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不是作,只是生病了。」| 認識抑鬱症

I had a black dog. His name was Depression.

抑鬱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

地球上有3億人罹患抑鬱症。在中國,這個數字明面上是5000萬,但還有不少人患病而不自知,或者出於病恥感不願意接受系統治療

甚至,有患者想去醫院治病,卻被家人阻撓。

很多人對抑鬱症有根深蒂固的誤解——


「抑鬱症哪裡算病,不過就是太作太矯情。」

這種汙名化,更加劇了抑鬱症患者的痛苦。

那麼,抑鬱症到底是怎麼回事?

↓↓↓ 請轉發給有需要的人 ↓↓↓

圖文版

普通的抑鬱情緒就像是一場雨,在雨過天晴以後,我們仍然能心懷希望地繼續生活。

但抑鬱症並不是這樣,它無法自愈,是一種醫學上的情緒障礙。患者會持續性地心情低落,同時伴隨著生理上的不適癥狀。

如果不加以干涉,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初期,患者只是單純感到莫名的心情低落、渾身乏力,吃不好也睡不好。

隨著時間推移,他的思維會越來越遲鈍,每天都非常疲憊,甚至出現明顯的頭痛和軀體疼痛。患者開始感到空虛、荒誕、無意義感,同時伴隨著強烈的自責和內疚情緒

到了抑鬱症中後期,患者的大腦額葉和海馬體會發生明顯萎縮,認知功能和記憶能力下降,情感控制也出現了問題。

嚴重時,他甚至有可能陷入木僵狀態,無法說話,無法移動,整個人彷彿被定住了一樣。在木僵過程中,他的意識是清醒的,卻對自己完全無能為力。

抑鬱症在一開始甚至都不會引起注意,但如果不採取措施,它就會慢慢把人拖向絕望的深淵。

無盡的痛苦會讓患者覺得活著了無生趣,死亡才是唯一的解脫。很多人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

請務必了解,抑鬱症是一種需要早發現早治療的腦部疾病。

如果你出現了以下癥狀中的4條以上,並且已經持續超過兩周嚴重影響到了你的生活狀態與人際關係,讓你感到痛苦,那麼請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是否患上了抑鬱症——


  • 心情低落,悶悶不樂,對以往的所有愛好都失去興趣

  • 精力減退,時常感到疲乏

  • 思維變遲鈍,思考能力下降,或者無法集中注意力,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

  • 出現睡眠障礙,開始失眠,或者開始嗜睡;

  • 出現進食障礙,開始厭食,或者開始暴食,同時伴隨著明顯的體重變化;

  • 自我評價過低,自卑情緒嚴重,同時伴有強烈的自責感內疚感

  • 產生強烈的空虛感,認為生命沒有意義;

  • 出現反覆的輕生念頭,或者有自殘和自殺行為。

2

抑鬱症的成因

抑鬱症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精神疾病,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學界普遍認為,抑鬱症與大腦內部某些神經遞質的濃度與功能異常有關。這也是世面上大多數抗抑鬱藥物的理論基礎。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抑鬱症是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研究表明,抑鬱症存在明顯的家族集中性,抑鬱症患者親屬的患病率是普通家庭的十倍以上,而且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

2018年,有研究團隊對全球範圍內的13.5萬名抑鬱症患者進行了基因分析,找到了44個與抑鬱狀況有關的基因變異。也就是說,抑鬱症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除了基因以外,抑鬱症還和個人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經歷有關。比如在童年時期遭受過忽視或者虐待(尤其是家庭暴力和性侵)的人,長大以後往往會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另外,一些生命中的創傷性事件——例如戰爭、自然災害、親人離世、後天殘疾等等——也會成為引發抑鬱症的導火索。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發現,育齡期女性的抑鬱症發病率是同年齡段男性的兩倍(典型例子:產後抑鬱症),這可能跟性激素的波動有很大的關係。

總而言之,抑鬱症的成因非常複雜,基因、成長環境、應激事件等各個因素互相交織,共同作用,在生命中的某一個節點觸發了這場大腦的重感冒。

目前主流的抑鬱症治療方法,是心理疏導配合抗抑鬱藥物。針對反覆發作的重度抑鬱症,還有經顱磁刺激、電休克療法等治療方案。

抑鬱症是一種可以被控制和治癒的疾病,但是絕不能僅僅只靠患者的個人意志,醫學手段的乾預是必須的。

3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如果你身邊有罹患抑鬱症的親人朋友,那在與他們相處時,請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NOT TO DO:

不要認為抑鬱症是「閑人病」或者「懶人病」,不要強行給抑鬱症患者安排事情做。很多時候,日常生活的繁雜瑣碎正是抑鬱症患者的壓力來源,你的「好心」只會讓他們更加焦慮。

不要覺得抑鬱症患者是沒吃過苦才會經受不住挫折,也不要跟他們說「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比你慘」。這樣的話起不到任何開導作用,只會加重患者的自責感和內疚感,導致病情惡化。

不要提出一些想當然的意見或者建議(例如:「出門多交朋友,你的病自然就好了!」)。就像沒有溺過水的人永遠不知道無法呼吸是怎樣的痛苦,站在一個健康人的角度,輕率地對抑鬱症患者指手畫腳,同樣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

不要刻意嘗試讓抑鬱症患者變開心,因為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假裝開心來配合你的表演,這對他們來說也很累。其實,抑鬱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TO DO:

與患有抑鬱症的親人朋友相處時,你應該以陪伴和傾聽為主,向他們釋放出理解的信號。

如果有機會,你可以與他們開誠布公地討論抑鬱症這種精神疾病,共同了解相關知識,或者直接幫他們預約專業的醫生,陪他們一起去就診。

在不對患者造成困擾的前提下,盡量鼓勵他們多運動,因為運動能促進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抑鬱癥狀。

你也可以鼓勵他們加入抑鬱症患者互助小組,同類群體能對患者起到很大的安撫作用。

最後,你還能做的,就是向身邊的人多多科普抑鬱症相關知識,給患者營造一個更加友善的生活環境。

4

結語

總有人覺得,抑鬱症是一種富貴病,只有吃穿不愁的人才有心情傷春悲秋。

但實際上,抑鬱症是寫在人類基因裡的藍色隱憂。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中的某一個階段,都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

只是,貧困階層的抑鬱症往往更加難以察覺,也更不容易得到關注和治療。

無論如何,請大家對抑鬱症患者少一些誤解,多一些溫柔。

【參考資料】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

· TED: Depression, the secret we share | Andrew Solomon

· TED: Don』t suffer from your depression in silence | Nikki Webber Allen

·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44 risk variants and refine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major depression[J]. Nature Genetics, 2018.

快去下面留言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