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奶奶接棒式誘導,精心策劃的套路,沒人能躲開龍井村茶葉騙局

之前剛見到我時,她曾微笑著勸說,“你就去看看,不買也沒關係”。此刻我明確表示不買,她立刻變了臉色,再次挽住了我的胳膊不松手:“你再看看,再看看。”一旁那個曬茶葉的男人也直起身來,眼神略帶警告,朝我觀望。

我有些慫了,看了看四周,並沒有路人經過,於是立馬表示:“我可以付茶水費!”她挽著我的手放鬆了一些,“你去外面買肯定吃虧的……你說說吧,能付多少茶水費?”我放下15塊錢,她最終放開了我的手。

文 | 徐晴

編輯 | 金匝

運營 | 以繁

1

去年8月,95後男孩賈青獨自到杭州旅行,遭遇了一場由三位老奶奶主導的魔幻騙局。

賈青性格隨和,喜歡“順其自然”,出遊前,他並沒有做詳細的攻略,只是粗略地計劃先到靈隱寺轉一轉,再買一些茶葉帶回去。

氣象炎熱,在火車站附近的公車站,他先是遇到了第一個老奶奶,建議他改變路線,不要去靈隱寺,而是“去九溪玩水”,涼快之後再順便去附近的龍井村買茶葉;緊接著,在換乘車站,他遇上了第二位老奶奶,告訴他要去本地茶農家裡才能買到正宗的茶葉;隨後,他被這位老奶奶帶到了一家茶店,第三位老奶奶已經等候多時,她拿出兩種茶,稱一個是“雨前龍井”,一個是“雨後龍井”,給賈青沏了兩杯。10分鐘後,對茶了解甚少的賈青花費700元買了一斤茶葉。

這場經歷宛如接力賽,三個老奶奶一棒接一棒,最終把賈青傳到終點。事後,他覺得不對勁,在網絡上搜索,看到相似經歷的帖子,才得知被卷入一場精心策劃的“茶葉銷售大賽”。賈青懊惱,但也覺得無可奈何,畢竟,“她們實在是太高明了”。

高明之處首先在老奶奶們的外形打扮:她們頭髮花白,腳蹬運動鞋,手裡挎著一個買菜用的布兜,看起來只是出門去市場。

其次是她們的耐心,每一位奶奶都有恰到好處的熱情,話題從指路切入,再來一場和茶葉毫不相關的閑聊,讓賈青放鬆警惕。她們保持著隨意、平靜的態度勸說賈青,直至他走進茶店。

網絡上幾十篇相關的帖子看下來,賈青發現網友們的經歷與他相似,但多數隻遇到了一位老奶奶,沒有他那樣豐富。至於他高價買回來的“龍井茶”,最終變成了“薛定諤的茶葉”——到底值多少錢,只有上帝知道。

2

為了體驗一把這樣賈青帖子裡“精妙”的茶葉騙局,這個清明節假期,我去了一趟杭州。

正是采春茶的季節,市區道路兩側常見“龍井茶店”,走進去就有人來講述龍井茶的歷史: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龍井村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品嚐西湖龍井茶,讚不絕口,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

上個世紀,龍井茶價格水漲船高,冒充的事也不少見。到了2008年,GB18650—2008《地理標誌產品 龍井茶》正式實施,確定了龍井茶的質量標準,也劃分了三大產區:西湖產區、杭州產區、紹興產區。

在西湖產區,根據茶樹生長的地理位置,茶葉被分為“獅峰龍井”“西湖龍井”“梅塢龍井”,其中“獅峰龍井”最貴,有行家告訴我,它的價格在每斤5000元以上,而龍井村正是它最大的產地。

我先去了賈青那次旅行的起點:火車站。在我的預想中,火車站是老奶奶出現的重災區,但沒想到的是,我在那裡晃悠兩個多小時,甚至主動搭訕了所有出沒的老奶奶,她們要麽說起杭州方言,我壓根聽不懂,要麽對我愛答不理,冷漠得根本不像騙子。

又一位老奶奶出現,我立馬上前詢問:“您知道去哪裡買茶葉嗎?”一旁的小孫女拉了拉奶奶的衣角,示意她不要理我,兩個人迅速走遠,孫女嘴裡嘟囔著:“是不是騙子?”

尋找騙子,卻被人當成了騙子,這讓我有點想流淚。兩小時過後,我開始懷疑,這種老奶奶騙局是不是已經消失了?但等我離開火車站,坐上計程車時,騙局終於露出一角。

我告訴計程車司機,我要去龍井村,原本沉默不語的司機聽說我要去買茶葉,頓時變身“話癆”。在等紅綠燈的間隙,他拿起手邊的保溫杯向我示意:“西湖龍井,一斤2000塊,我每年都買四五斤。”言辭中帶著得意。

除了向我鋪墊價格,司機還試探著問我要買多少,作出一副仗義的架勢:“你給我說說要買多少,買得多了我讓他給你打折!”同時還告訴我,可以慢慢看,“我把計費表停掉了,不費錢的,你買完我再帶你回去。”

穿過一條隧道後,遠處的環山和大片的茶田映入眼簾,車子拐進一條小路後停下,兩家名為“龍井問茶”的茶館就坐落在那裡。司機帶我走進其中一家,僅有的一張桌子上放著兩盤茶葉,一個三十歲左右、老闆娘模樣的人走出來向我介紹,左邊的茶葉750元一斤,右邊的1000元一斤。她熟練地拿出兩個茶杯,分別捏了一小撮給我沏了兩杯,讓我“感受一下兩種茶的不同”。

一罐茶二兩,150元,為了套話,我還是買了一罐。等借故讓司機先走後,我問買茶的老闆娘:“拉我來的司機是不是跟你們有合作?”她也不掩飾:“雙贏嘛,他接送客人能賺兩份錢,還有我們這裡的免費茶葉喝。”沒多久,又有一撥被帶來的新客人走進了茶店,也許是擔心我洩露“商機”,老闆娘看買完茶葉的我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就索性把我的杯子拿到室外的桌子上,客氣地將我“請”了出去。

看著這一撥新來的遊客,我不禁產生了一絲同情,但很快,我就被“打臉”——原來我才是小醜,以為看穿了“套路”,實際上,還有更深的“套路”等著我。

沿著這個村子小路往裡走了幾百米,一位偶遇的阿姨把我拉到家裡,叫我看看她家的茶葉。攀談中她告訴我,我買到的並不是西湖龍井。村口的那兩家茶店,一家是外地人開的,一家是20公里外另一個村子的人開的,他們租用了本地村民的房子,每年的租金高達60萬,給到司機的回扣能有60%。

她讓我拿出剛買的茶葉和她家的龍井茶對比,“外地的茶葉顏色碧綠,葉片大大的,真正的龍井茶小小的,綠中帶黃,沒那麽好看的”。她還拿出了一個小布袋,裡面裝了一遝“西湖龍井”的防偽標貼紙。她家裡有三畝地,每畝地茶葉的產量在40斤左右,炒完後數量會變少,一共領到了120個125g規格的防偽標,“只有雙峰村的本地人才能去村委會領取”。

我看了一眼我剛買的茶葉,果然沒有什麽防偽貼。等等,雙峰村?“什麽村?”我追問道。阿姨看著我的目光帶著同情:“小姑娘,你太天真了。”我鬱悶地打開百度地圖,才赫然發現,這裡並不是我要去的龍井村,龍井村在山頂,這裡只是半山腰的雙峰村——我徹徹底底被計程車司機騙了。

此時是下午4點,站在雙峰村的我五味雜陳,眼看著一輛接一輛的車駛來,流水線一樣:停下,放人,買茶,離開,重複著同樣的一套流程。我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和我一樣,原本想去龍井村,結果,最後被帶到了雙峰村,買了一堆不知道哪裡來的茶葉。

3

等離開雙峰村後,我還是不死心,想去真正的龍井村一探究竟。

等我真的走在龍井村的主乾道上,心裡不禁樂開了花——這裡到處都是賈青描述的“頭髮花白、手上戴著銀質或玉質的鐲子、看起來慈祥又熱情的老奶奶”,她們散布在茶店裡、小路邊和巷子口,有人經過,就會湊上前去詢問:“要不要我家去看看茶?”

在這裡,騙局也變得更加隱晦。

以清明、谷雨兩個節氣劃分,龍井茶分為“明前”“明後”“雨前”“雨後”,“明前”品質最好,賣的價錢最高,可以達到幾千元至幾萬元一斤。上個世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出了新品種龍井43號,除了產量大,比過去的老茶樹(又叫“群體種”)多1/3,它的開採時間也比老茶樹早10天左右,這樣也相對降低了龍井茶的價格。

當地人告訴我,因為種茶、采茶、炒茶的成本太高,即便是當天新采、新炒的43號茶樹,想要賺錢,最低也要賣到750元一斤。但在龍井村的茶店裡,200、300、400一斤的茶葉十分常見。

5分鐘後,一個阿姨挽住了我的胳膊,帶著我走進了小巷深處。和雙峰村一樣的劇情再次上演:兩個竹盤、兩種茶葉、兩個茶杯。區別只有定價,左邊一斤400,右邊600一斤,她反覆建議我,“買400的,性價比高”,還對我比了“3”和“5”的手勢,表示“如果買的多,可以這個數給你”。

當被問起這些茶是不是獅峰龍井時,她反問:“不是獅峰龍井還能有什麽嘛?”我說沒有防偽標啊,她狐疑地看了我一眼:“這是政府規定的,1000塊以上的茶才有防偽標,懂不懂?這是政府的規定。”

之前剛見到我時,她曾微笑著勸說,“你就去看看,不買也沒關係”。此刻我明確表示不買,她立刻變了臉色,再次挽住了我的胳膊不松手:“你再看看,再看看。”一旁那個曬茶葉的男人也直起身來,眼神略帶警告,朝我觀望。

我有些慫了,看了看四周,並沒有路人經過,於是立馬表示:“我可以付茶水費!”她挽著我的手放鬆了一些,“你去外面買肯定吃虧的……你說說吧,能付多少茶水費?”我放下15塊錢,她最終放開了我的手。

後來我又詢問了兩家茶店,一位奶奶告訴我,她家的茶葉分為300、500、800三檔價格,“都是獅峰龍井”。當我問起有沒有品質更好的茶葉,她才找出一個小布袋,“這個2000元一斤”。而村口那家,一位大叔稱自家的獅峰龍井5000元一斤,我問他,別家怎麽有便宜的茶葉,他隱晦地表示:“每年獅峰龍井的產量就那麽多,那些300、400一斤的茶,我也不知道是什麽。”

那個下午,我四處晃蕩,兩手空空,兩個一直在路上招攬客人的女人隔著馬路,不滿地對我喊話:“走了好幾圈了,買不買啦到底?”

從龍井村回來後,我通過帖子和賈青聯繫上了,他跟我講了魔幻騙局的後半段:得知自己被騙後的第二天,他又去了公車站,等了不到半個小時,他遇到的其中兩位老奶奶居然結伴出現了。

他拍下了兩位老奶奶的照片後,堅決地踏上了去龍井村維權的道路。因為證據在手,無法辯駁,最終,茶店店主把錢退給了他。

4

離開杭州前,我托朋友介紹了幾位雙峰村和龍井村的村民,終於弄清楚了兩個村子騙局的起源。

在多年前,龍井茶騙局是有時令的。杭州的春天是公認最美的季節,等春天過去,遊客驟減,龍井村的老奶奶才會組隊出去拉客人,“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賺點錢”。

雙峰村的村民也佐證了這個說法:“20年前的騙局很誇張的,我小時候去上學,公車上一堆龍井村的老太太,買好了月票,每天出來拉客人,當時27路公交的每個站點都是那裡的人。”

網絡上的“老奶奶騙局”,也大多發生在5年前。最近幾年,年輕一代的龍井村人外出工作,不僅種茶、采茶、炒茶的技術面臨失傳,“老奶奶”也要後繼無人了。

賈青返回龍井村維權時,茶店店主解釋說,老奶奶們負責攬客,茶葉賣出去,她們會拿到20%的報酬。原本他自家的茶葉向來銷路不錯,已經很多年沒用這種方式招攬客人,但2020年受疫情衝擊,銷量大跌,才又“重蹈覆轍”。

而雙峰村發生冒充龍井村的騙局,更多是因為茶的銷路困境。

一位村民告訴我,雙峰村雖然產“西湖龍井”,但對外宣傳一直是個問題,在西湖產區的幾個自然村裡最沒有名氣,村口連一塊明顯的標識和廣告牌都沒有,唯一一塊導遊石碑碎了不知道多久。一位在市區裡開茶店的雙峰村人說:“每次和別人聊龍井茶時,大家只知道翁家山、龍井村、滿覺隴,根本就不知道雙峰村,以為我在瞎忽悠。”

他還告訴我,外地人在雙峰村開起茶店後,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他們會刻意阻止遊客跟本地村民接觸,這樣一來,遊客既不知道自己在雙峰村買了假茶葉,更發現不了這裡並不是龍井村。

這樣的騙局在村子裡人盡皆知,存在了十幾年,但“沒人能管”。一方面,外地人辦理的營業許可上寫的是“龍井茶”,不是“西湖龍井”,租村民的房子也合法合規;另一方面,當地村民也因為高額的租金和可觀的人流量,默許了這種行為。

總有“漏網之魚”走進村子,被本地人拉到家裡“科普”,買到真正的西湖龍井;或者走進餐廳消費,給村子創造營收,錢最終也能落到每個村民的錢包裡。

離開的那個下午,遊人依然絡繹不絕,每一輛公車都是爆滿。看了看,叫車排到了34位,無奈之下,我只好走路下山,到半山腰的雙峰村時,終於攔到了一輛計程車。

司機是又一位大叔,接上我之後,他不斷地問我有沒有買茶、買了多少。得知我已經買過,隔著口罩,他仍然亢奮說道:“孝順!帶回去給老爸喝,那給老媽帶什麽?”他幾乎是兩隻手“啪”得一下拍在了方向盤上:“要帶絲綢!絲綢博物館你曉得吧?我們等一下就路過,打85折,晚一天活動就沒有了!我等下把表停掉,不費錢,你去買,我等你好吧……”

疲憊的我立馬精神了,想起來我在網上翻閱過的另一個帖子:年輕人小童被司機帶去“絲綢博物館”,到了地方,才發現是“絲綢工廠店”,那裡的絲綢質感粗糙,但價格高得離譜,一件短袖上衣一千多元。

原來這個司機也是“托兒”。這次體驗,我真是被騙夠了,於是絞盡腦汁地想了3個理由:玩得太累了、有人在等我、我媽媽不喜歡絲綢。司機終於放棄了勸說,沉默著一腳油門踩下去,全速離開了龍井村。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