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谷歌平庸、百度僵化、聯想掉隊?我們和吳軍聊了更多

文/周曉奇 編輯/崔恆宇 拍攝/黃碩 戴新鵬

我們正處在技術爆炸的時代。

在科技的風起雲湧之中,眾多企業登上了浪潮之巔,其中包括微軟、蘋果、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知名公司。但浪潮終將退去,如何追逐下一波浪潮始終是一個嶄新的命題。

最近,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對於谷歌等巨頭的評價激起了業內好奇——

今天的谷歌是一家頗為平庸的公司,雖然搞出了一些很亮眼的技術,但對人的幫助來講,遠不像過去那麽大。谷歌最後一個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安卓,在安卓以後想不出貢獻了哪些了不得的東西。

百度從七八年前起,基本上屬於一個僵化的公司。百度的二號人物永遠是離職的,很多技術都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移動互聯網時代完全落伍了。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接連湧現,人們敬畏與質疑的情緒交替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永遠向前,如何拿到開啟另一個科技時代的鑰匙,是浪潮之巔的又一層追逐。

吳軍,這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博士,是谷歌中日韓搜索算法主要設計者、騰訊公司前副總裁,同時也是美國矽谷風險投資人、暢銷書作家,著有《浪潮之巔》、《全球科技通史》、《數學之美》、《大學之路》、《見識》、《態度》等書。

面對快速轉變的時代,不斷襲來的科技浪潮。他如何看待國內外巨頭的風起雲湧?如何看待科技趨勢?作為投資人,他又是如何抉擇?同時,面對不斷演化的科技,企業又該如何認清趨勢把握未來?近期,鋅財經針對以上話題與吳軍博士展開了一次對話,以下是對話內容。

時代變遷:光靠國內市場,很難再出巨頭

鋅財經:你說過很多企業輸給了時代而不是競爭對手,你認為國內頭部科技公司跟上時代了嗎?

吳軍:我以互聯網時代舉例,第一代互聯網企業是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和網易,但現在門戶時代過去了,他們的影響力也就沒那麽大了,隨後出現了BAT。不過在移動互聯網的轉折口,百度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我們今天想不到百度有哪些與移動互聯網相關的產品,騰訊和阿里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這個差距就拉開了。

除了軟體,還有硬體。在PC機時代,聯想的佔有率為全球第一,但PC時代過去後,聯想很難融入手機時代,這是基因問題。所以不能說公司CEO管理不善,或是其他原因,把公司搞垮了,而是他們自己時代過去了,輸給了時代。

鋅財經:7月3日,百度舉辦了AI開發者大會,現場展示了很多成果。你說百度沒趕上移動互聯網時代,那會趕上AI時代,實現反超嗎?

吳軍:基本不可能反超,不是說百度策略不對,而是公司永遠缺失二號人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很早就推出了掌上百度,那時候都沒有微信,但後來發展也都看到了。現在推出了AI產品,其實沒有太大意義,不如阿里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反欺詐來得更有成果。

鋅財經:你認為國內科技企業與國外最大的差異是什麽?會帶來哪些不同路徑的發展方向?

吳軍:中國一線城市的大企業,和美國企業的相似度蠻高的。我一直說騰訊與谷歌之間的差距,比中美之間的差距小很多。

中國有很多家族企業,但在新興行業裡,家族企業並不多,因為新興行業基本都是通過融資發展起來,所以企業在剛開始進行架構設計時,已經實行西方化管理,比如發放期權鼓勵員工。

唯一的差別,因為中國過去四十年發展迅速,所以機會比較多,企業更容易獲取紅利,這也是商業模式比技術創新更多的原因。今後隨著中國發展穩定後,紅利機會不多了,還是要踏踏實實做事情。

鋅財經:有個說法是,中國現在很多互聯網巨頭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之後可能更多是技術上的創新,對此你怎麽看?

吳軍:中國一直有技術創新的企業和複製別人模式的企業,比如華為一直是技術創新企業,也沒看出什麽商業模式。坦率來講,真正靠商業模式能夠走得很遠的企業,在中國不多。

包括像騰訊,也不太能說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企業,微信其實背後還是很多技術,它是一種新產品了,不完全是商業模式。阿里巴巴做商業模式稍微多一點,技術也OK。像小米這些,也真的不能算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

鋅財經:你認為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吳軍:我覺得國內企業會分化,在資本泡沫時期迅速拿到融資的企業,可能很快會被淘汰,但這不是壞事,只有這樣才可以把國內有限的市場、有限的資源,給到效益和技術等方面更好的企業。

說到困境,可能是以前比較容易獲取用戶,現在獲客難度大了。如果企業能夠提供用戶真正需要的商品或服務,獲客慢一點也無所謂,這樣反而走得更穩固點。

鋅財經:你認為國內企業往哪個方向走會更好一點?

吳軍:我覺得國內企業,我把它們分成兩代,騰訊、阿里巴巴以前那算是一代,後來媒體人起了個新詞叫新生代,基本上小米往後這一代叫新生代。

我比較看好小米、抖音等企業,因為他們有著不錯的國際化視野,在國內市場佔比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已經著手布局全球,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做得很好。這是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畢竟光靠國內市場,很難再培養出巨頭企業。

鋅財經:如何看待科創板的設立?

吳軍:之前A股上市,看的是過去,不看未來,只要過去業績達到了要求,就允許企業上市。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看未來,否則按國內標準,亞馬遜是上不了市的。設立科創板肯定是有益於企業的,但監管需要跟上。美國納斯達克形式能夠走通,實際上會倒逼企業不能表現不好。

一是美股有著強製的退市措施。2000年到現在,美國上市企業大概有4000多家,退市企業也有4000多家,這就是美國股市不斷成長的原因,把不滿足標準的企業全部淘汰。雖然上市門檻低,但退市也容易,只要達不到標準,直接退市摘牌。

二是有做空機制,我們現在只能看著股票漲,不允許讓它跌,這是不對的。這個社會上,或者說自然界更需要一些腐蝕者,清理乾淨這個世界。做空者就是股市的腐蝕者,只要企業快不行了,直接做空淘汰出去,將資源留給更好的企業。

投資:遵循趨勢,投給“變色龍”

鋅財經:你創辦了豐元創投,並且更關注早期項目,但早期項目風險性較大,如何保證投資回報率?

吳軍:第一是投人,一定要對這個人有把握才投,不要管項目。因為一流的人可以把二流項目做成一流,二流人肯定會把一流項目做成二流,甚至三流。所以創始人很重要。

第二做風險投資,肯定要制定嚴格規範,不能感情用事。我們的規範是不投一定需要國家補貼才能盈利的企業;不投回報周期太長的,比如生物製藥企業;不投夕陽產業。

原則上會投資符合技術發展趨勢的企業,而不是逆道而行的企業。同時對好項目,要堅決地追加,對不好的項目,要及時止損。

鋅財經:投資看人的話,會從哪幾個維度看人?

吳軍:最重要的兩個維度:誠信和有變色龍精神的人。目前我們投資了150個左右項目,大約10個項目失敗了,其中兩三個項目是正常失敗,但剩下來七八個項目,都是創始人誠信出了問題。

有些創始人一旦遇到一點不順利,就直接把企業關了,重新成立另外一家企業,再去找別人融資,這樣原先投資人的利益全給打水漂了。後來我們投資的時候,會找創始人族裔中的人來背書,因為我們投的企業大概有一半完全沒有中國人的背景,比如說我投資一個印度人的企業,我跟他們朋友圈子也不接觸,他把我錢弄丟了,他在他的朋友圈裡可以接著混,接著去融錢。如果有他們那個圈子的人背書,他把這個事做砸了,他在他的圈子裡名譽就壞了。

其次,我們會投有變色龍精神的人,因為企業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多次重大轉型,創始人能不能適應環境很重要。很多人過度相信自己的技術與經驗,這都可能出現問題。

鋅財經:對於剛出來的新興項目或新模式,很多投資人因為看不懂,斟酌再三從而錯過機會,你如何看待新興技術、模式與投資方在認知方面的差異?

吳軍:一開始看不懂沒關係,但不能天生拒絕。如果出現了趨勢,一定能掙20年的錢,半導體行業已經50多年了,互聯網也30多年了。具體到電商行業,前幾年大家都覺得到頭了,但還是出來了拚多多。所以一旦出現趨勢,會持續很長時間,不在於早一天晚一天,這些沒多大關係。

一般風險投資一輪的周期在七到十年,從企業剛開始獲得融資,到最後把錢返還給投資人,差不多需要十年。投資人不能說一定要趕風口,過了這兩年就沒機會了,這種不是投資,而是投機。

鋅財經:目前,很多投資人都在從消費互聯網轉而關注產業互聯網,你認為導致投資人轉變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看待產業互聯網?

吳軍:投資強調藍海市場,雖然互聯網發展快,但到今天都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2016年的時候,全世界互聯網產值才3800億美元,到去年大概能到4500億美元。

整個互聯網市場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太小,其中谷歌佔了三分之一,剩下來的阿里巴巴、騰訊、Facebook、亞馬遜、百度、今日頭條等公司佔了80%,所以整體市場很小。但電信市場,在2016年有3.5兆美元,雖然漲幅慢,但是整體市場大,這也是小米、OPPO、vivo等發展迅速的原因。

近幾年,投資人也體會到了這一點。我也提一個忠告,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完全是兩回事。比如消費者使用的是通用的互聯網,所有事情都能通過個人電腦或手機完成。但產業互聯網相當於ATM機,有三個特殊性,首先要與產業的核心業務邏輯一致,其次要有超級的安全性,最後產業互聯網要帶來業務延伸。

鋅財經:你如何看待創業公司不是被巨頭收購,就是在被巨頭收購的路上的說法?

吳軍:這種現象其實很正常,從投資角度,或者創業角度,只有兩個退出辦法,一個是上市,一個是被收購。少數企業才能上市,大量企業都是被收購的。矽谷每年平均有4000多家企業拿到融資,但通常每年上市的企業不到40家。每年矽谷大概會發生800到1000起並購事件,大部分企業的出路還是在被收購。

科技:短期會停滯,長期一定是疊加

鋅財經:當下湧現出很多技術名詞,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等,這些技術都是有價值的嗎?如何看待技術濫用的情況?

吳軍:技術都是有價值的,尤其人工智能在安防中的應用,進行人體標識後,對提升安保非常有效果。大數據也能準確做出預測,降低失敗的可能性。同時技術濫用的情況一定會發生,但這主要還是因為技術背後的人,而不是技術本身。

鋅財經:你認為現在積累的技術,能夠實現技術落地嗎?

吳軍:需要分開來看,一方面很多人低估了近些年來基礎研究的成就,另一方面具體到人工智能領域,我覺得把原先積累的科技研究用光了,今天人工智能的成就來自於深度學習,或者機器學習,但這些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了。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理論上並沒有做太多的工作,也沒有什麽突破,現在只是用得很好,而且在未來的一二十年,將會用得更好。但是基礎研究,可能還需要二十年以後,才能看到新的突破。

鋅財經:你在《全球科技通史》中提到科技是唯一可疊加式進步的動力,那麽這個動力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嗎?是否會在某個時間段出現停滯?

吳軍:科技在短期確實會出現停滯,尤其需要很長的基礎積累,才能看到技術的成果。但是長期看是一直疊加的。技術一旦出現,肯定回不去了,就像今天有了智能手機,不會再回到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

鋅財經:近期Facebook發行加密貨幣libra,怎麽看待加密貨幣?這會是一次革命,還是一次泡沫呢?

吳軍:我希望大家更多關注區塊鏈本身,而不是加密貨幣。對於這件事,中國關注程度比美國高的多,美國無非是多種協議裡多出來一種,但國內有點過度解讀了。而且坦率來講,Facebook發這個幣,讓大家成功接受的可能性不大。

鋅財經:區塊鏈技術是否會顛覆整個金融行業?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吳軍:我看好區塊鏈的發展,而且區塊鏈的應用實在太多了,不要太關注金融。我覺得可以解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比如通過區塊鏈進行藥品溯源,找出真藥假藥,讓每個人都能真正受益,技術才有前景。對大多數人真正有用的時候,這個技術肯定會發展起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