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發布:新生兒取名高頻字是這50個字

姓名,作為中華名文化的脈承之一,是人們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社會人文標識。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對規範公民姓名登記、傳承和發展中國姓名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警察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深入貫徹落實警察大數據戰略部署,推進人口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對14億戶籍人口的全生命周期、全遷移範圍的信息化服務管理。2018年以來,戶政中心依托全國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對全國戶籍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區)的姓氏、名字和新生兒姓名用字等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將2020年度全國姓名報告發布如下。

一、姓氏情況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中國姓氏龐雜繁多,據《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從古至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多達2.4萬個。這些姓氏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的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中,有的則經過世代傳承延續下來,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個姓氏。

(一)2020年“百家姓”排名

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與2019年相比變化不大。“王”“李”“張”“劉”“陳”依舊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總數佔全國戶籍總人口的30.8%。(表1)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並已經到警察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1003.5萬,其中男孩529.0萬,佔52.7%,女孩474.5萬,佔47.3%。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兒登記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萬人,最少的是“顧”,僅1.7萬人。(表2、表3)

(二)常見複姓

複姓,又稱複氏,指由兩個及以上漢字組成的姓氏,是中華姓氏中比較特別的一支。複姓的來源較多,如“太史”從官名而來,“令狐”以封邑命名,“東郭”根據居住地設定,其他還有源於職業、先祖名、族系、少數民族改姓或自創等情形。複姓雖然少見,但因其常被武俠小說或影視作品“偏愛”,大家並不陌生。目前,“歐陽”是第一大複姓,有111.2萬人。其他常見複姓人數為:“上官”8.8萬人、“皇甫”6.4萬人、“令狐”5.5萬人、“諸葛”4.8萬人、“司徒”4.7萬人、“司馬”2.3萬人、“申屠”1.9萬人、“夏侯”1.1萬人、“賀蘭”1.0萬人、“完顏”0.6萬人、“慕容”0.5萬人、“尉遲”0.4萬人、“長孫”0.3萬人。

(三)姓氏選取

《民法典》第1015條明確規定: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1)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親屬的姓氏;(2)因由法定撫養人以外的人撫養而選取撫養人姓氏;(3)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我國姓氏在數千年的歷史演進和民族文化積澱中形成了“子(女)從父姓”的傳統習俗,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特別是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實施後,子女隨母姓情形有所增加,隨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頻有出現。從2020年新生兒姓氏選取情況看,隨母姓與隨父姓的比例為1:12。

二、姓名情況

“名字所取,根於心意,沿於時尚,因時變遷”。每個人的名字都有獨特寓意,有的寄托了父母期盼,有的反映出流行文化,有的銘刻著鮮明時代烙印。

(一)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個名字

不同時代名字的變化,折射了經濟社會發展、生活水準提升和思想觀念革新。新中國成立時,為了紀念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時刻,很多男性取名為“建國”“建華”,很多女性選用“英”“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名裡“軍”“勇”“英”“麗”等比較常見,時代延續性較為突出。八十年代,人名裡很多選用“偉”“磊”“靜” “麗”,反映人們一心追求簡潔、平靜、樸實的生活心態。九十年代名字則注入了風雅的文化元素,“傑”“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選用。進入21世紀後,“濤”“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藝範兒”的名字大受歡迎。(表4)

(二)不同年代姓名字數長度變化

目前,我國除部分少數民族外,大部分人的名字多為二字(單姓單名)、三字(單姓雙名或複姓單名)或四字(複姓雙名),超出四字的比較少見。從不同年代看,三字姓名一直佔據主流。特別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宗族、家族姓名文化深入人心,取名字往往帶上標識輩分的字,因此二字姓名較少。改革開放後,現代文化思潮不斷影響著取名字的方式,輩分觀念逐漸被淡化,人們取名追求簡潔好記,二字姓名人數佔比由上世紀六十年代的7.6%增長到九十年代的27.6%。21世紀以來,隨著人口規模快速增長和人口流動日益頻繁,重名現象多了起來,為了降低重名率,三字姓名又逐漸增多,目前,三字姓名佔比超過90%,二字姓名佔比減至6.3%。四字及其他字數姓名雖使用人數較少,但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分別由上世紀五十年代的0.3%、0.4%提高到目前的1.6%和1.7%。

三、新生兒姓名用字情況

2020年是第一批“20後”誕生年,父母高興歡喜之餘最上心的莫過於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為有效降低重名概率,幫助父母給孩子取名提供參考,近年來,警察部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上推出全國人口姓名查重等便民功能,北京、吉林、黑龍江、江蘇、河南、重慶、四川、寧夏等多地警察機關還為群眾提供本地姓名查重服務。

(一)2020年新生兒名字使用最多的50個字

2020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50個字依次為“梓”“子”“宇”“辰”“一”等。與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受到新生兒父母的青睞。(表5)

(二)2020年男性新生兒使用最多的10個名字

2020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男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次為:“奕辰”“宇軒”“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與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圍並登頂榜首,成為男性新生兒父母起名的首選,“亦辰”“宇辰”“亦宸”也進入前十。(表6)

(三)2020年女性新生兒使用最多的10個名字

2020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女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次為:“一諾”“依諾”“欣怡”“梓涵”“語桐”“欣妍”“可欣”“語汐”“雨桐”“夢瑤”。與2019年相比,“一諾”“依諾”“欣怡”依舊位列三甲,“語桐”“可欣”“語汐”“夢瑤”進入前十。(表7)

四、姓名小知識

我國姓名文化源遠流長。在古代,“姓”和“氏”一開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那時隻知有母,不知有父,因此“姓”是“女”和“生”組成,上古八大姓“姬”“薑”“姒”“嬴”“妘”“媯”“姚”“姞”都從女旁,說明最早的姓是隨母姓。而“氏”則產生於父系氏族社會,隨著氏族規模日益龐大,為了便於管理便將一部分人口分出去,於是在“姓”的基礎上產生了“支脈”,稱其為“氏”。直到漢代,姓與氏才合而為一,並以父傳子的模式代代相傳。

在古代,“名”和“字”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人通常先有“名”,後有“字”,有的人還有號,所謂“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在我國傳統習俗中,“名”是嬰兒出生百日之後取定的。“字”則是出於避諱、尊重長輩的倫理需要而產生。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相輔相成,互為表裡。如屈原,字平,原為名,平為字,平與原二字相連。許多古人還有號,廣義的號有別號、綽號、諡號之分,狹義的號則單指別號。號有自取的,也有別人給起的。如蘇軾號“東坡居士”,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清末以後,尤其是新文化運動興起後,古人複雜的姓名字號作為封建文化的象徵,逐漸消失於歷史長河中。但古人姓名中蘊含的許多文史典故和傳統文化知識,對現代人們取名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警察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