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時皇帝愛去的避暑山莊有哪些?有何特別之處?

夏季高溫步步緊逼,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得靠著空凋和冰淇淋續命。

可在古代,既沒有空凋,又沒有冰箱,在炎熱夏季來臨之際,皇宮貴族們就會遷行到氣溫涼爽的避暑山莊遊玩度假。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歷代皇帝愛去的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

說起避暑山莊,就不得不提到承德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於1703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開始大規模修建,一直到178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才最後建成,耗時89年,歷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承德避暑山莊

康熙年間,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

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乃至后宮妃嬪、皇族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行圍狩獵,以達到訓練軍隊、固邊守防之目的。為了解決皇帝大臣們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相繼修建21座行宮,承德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

承德這個地方四季分明,氣候宜人,人跡罕至,景色優美。這裡既有河流、湖泊,又有森林、山脈等多種風光,山巒林木茂密,峽谷幽靜深邃,草地平坦如茵,河流蜿蜒曲折,是避炎驅暑的絕佳去處。

更好的是承德地處蒙古、遼東、北京三地交界處。距離北京不是很遠,各省督撫大臣有關國家政務的奏折,能夠一天時間就從北京傳到承德。既能處理政務,又方便外交,還能賞景避暑,這樣兩全其美的地方,使得清朝幾代皇帝都酷愛這裡。康熙皇帝共來避暑50次,乾隆皇帝則來過54次,嘉慶皇帝來過19次......

全盛時期的避暑山莊有文物數十萬件之多,堪稱清代北京之外最大的皇家寶庫。清朝末年同光宣三朝,因為財政問題,屢次將避暑山莊內的文物、珍寶、陳設等撤回北京,一直到民國建立,山莊內文物只剩下一半。儘管只有全盛時期的一半,數目還是相當可觀。只是保護情況不容樂觀。

《唐人明皇幸蜀圖》

後來日本侵略中國,就曾將避暑山莊當作兵營,操練兵力,射擊打靶,甚至還將“月色江聲”當成馬廄,飼養馬匹,導致到處都是馬糞。

1943年,日軍前線告急,戰爭資源不足,日本人惦記起了山莊的“銅殿”。銅殿正式名稱是珠源寺宗鏡閣,仿造頤和園萬壽山的寶雲閣,用精銅鑄成,全重220噸。日本人將宗鏡閣拆卸,把銅運往奉天兵工廠製造彈藥。

承德避暑山莊珠源寺宗鏡閣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石覺部駐扎承德兩三年,軍部設在山莊內,把分散在山莊平原區之外的多數古建築拆毀修築工事,對山莊破壞巨大。使得大部分的山莊建築被毀,僅存基址。

靜寄山莊

清朝時期除了承德避暑山莊外,靜寄山莊也是一處避暑勝地。

靜寄山莊又名盤山行宮,在盤山南麓,佔地約400公頃,清乾隆九年(1744)動工,十九年(1754)竣工,工程歷時十一年。

靜寄山莊是薊縣境內的乾隆五大行宮之一,也是清朝時期僅次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第二大皇家行宮園林。整個山莊,佔地六千余畝,分內八景、外八景、新六景,附列十六景,共38景。其中,“澹懷堂”是乾隆私人的藏書房,分類排放著四掃五經、二十四史等書籍。四壁吊掛著名人字畫。其中有金延標的《聽泉圖》、《虎溪三笑圖》及蔣廷錫、沈映輝等人的作品。

澹懷堂現址

靜寄山莊建成後,因離北京很近,乾隆皇帝前後駐蹕三十多次,嘉慶皇帝也來過7次,可見靜寄山莊昔日之盛。

後來,由於清王朝國政日衰,囊中羞澀,無力承負巨大的維修費用,靜寄山莊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皇帝也就不光臨了。道光十一年,裁撤盤山行宮,所有陳設運往承德避暑山莊。

澹懷堂現址

到了宣統三年,聞名全國的乾隆行宮已經是頹垣敗壁,荊莽叢生,淒慘景象不堪入目。民國初年,直奉軍閥混戰,薊縣首當其衝,大量珍貴文物屢遭劫難。民國十三年,陝軍胡景翼部進駐薊縣,乾隆行宮內被掠奪一空,全部建築竟以官產公開拍賣,於是折磚撤瓦,夷為平地。靜寄山莊完全消失了。

仁壽宮

仁壽宮位於現在的陝西省麟遊縣,是隋唐兩代帝王的避暑宮殿。歷史上有名的“仁壽宮變”事件,發生地點就是此處。

仁壽宮的建造源於隋文帝楊堅身體肥碩,實在受不了京城長安六、七月的炎熱,而麟遊處在崇山峻嶺之中,距京城320裡,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棱棱,松柏滿布,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即使在三伏天,平均氣溫也只在21.8度左右,實為消暑之佳境。

為了避暑,隋文帝下旨命大臣楊素負責修建避暑離宮的相關事宜。楊素舉薦宇文愷、封德彝為土木工程師,動用數萬人歷時兩年三個月方才修建完成。

楊素

據史料記載,隋文帝去視察建好的仁壽宮時,覺得仁壽宮建築得過於奢華,此時又有大臣上報,舉報楊素為了建造仁壽宮,累死了數以萬計的服役丁夫,這使得楊堅大怒:“楊素殫竭民力修建這座離宮,是為我結怨於天下百姓。”

楊素聽說後,惶恐不安,預料將會受到譴責,就將文帝發怒之事告訴了土木監封德彝,封德彝說:“您不必擔憂,等皇后來了以後,陛下必定會有詔書讚揚您。”第二天,隋文帝果然召見楊素入宮談話,獨孤皇后慰勞楊素說:“你知道我們夫婦已老,沒有娛樂的地方,所以將這座宮殿裝修得如此華麗,這豈不正是你忠孝的表現!”於是賞賜給他錢一百萬,錦帛三千段。

入唐後,貞觀五年李世民修複擴建仁壽宮,改名為九成宮,又新建了禁苑、武庫及宮寺。李治又改名萬年宮,後又改回九成宮,但其格局大抵還是唐貞觀五年擴建後的格局。唐開成年間毀於洪水。

甘泉宮

甘泉宮位於今天陝西淳化縣以北約25公里、關中北部的山系中,是漢武帝在秦林光宮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因出甘泉而得名,距今已2100多年。漢楊雄曾為了描摹了當年甘泉宮的宏大、華美而寫了“甘泉宮賦"。甘泉宮的規模僅次於長安未央宮,史書記載甘泉宮在漢武帝建元中增擴後“周回十九裡一百二十步,有宮十二台十一”(《關中記》)。

甘泉宮遺址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在位57年,卻來過甘泉宮75次,足見甘泉宮在漢武帝時期是一座非常興盛的離宮。

甘泉宮除了避暑的作用之外,還是舉行國祭的重要場所。《漢書·郊祀志》裡就曾記載漢武帝“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

甘泉宮包括高光宮、長定宮、竹宮、通天台、迎風館、露寒館、儲胥館等,總面積比8個故宮還多。“雲起波駭,星布彌山。深林蒲葦,湧水清泉。芙蓉菡萏,菱荇蘋蘩。(《甘泉宮賦》)”海拔1800多米的甘泉山上,不僅可遠眺長安,且微風習習,風景秀麗,實乃消暑的好地方。

甘泉宮宮室圖

後因戰亂,匈奴一把火將甘泉宮燒成了斷壁殘垣,留給後世的只剩兩個大土堆,一個是漢武帝的通天台遺址,一個是漢昭帝望母台遺址。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四座古代皇家避暑勝地外,歷史上還出現過許多富麗堂皇、輝煌大氣的山莊建築。只不過大部分的避暑山莊,都逃不過天災人禍,最終隨著時間消逝在歷史的洪流裡,可惜可歎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