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偽自律,正在麻痹你的人生

作者 | 梁爽

來源 | 哪梁爽哪喜慶

01

讀者告訴我,為了早起,他參加了一個早起群。每個人進群之前,先交一筆費用。

然後每天在規定時間內打卡,到了月底,沒有堅持打卡的人的錢被沒收,拿去獎勵堅持打卡的人。

他不想自己交的錢打水漂,硬著頭皮早起打卡,一天都精神欠佳,後來定好鬧鐘,打完卡後又繼續睡。

我覺得這種打卡式自律是種偽自律,把“早起順便打卡”本末倒置成“早起只為打卡”,打卡證明你早起過,但無法證明你好好利用早起時光。

現在,很多人開始自律,但不少人的自律屬於“偽自律”,像是:

擺拍式自律:健身房一身運動裝束卻妝發整齊的女子,一下騎在動感單車上單手自拍,一下調整好手機後定時自拍,一下讓路過的人幫她拍照;

跟風式自律:今天跟著健身博主練馬甲線,明天跟著體態博主練天鵝頸,後天跟著手账博主做手账,興趣來去匆匆,淺嘗輒止,三分鐘熱度;

自殘式自律:有朋友業餘報考職業資格考試,考前臨時抱佛腳,夜裡挑燈夜戰,要麽用冰水洗臉,要麽去沒暖氣的陽台站著,還沒考就病倒。

注重形式的“打卡式自律”;自欺欺人的“擺拍式自律”;虎頭蛇尾的“跟風式自律”以及消耗身體的“自殘式自律”……在我看來都是“偽自律”。

所謂“偽自律”,就是做不到為了清晰明確的目標而持之以恆,過分追求形式感和儀式感,用表面上的自律,來回避績效的追問。

“偽自律”,從好的方面來說,可能是自律的初始階段;從壞的方面來說,可能把你困在低效率的自律裡。

02

黃執中在《小學問》中說,很多人在改變自己時,會陷入“do,have,be”的行為模式誤區。

Do:做什麽事情,have:得到什麽東西,be:成為什麽人。

比如問某人為什麽要減肥,他說他想瘦下來(do),有個馬甲線(have),然後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be)。

這種模式在心理學上不成立,因為就算一時之間改變了行為,擁有了想要的狀態,但本身沒改變,可能只是從沒自信的胖子,變成沒自信的瘦子而已。

黃執中建議嘗試“be,do,have”模式。

開始就想著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be),想象自信的人更可能做什麽(do),擁有的狀態(have)自然就改變了。

03

在目標(be)、行動(do)和收獲(have)這3個環節,映射出這些跡象,小心你的自律只是“偽自律”。

1,在目標(be)層面:以為是自律,實際是他律。

我的大學女同學,曾把手臂上的皮膚高高拎起,哀嚎那是她暴飲暴食、忽胖忽瘦的代價。

她大學談的男友每次說她胖,她就不吃主食,花式運動;放假回家後爸媽心疼她太瘦,她在補償心理和自憐情緒下報復性狂吃,戲稱“身體發福,受之父母”。

前年聚會,有人問身材頗好的她是不是又突擊減肥。

她回顧在學校減肥、回老家增肥的大學時光,在男友眼中胖,在爸媽眼中瘦,對身材的度量衡源於外界。

工作後,有次體檢查出三高,震驚自己20多歲的年齡有40歲的指標,抵抗力弱,內分泌紊亂,她清晰迫切地追求健康。

後來飲食、運動、睡眠和心情多管齊下後,她體質越來越好,順便養成易瘦體質。

她曾經的間接性自律是偽自律,那是接收到別人評價後做出的應激反應,更接近他律。

自律的參照物是自己,比過去進步就很優秀,建立在真實主觀意願,凝聚自我價值取向和審美傾向的自律,續航力更持久;

而他律的發球權是外界,流行變來變去,眾口難調,你無法讓別人滿意,把自己的人生,活成待別人批改的試卷是很痛苦的。

做事三分鐘熱度,說明你對目標也只有三分熱情。你從來沒有頂層思考過,內心到底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2,在行動(do)層面:為了自律而自律。

有人問我,“早起對我來說並不難,難的是起來那麽早,不知道該幹什麽。”

以我的經驗,早起是實現自我願望的手段之一而已。

讀書時代,為了學習好一點而早起;初入職場,為了盡快上手而早起;現在,為了工作和寫作兩開花而早起。

我不會為了死磕早起而早起,在身體累乏的時候,為了工作和寫作的狀態良好,讓自己多睡一下,也不會有內疚感。

因為我知道,如果我睡眠不足,工作和寫作的狀態都會很差。

我觀察過長期早起的人,大多是為了喜歡的事情早起2小時,沒有一個是為了早起而早起。

為了自律而自律,我猜想有2種可能。

一種是偏執到忘了自律的初衷。

一種是假裝自律能產生安心感。

世道變了,以前熱衷裝不努力,明明通宵備考,非要說自己根本沒看書;現在流行裝努力,明明根本沒鍛煉,偏要專門擺拍出一副努力的樣子。

3,在收獲(have)層面:你的自律,缺乏效率。

我身邊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女同事,人過40卻身材緊實,有天我問她管理之道。

她答,每天1萬步。我反駁說自己每天也走1萬步以上。

她說她看到我午飯後在樓下走路,邊走邊看手機。她說她回家後出門倒垃圾時,換上運動鞋,在小區裡快走。

她對照相關文章,如何把每天一萬步發揮出最大功效,然後學著把手臂甩到極致,步頻介於快跑起來但沒跑起來之間,不聽歌,不想事,注意力放在呼吸和心率上,走到身上微汗、臉頰微紅時回家。

同樣是走1萬步,她練習了心肺和大臂,而我只在機械地計步,她全神貫注,我一心多用,效果大不同。

她給我一個啟示,不必抓住每一分鐘去自律,而是要抓住自律的每一分鐘。

讀書時代有抄板書抄得異常整潔,但老師提問一問三不知的同學;身邊有常在朋友圈曬書,但問他內容卻講不出來的朋友。

我見過很多牛人看完一本書後,複雜的概念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或運用於生活,或在網上輸出,有內化和思考的軌跡在裡面。

自律應該引入績效管理的概念,查閱科學方法,摸索精力曲線,多次微調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然後爭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04

寫這篇“偽自律”,我絕沒有趾高氣揚批判誰的含義,只是想戳破自律裡面的水分和泡沫。

我覺得自己也有“偽自律”的成分,我會要求自己階段性地停下來,反省這三個方面:

在目標方面,我現在的目標是回應自己的期待,還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

在行為方面,我現在的行為是回應自己的目標,還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

在收獲方面,我現在的收獲和付出是否成正比,未達預期該如何有效改進。

多少人在“自律能讓人開掛,自律能給人自由”這樣的口號下,開始了風風火火的自律之旅。

可是,自律能讓人開掛,偽自律不能;自律能給人自由,偽自律不能。

*作者: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點燃你自律的心。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微博:@梁爽笑抽筋了,新書《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正在銷魂銷售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