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辦發“大禮包” 文旅消費迎實惠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0日訊(記者 成琪)“國有景區門票降價、移動支付更便捷、夜間經濟亮起來......”8月23日,國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此《意見》一出,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我國文化和旅遊的發展空間很大,未釋放的消費需求也很大,是最能釋放消費潛力的領域之一。”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表示。

《意見》的頒布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文旅消費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基因。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0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0%;預計國內旅遊30.8億人次,收入2.78兆元,分別增長8.8%和13.5%;入境旅遊7269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649億美元,均增長5%。文旅消費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滿足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19年春節故宮舉行“故宮過大年”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回應民生 文旅消費產品供給更豐富

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居民文化和旅遊消費需求日益個性化、多樣化,一些文化體驗業態成為新消費熱點。針對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意見》明確提出,要“著力豐富產品供給”。

2016年,原文化部聯合財政部開展了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底,45個試點城市累計吸引約6億人次參與,實現文化消費約1500億元。“試點城市工作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極大提振了持續推進文化消費的信心。”上海交通大學劉士林說。

而此次《意見》就是將試點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措施面向全國推廣,如實施景區門票減免、景區淡季免費開放、演出門票打折等政策,各地舉辦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消費月,舉辦數字文旅消費體驗活動等經驗。

作為2016年文化消費試點城市,重慶實施文化文物部門文創產品開發試點,三峽博物館、紅岩聯線等開發文創產品3000余種;成都市實施“青年音樂人才工作室遴選計劃”“獨立音樂公社”項目,舉辦國際音樂季等大型音樂演出及各種音樂活動3000余場,2017年、2018年吸引省內外約1000萬人次參與,帶動音樂消費超過20億元。蘇州文旅局開展“3+X”(閱讀、觀影、看劇+特色子項目)主題模式的文化消費月活動,鼓勵市民釋放消費潛力,培育文化旅遊消費熱點。

這些試點城市的文化惠民措施釋放了居民消費潛力,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有獲得感、幸福感。

而《意見》提出的各項舉措也將在試點城市、示範城市率先落地。“到2022年,示範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支出佔消費支出比例超過6%,旅遊收入增速保持雙位數以上增長,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2019年“博博會”上,觀眾正在體驗敦煌的數字技術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創新模式 文旅消費業態更加多樣化

這幾年,山東省充分利用現有文化產業園區、景區、城市商業綜合體、商業街區等,建設文化創意集市32家、文化消費集聚區38家、文化產品展銷店(U+店)151家,推動傳統文化消費業態向文化體驗互動為主的新業態轉變,營造文化消費、旅遊體驗休閑的新地標,提高文化消費的知曉度、參與度、便利化和休閑化。重慶市、廣州市、上海市徐匯區等地通過改造硬體設施、融入文化業態、提升旅遊服務等方式,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文旅特色的高品位步行街,更好展示城市特色風貌和歷史文脈。

綜合各地的試點經驗,《意見》中提出,“鼓勵把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

寧波市大膽嘗試跨界融合,放大市場乘數效應。其實施的“文化+”行動計劃,推進文化與製造、商貿、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將文化消費市場的擴大與整個城鄉建設融合在一起,特別是與鄉村振興、特色小鎮建設相結合,與發展文化旅遊、生態文明建設相呼應。每年舉辦的寧波購物節、旅遊節、服裝節均設立商文互動、文旅互動板塊和文化產品展示單元,激發文化消費新需求。

產業融合是發展趨勢,《意見》提出促進文化與旅遊、信息、健康休閑、養老、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發掘消費新業態。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提升數字化水準。

華燈初上,博物館裡燈火通明,景區裡遊人如織,書店裡書香氤氳,餐館裡美味飄香……伴隨著消費升級和城市日益繁榮,各地都在紛紛試水夜間經濟。北京頒布了《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重慶開展了“兩江四岸”和兩江島嶼文化設施規劃布局,實施城市夜景燈飾提升工程,做強夜遊經濟;上海設立“夜間區長”“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天津提出打造“夜津城”。

《意見》中特別提到鼓勵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延長消費鏈條,進一步釋放消費市場潛力。“到2022年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推動夜間文旅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北京喜劇劇院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強化“黑名單”制度 文旅消費環境更加優化

2019年五一假期,國內遊客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增速提高4.4個百分點。其中,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技館和歷史文化街區的遊客比例分別達44.5%、30.4%、32.4%、36.4%和30.0%,全網主題公園、人文景觀和博物館類景區在線購票分別同比增長28.1%、25.2%和18.1%。可喜的數據背後是大眾對消費環境優化的渴望。

面對市場需求,化解消費難點,《意見》從支付環境、景區提質擴容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優化措施,提升消費便利性,完善消費環境,彌補市場短板。

《意見》提出,“到2022年,實現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場所除現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銀行卡或移動支付,互聯網售票和4G/5G網絡覆蓋率超過90%,文化和旅遊消費便捷程度明顯提高。”

據悉,目前中國銀聯已經在600多個4A以上景區、1200個品牌旅行社、1400家書店、2300家影院、1.6萬家酒店等文化旅遊相關場景為消費者提供銀行卡和移動支付服務。“中國銀聯將進一步加大移動便民示範工程的投入,到2022年,基本完成主要文化和旅遊消費場所的銀聯卡和移動支付受理覆蓋。”中國銀聯的相關負責人說。

每逢節假日,熱門旅遊景區總是人滿為患,《意見》提出借助“互聯網+旅遊”等新技術手段,實現景區全流程智慧遊覽服務,解決當前景區容量不足、供給不足的問題。同時,進一步推行景區門票預約制度,規範景區承載量管理。

目前全國所有5A級旅遊景區已核定景區最大承載量,並制定有安全應急預案,比如故宮、拙政園、布達拉宮、中山陵等著名旅遊景區和全國眾多博物院(館)均已施行門票預約制度並有序開展相關工作。“到2022年,實現全國國有5A級景區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

2018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先後頒布《全國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旅遊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根據《意見》,下一步將加強黑名單制度,“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並逐步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列入文化市場黑名單和旅遊市場黑名單的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實施聯合懲戒。”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司長劉克智說。

“崇台非一乾,珍裘非一腋”。一份好的政策落地絕不能只靠一方之力,需要政府的引導,企業的創新,群眾的參與,才能讓這份“覆蓋面廣、針對性強、措施得力、操作性強”的政策真正給老百姓帶來優質的實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