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大豆定價體系生變 “中國價格”借勢崛起

“中國明智而大膽地從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烏克蘭大量進口大豆。”歌德瑞國際貿易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多阮伯·米斯特裡日前在第十三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上表示。

會場的另一個講台上,巴西農業谘詢公司合夥人安德烈·德巴斯蒂安尼熱情洋溢地稱:“巴西大豆還有增產的潛力,我們南美的大豆完全可以滿足中國市場大豆需求。”

中國大豆年進口量約1億噸,佔全球大豆貿易量的六成。近年來,中國向巴西等國大量進口,“嘗到了甜頭”的南美國家正不斷擴大種植面積。

全球大豆供應格局改變,正影響全球大豆定價體系。新一輪的博弈中,“中國聲音”正爭取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全球大豆供應格局改變

“很不幸,現在我們失去了中國的客戶。”作為美國農場主代表,美國大豆協會董事杜寶德在上述會議上無奈地表示。

國家糧油資訊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進口關稅,美國大豆進口成本每噸增加700元到800元,比巴西大豆每噸高300元左右。

巴西等國承接了來自中國的大豆訂單。“連續8個作物季節,巴西大豆都是非常充裕的豐收,我們的生產商獲利頗豐。因大豆單產不斷提高等,每英畝收入大概有200美元。”安德烈·德巴斯蒂安尼在公開演講中稱,獲利頗豐給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的動力,預計2018/2019年度巴西大豆種植面積將增加到3600萬公頃。

“新的全球大豆貿易流向已逐步形成。”廣州期貨分析師劉宇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進口商以採購南美貨源為主。巴西新季大豆預售程度與播種進度也較往年大幅提高,主要是想彌補南美對中國供應的缺口。

安德烈·德巴斯蒂安尼認為,巴西大豆還有增產的潛力,明年產量大概率會達到創紀錄的1.2億噸,阿根廷大豆產量將重新回升至5400萬噸,這導致2019年全球大豆產量將達到3.66億噸,而全球大豆消費量預期僅為3.49億噸,供過於求導致大豆價格將繼續承壓。

“隨著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成為世界大豆供應增長的重要源頭,巴西產量增速提升,不斷挑戰美國的供給龍頭地位。”一德期貨分析師劉曉藝表示,今年美豆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預計2017/2018年度美豆的期末庫存將遠超10億蒲式耳。

美豆庫存增加以及全球大豆供應格局改變,可能影響到全球大豆定價體系。“美豆庫存的大幅增加,抬升全球大豆的庫存消費比。目前,全球大豆的庫存使用比從21%提到了29%,美國庫存使用比達到43%,而其他國家的庫存使用比從21%下降到了19%。在此背景下,大豆就要通過國際市場來定價,而不再依據美盤定價。”劉曉藝說。

“中國價格”更受關注

“倘若全球貿易形勢未能好轉,我們就會有機會改變大豆的價格結構。”安德烈·德巴斯蒂安尼表示,“在美元匯率變動的過程當中,我們可能不再以美元來定價,而是跟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掛鉤,這樣有更加安全和穩定的價格來穩定市場。”

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消費國,但國內大豆產能一直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主要依賴進口。以2017年為例,我國大豆消費量超過1.1億噸,位居世界首位,但國內大豆產量僅1530萬噸,進口大豆量達到9600萬噸,佔比86%。

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大豆國際定價權,近年來,整個大豆及相關產業,積極利用期貨等金融市場工具做了許多重要的工作,在大豆市場上逐漸獲得一定的國際話語權。

據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介紹,從最初上市交易大豆期貨,到其後陸續上市了豆粕、黃大豆1號、2號、豆油,再到上市棕櫚油期貨,大商所逐步形成了集原料——壓榨——飼料於一體、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品種體系。去年3月31日,大商所又上市了國內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為產業企業風險管理、機構投資者配置資產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為進一步滿足現貨市場實際需求,去年大商所還對黃大豆2號合約規則進行調整。其時業內人士點評稱,黃大豆2號新合約的上市,對相關產業發展至少具有四大積極意義:

一是有利於制定國際通行的“中國標準”。黃大豆2號將南北美大豆均納入交割標準品範圍,突出全球大豆貿易中的銷區品質標準,有利於在大豆國際貿易領域形成“中國標準”。

二是有利於形成公開透明的“中國價格”。黃大豆2號以進口大豆為主要標的,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反映了中國市場價格,有利於提高國際影響力,逐步成為全球大豆銷區的基準價格。

三是有利於貫徹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大豆是糧油加工的重要原料。黃大豆2號新合約規則的實施,有助於保障大豆壓榨和飼料生產行業穩定經營,保障國家糧油食品供給。

四是有利於中國企業套期保值。中國企業利用美國大豆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僅能規避美國大豆市場價格變化風險,套保效果有限。而利用黃大豆2號進行套期保值,還可以規避基差、運費、匯率、稅費變化等風險,明顯提升風險管理效果。

“今年國內壓榨企業利用國內外期貨市場,採購遠期南美大豆,賣出豆粕和豆油期貨套期保值,並提前預售豆粕和豆油基差合約,不僅鎖定壓榨利潤,還保證了今年以來國內糧油市場的穩定供應。”大商所農業品事業部總監王玉飛表示。

她介紹說,近年來,國內大豆現貨市場消費結構和貿易流向發生變化,大商所通過修改黃大豆1號交割品質標準,調整交割地點及升貼水,更好的發揮品種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

與此同時,大商所農產品期貨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2017年FIA全球農產品期貨交易量排名中,大商所10個農產品中有7個品種位列前20名,豆粕、玉米、棕櫚油和豆油分別位列1、2、6、8位,其中豆粕連續3年位列第1位。2018年,大商所榮獲期貨和期權世界雜誌(FOW)“年度新興市場交易所”大獎。

進一步提升國際話語權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儘管中國大豆進口量巨大,但目前對於大豆價格的話語權仍不夠。

“國際貿易形勢讓我們看到依賴於少數農業發達國家進口的缺陷,即進口農產品價格極易受製於出口國政策和產量影響。”劉曉藝表示。

“為加強中國農產品期貨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一方面,我們應充分利用期貨市場規避國際市場風險;另一方面,應鼓勵國內糧貿商走向世界,通過開展糧食倉儲、物流、加工、貿易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全球化布局農產品交易市場。”劉曉藝表示。

劉宇暉指出,對於如何增強中國在大豆乃至油脂油料市場上的話語權,業內主要有三點建議:第一,從種植供應角度,增強我國大豆的產量與生產效率;第二,進一步推進行業的市場化和多樣化,應進一步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如當前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等油脂產品的需求正在上升,傳統的豆油、菜油、棕櫚油的需求有所減弱;第三,企業要增強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在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能穩定生產經營,穩定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從交易所角度看,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下一步,交易所將加快推進黃大豆1號合約規則的修改完善,通過優化期貨交易商制度進一步活躍黃大豆2號合約,便利實體企業參與利用期貨市場。同時,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交易所進一步推動黃大豆1號、2號、棕櫚油品種的對外開放,建設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性油脂油料期貨市場,服務國際市場參與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