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月談評論 | 莫讓優秀教師“薪火難繼”

教育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而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就是要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湧現的局面。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教師跟公務員一樣炙手可熱,即使是鄉村學校招教師,競爭也相當激烈。在北京,名校博士畢業生應聘中小學老師,比比皆是。想進入一線城市的重點中學,比到二線城市的重點大學還要難,“一崗難求”,教師崗位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我們也無奈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偏遠的鄉村,儘管近年來鄉村教師待遇不斷提高,但鄉村學校仍然面臨著人員不斷流失、教師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武漢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調查一個鄉鎮中心學校時發現,近5年來該校新招聘的鄉村教師流失率達45.5%,留下的一些老師在等待調走時機,處於“人在心不在”的狀態。

一個更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課外培訓的火爆和民辦學校的崛起,為一些公立學校的中堅教師、骨乾力量“逃離”提供了契機,一些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即使想當教師,也把就業的首選目標投向它們。

一方面是公立學校求賢若渴、真才難求,但不少人卻把學校當成“臨時棲息地”,對教師的職業缺乏心理上的認同,另覓高薪、另謀高就,有機會就跳槽。年輕的留不住,骨乾非要走,一些地方“招教難,流失大”呈上升趨勢。

另一方面是教師工作不易、壓力山大。尤其是中小學教師任務艱巨,起早摸黑,面臨唯分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頑瘴痼疾。除了背負巨大升學壓力之外,還要應付各種督導檢查,參加各種典禮、評比、運動會;提交教案、論文、隨筆等各種材料。中小學教師結構男女比例失調,“男教師荒”越來越嚴重。這是一種尷尬的現實,也是一種糾結的處境。

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可以說,只有把優秀的人才吸引到教師隊伍中來,教育才能看到希望,教育強國的名片才能擦得更加亮麗。

面對優秀教師“薪火難繼”的焦急與迫切,如何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怎樣從源頭提升教師行業的吸引力,追趕上時代的腳步?這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教育體系,彌補教師隊伍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缺口。

讓優秀的人願意從教,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頒布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讓人看到了破解“教師荒”難題的契機。

讓優秀的人願意從教,要讓教師生活有保障,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找準教師職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健全完善教師選拔、培育、管理、使用環環相扣又統籌推進的全鏈條機制;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形成優秀年輕教師不斷湧現的局面,支持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為學校辦學提供良好環境,把老師從無謂事務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

讓優秀的人願意從教,要推動教育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體傾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勵有志青年到農村、到邊遠地區為教育事業建功立業。加大對農村教育設施的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給予表彰、培訓等方面的優先權;增加職稱數量,使得年輕教師想到農村去、骨乾教師不想離開農村。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師節需要情感表達,更需要以時不我待的姿態,抓好教改突破口,讓優秀的人願意從教,讓好教師願意留下。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教育牽扯著方方面面,教育問題常常不是單個教育部門內部所能解決,讓優秀的人願意從教、讓好教師願意留下,任重而道遠。

來源:《半月談》2019年第17期 | 編輯:原碧霞

半月談評論員:沙磊

主編:孫愛東

編輯:張婉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