詩婉轉地勸告吳郎。這樣的良苦用心讓吳郎羞愧地拆除了籬笆。同情弱者是善良,讓弱者有尊嚴地活著才是大善。就算境遇不好,卻可以這樣分享自己僅有的一切,所以才說高尚。

——合葬故鄉,人生最後的圓滿

杜夫人楊氏是慈祥的母親“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遣興》);是溫柔的妻子“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遣悶奉呈嚴公》);是明理的女人“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客夜》)。重要的是她給了杜甫一個家,讓他安放沉鬱痛苦的心,即使這個家只剩下四處漂泊的一葉孤舟,老妻也給了他無盡的慰藉。

說起來杜甫中幸運的,他的老妻走在了他的後面,就在他死後不久,終年49歲。難道真是冥冥之中天意自有安排?“何日乾戈盡,飄飄愧老妻”(《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這是詩聖對老妻表達的最後的愛意和愧意。

杜甫離世40多年後,他的孫子杜嗣業做苦力、乞討,經歷了千辛萬苦送祖父母靈柩回故鄉合葬,並請大詩人元稹撰寫了杜甫的墓志銘。這對多難的夫妻實現了中國人“生同衾,死同穴”的樸素願望。

【作者簡介】薑冰,女,漢族,黑龍江省大慶油田職工,財會工作,古詩詞愛好者。

《水滸傳》裡宋江宋江嫡系中的嫡系是誰?

衛子夫: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