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農兄弟,王下七趕海?從“新土味”的興起看短視頻的機會

作者 |yushaozu 騰訊ISUX設計師

前言

小視頻是不是一定要文藝范和小清新?似乎並非如此。從2018年9月份爆紅網絡的“華農兄弟”到今年年初開始人氣暴增的“王下七趕海”,一種新的土味視頻正在快速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這類視頻著迷上癮。筆者有幸在早期就關注了華農兄弟和王下七趕海,親眼見證了他們在B站的粉絲數量從幾萬人暴漲到百萬級別的過程,一直想寫點什麽,如今終於克服拖延,以一個“新土味”視頻愛好者的角度,淺談這類視頻爆紅背後的原因,並從內容、平台和用戶體驗細節切入分析短視頻的問題點和機會點,歡迎大家拍磚討論。

從華農兄弟和王下七趕海的走紅說起

華農兄弟由劉蘇良,胡躍清二人組成,經常出鏡的劉蘇良是江西當地的竹鼠養殖戶,而“攝影小哥”胡躍清則負責攝影,視頻剪輯和運營,偶爾也會出境。

2017年10月,胡躍清找到劉蘇良組建了“華農兄弟“,開始一起合作拍攝視頻。他們早期視頻還只是摘摘果子野菜、喂喂竹鼠的日常。2018年8月23號這天,華農兄弟一口氣在B站投稿了10個視頻作品,視頻中的竹鼠,因為“打架受傷”“中暑了”“每天要吃3毛錢”“三天不吃東西”“抑鬱了”等理由,被華農兄弟以烤,燉,紅燒,叫花鼠等方式給吃了。

華農兄弟吃竹鼠的各種理由

這些套路新鮮有趣,於是有網友利用素材剪輯了“吃竹鼠的100種理由”視頻,製作了竹鼠相關的漫畫和表情包,瞬間刷爆社交媒體,微博最高單條視頻播放量達1300萬,接連四五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就在一夜之間,華農兄弟和他們的“竹鼠”成了B站,微博等平台炙手可熱的“網紅”。

網友製作的竹鼠表情包

華農兄弟走紅的速度有多快呢?筆者在8月底的時候關注了他們的B站账號,當時他們B站的粉絲數在5w左右,每個視頻的播放量在10w上下,但是,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的粉絲數量暴漲到100w級別,視頻一經投稿就迅速的達到百萬播放量,經常當選全站當日播放量的第一。截止發文,華農兄弟在B站的粉絲已達到了280.8w,有網友專門做了一個“華農兄弟”粉絲數量不斷攀升的視頻,火箭一般漲粉速度不禁讓人咂舌。

網友製作的“華農兄弟”粉絲數量變化

巧合的是,王下七趕海中的“老四趕海“和”漁人阿烽“也是在2018年9月份左右在B站開始投稿,他們的視頻內容主要以趕海(居住在海邊的人們,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塗和礁石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的過程),以及出海捕魚為主。2019年,越來越多的拍攝趕海題材的內容創作者不斷湧現,B站開始進入“大趕海”時代,除了上述兩位,還有“漁農小池”,“玉平趕海“”阿強趕海““三沙阿波”“海賊阿壯”等等,這些趕海人們被網友戲稱為“王下七趕海”,而“老四趕海“和”漁人阿峰“憑借著更優質的內容位列“王下七趕海”頭席,B站的粉絲數量也從年初的不到10w,增長到現在的接近50w。

“王下七趕海“成員

“新土味”視頻為什麽會火?

都市青年們愛上“新土味”

據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國城鎮網民規模為 6.07 億,佔比達 73.3%,,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 2.22 億,佔整體網民的 26.7%。這意味著,都市青年們仍佔據著中國互聯網的話語權。

在短視頻平台發展的這幾年裡,土味視頻的內容形式就已經發生了幾次轉變。在最初,土味視頻大多來源於短視頻或微博等平台,內容以尬演,社會搖,喊麥為主,雖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都市青年們仍然對之嗤之以鼻,大多時候是抱著獵奇,嘲諷的的心態觀看這些視頻。

緊接著,“野餐”系列視頻又風靡一時,以”野食小哥”“李子柒”“山藥視頻”為首的一眾內容創作者們,在山野林間,劈柴燒火淘米做。雖然拍攝環境足夠鄉土,但是視頻拍攝剪輯製作精良,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在迎合都市青年們的口味。

華農兄弟和趕海人所拍攝視頻,展示的是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比起“喊麥”“社會搖”的土味更加舒服親切,比起“野餐”“野食”的土味更加真實質樸,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清新的土味”。都市青年們身處大城市,每日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記錄農村真實生活的視頻,讓他們對田園生活產生了無限的嚮往,他們會為華農兄弟家鄉山上豐富的資源而感歎,為趕海人從石頭縫裡抓到一隻螃蟹而歡呼,這成了他們減輕壓力和焦慮的一種途徑。

短小精悍,適合下飯

當下用戶每日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高度的碎片化,除非身處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下(比如被窩裡),否則用戶很難去點開一個時長超過20分鐘的視頻並耐心看完。短視頻的優勢由此體現,華農兄弟和趕海人們所拍攝的視頻每集時長不會超過10分鐘,不會耗費用戶太多時間,能讓用戶有信心點開並看完,適用於消遣碎片時間。每集10-20Mb的大小,也讓用戶在通勤,排隊等非Wi-Fi環境下觀看起來沒什麽流量壓力,符合當下用戶內容消費習慣,也方便用戶進行轉發傳播。

形象鮮明,行為圈粉

2018年,有許多的當紅主播因為在公眾面前的發表不當言論導致被封殺。華農兄弟和趕海人創作的三農題材類型視頻,符合政府“返鄉建設美麗鄉村”的號召,相關部門樂於看到這種農村題材的視頻對社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除此之外,在視頻中,華農兄弟在野外大餐之後不忘滅火,收拾垃圾,看到樹上的鳥蛋也小心避開,而趕海人們抓到比較小的海鮮就會放生,在海灘上遇到垃圾會撿回岸上處理,這些暖心的行為在年輕網友群體中十分圈粉。這樣的內容創作者有著鮮明的形象和人格魅力的,加上他們也著重在評論中與網友互動,由此也俘獲了一大票粉絲。如今,各大視頻平台都在努力營造健康,良好的內容生態環境,他們正能量的行為也值得被作為平台包裝推廣的典範。

“華農兄弟”視頻中暖心的行為

有頭有尾,套路有趣

相較於如今短視頻平台15s時長的段子性質的內容,華農兄弟的每部作品的完成度比較高,不僅有竹鼠日常,還有摘野果,采山貨,抓魚等鄉村生活點滴,趣味十足。而真正讓他們爆紅的“竹鼠”系列視頻,每一集都有邏輯清晰的劇情,從開始的誇獎讚美,接著強行找理由,到最後的花式烹飪,這種轉折的套路雖然是固定的,但是每次奇奇怪怪的理由,以及竹鼠花式的吃法,還是會讓網友們“笑到頭掉”。竹鼠無辜可憐的形象更是深深打動著網友們的心,在螢幕前紛紛的大叫“竹鼠那麽可愛,一定要多加孜然”。

滿嘴騷話,造梗一流

華農兄弟和趕海人們都有不錯的造梗能力,視頻中華農兄弟常說的“很漂亮哦”“不如我們...”“中暑了”“這樣下去是不行的”,被網友廣泛傳播,並在其他up主視頻的彈幕中高頻出現。“漂亮警告”也被短視頻平台做成了直播間送禮道具。

華農兄弟也注意到網友們的喜好,在後期的視頻中刻意加大了反差和衝突,比如對黑鼠和白鼠的區別對待,黑鼠受傷了要被吃掉,白鼠受傷了會被治好,這些大型雙標現場給了許多網友提供了二次創作的素材,產生了“免死金白”“白色暖手,黑色暖胃”這樣的段子。

白色竹鼠出現時的彈幕

再看看“王下七趕海”,其中老四以騷話而出名,阿烽”發財了“”我呂兒又有口胡了“的口頭禪,也成了網友們快樂的源泉,這些有意思的梗,不僅刺激了用戶的討論和傳播,還形成了視頻創作者獨有的鮮明標簽,使內容創作者們有了更高的辨識度。

拍攝走心,後期給力

在眾多三農題材創作者中,華農兄弟使用了更專業的拍攝器材,甚至在一些鏡頭中許多鏡頭還用到了無人機,所以他們的視頻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畫面穩定性,極大的還原了鄉村風貌,觀感十分舒服。

華農兄弟中的“攝影小哥”胡躍清,自學視頻拍攝和剪輯,不斷的在琢磨怎麽把視頻拍的好看,為了產出高質量的內容,有些視頻要拍一百多個鏡頭,3分鐘左右的視頻要剪輯三五個小時。包括場景的選擇,鏡頭的切換,後期剪輯節奏都比較考究。在萬惡之源“竹鼠中暑”這一期視頻中劉蘇良提著竹鼠走向到菜刀案板的鏡頭設計,十分精彩。

而另一知名創作者“野食小哥”的更是憑借著高水準的拍攝和後期剪輯風格俘獲了超高的人氣,他的一期視頻中實現了分身同框的效果,創意和技術水準可以說與其他人拉開了幾個身位。

高水準的拍攝和後期剪輯的技巧雖然有更高的門檻,但是也更容易從眾多的視頻創作者中脫穎而出,通過有匠心的拍攝鏡頭和專業的剪輯手法讓觀眾感到新鮮和驚喜,從而吸引一批忠實的粉絲。

從華農兄弟,王下七趕海的走紅,“新土味”的興起,我們是否可以看到短視頻當下的一些問題點,以及未來的機會點呢?

短視頻的問題點

用戶日益增長的優質內容消費需求,與內容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矛盾

各大公司不斷推出的短視頻平台,讓用戶觀看短視頻的途徑也越來越多,短視頻內容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內容的質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內容同質化是當下整個短視頻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重複的段子和尬演內容著實讓用戶們有些倦怠了,用戶對優質內容需求日益增長。

然而,無論是MCN機構,還是個人創作者,都沒能同步的提升自己的內容生產力,他們大多缺少持續生產優質內容能力,加上平台對用戶“拍同款”的引導,使大多用戶選擇了“模仿”“跟風”這些低門檻的創作方式,這導致在某個時間段內,用戶在某個短視頻平台內看到的內容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相信在座的各位許多人都曾經歷過耳朵被“三、二、一,愛就像藍天白雲”統治的噩夢。

用戶日益增長的內容創作欲望,與拍攝剪輯技術低下的矛盾

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降低了視頻拍攝的門檻,也極大的激發了普通用戶們的創作欲望,“人人都是生活的導演”不再只是一句廣告詞,許多人確實也行動起來拿起手機拍攝,夢想成為一名粉絲百萬的vloger。但一個優質視頻的完成,不只是拿起手機隨意拍攝,還有鏡頭運用、文案撰寫、後期剪輯,添加字幕等工作環節。

許多內容創作者有許多好想法,卻沒有能將想法真正拍攝剪輯成片的技術,這導致他們創作的作品質量不高,自然也得不到觀眾的青睞。

時長限制:到底幾分鐘是最佳時長

如今,主流的短視頻平台,內容時長一般限制在15s左右,這樣的限制直接導致了內容創作的局限性,許多內容不能通過15s的視頻完整呈現,比如華農兄弟的創作的視頻大多時長為3-4分鐘,為了入駐短視頻平台,他們只能把原來的視頻剪切成1分鐘的版本,或者把視頻調成2倍速來播放,視頻的內容質量大打折扣,還有一些創作者則把一個長視頻拆分成幾段來發布,用戶不能一次性看完全部內容,觀看體驗十分糟糕。

可能是意識這一問題,許多短視頻平台開放了時長限制,一些上線了“完整版”功能,但這一入口十分不顯眼,為了讓用戶關注到這個小入口,許多視頻創作者需要在視頻中口頭引導用戶“點擊下方觀看完整版”,視頻的內容被進一步的壓縮。而讓用戶放棄原有沉浸式的瀏覽體驗,想必入口轉化率也不會很高。最嚴重的一點,用戶在觀看完視頻片段後,點擊觀看完整版,視頻仍然是從頭播放,體驗可以改善。

然而,視頻時長過長,對用戶而言也是一種壓力,短視頻內容的爆發,讓用戶養成了只有15秒耐心的習慣,如果視頻在前5s內不能吸引到用戶,用戶就會快速切換到另一個視頻,許多優質的視頻可能因此被埋沒。

皮尤研究中心早年研究YouTube上的視頻觀看數據,得出結論:最受歡迎的視頻長度在2.1分鐘左右。如今,又有人提出4分鐘是短視頻的最佳時長。用戶的耐心和內容的完整度,平衡點到底在哪,目前尚未有一個定論。

瀏覽體驗:豎屏和橫屏如何完美共存

隨著直播、短視頻的風靡,豎屏的視頻內容逐漸成為主流。豎屏的優勢是能突出人物,且大多為第一視角,讓用戶有更強的有代入感,沉浸感。豎屏內容的拍攝適用於低門檻的普通用戶,用戶可以單手握持進行拍攝,符合用戶平時使用的習慣。

手機拍攝的各種姿勢

雖然豎屏的視頻已經逐漸成為現在的主流,但是人的視野是橫向的,人們習慣從左到右看東西,長期的觀看豎屏視頻並不符合人視野習慣,所以豎屏其實是讓人來適應手機。

並且,相較於豎屏,橫屏的視野更廣,畫面更穩定,適合用於呈現更多的畫面內容。所以許多創作者和團隊,會使用相機等更專業的器材來拍攝橫屏內容。

但是,在一個沉浸的觀看feeds中,橫豎屏如何很好的共存呢?傳統的平台如騰訊視頻,內容大多以橫屏為主,而短視頻的內容則大多以豎屏為主,默認全屏展示。為了呈現的內容區域一致,傳統平台中的豎屏內容,和短視頻平台的橫屏內容,都需要截取展示,上下左右會有很寬的黑邊區域。還有一些視頻內容被多次截取,或90度旋轉處理後上傳,觀看體驗有待提高。

內容分發:創作者很難獲得曝光

對於短視頻平台而言,只需保持熱門的視頻內容持續吸引用戶就可以,至於是誰創作了這些視頻,平台可能並不太關心,這樣也導致了用戶對創作者沒有強關注的動力。我們可以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一些熱門視頻的作者,在進入他們的個人主頁後,會發現除了一條高讚視頻,其他內容的播放量就很少,粉絲也寥寥無幾。

對於視頻創作者而言,視頻內容需要上首頁推薦才能獲得曝光和流量,而流量的分發完全掌握在平台手裡,如果無法通過平台推送獲得粉絲,創作者的的創作動力會極大降低,這對平台的內容質量和多樣化其實有著重大的影響。

各短視頻平台效仿微博推出的“熱搜”,以及“DOU+上熱門”功能,實則上也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但用戶習慣了在首頁推薦的沉浸式瀏覽體驗,熱搜的轉化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內容變現:商業化路徑狹窄

目前短視頻主要的變現方式包括流量分成、廣告變現、內容行銷、電商變現和內容付費等。在一些頭部的內容創作者中,華農兄弟接到了一些廣告和代言,野食小哥,李子柒、美食作家王剛等則推出了自身IP的美食產品。還有一些簽約了MCN機構的創作者,收入稍微有點保障,但是對於更多的自發成長的視頻創作者來說,能真正實現商業變現的少之又少,他們必須持續的輸出優質內容才能為變現提供支撐,這無疑需要創作者投入更多的製作成本。

筆者關注的一個創作團隊“和之夢放送”,導演是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團隊致力於中日文化的交流,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一些住在中國的日本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的日常。視頻內容十分優質,但卻遲遲沒有找到很好的商業化路徑,加上平台對廣告內容審核的嚴苛以及平台對粉絲付費抽成的高比例。

但由於微信並非專為視頻設計的App,因此在觀看時缺失一些功能,如不像b站有彈幕功能等。最終他們選擇在微信公眾號上讓粉絲充值會員,以獲得在微信上觀看完整版本視頻的權限,在微信上觀看視頻沒了B站的彈幕內容和原生的播放體驗,引起了部分粉絲的不滿和流失。

短視頻的機會點

5G時代

用戶習慣和視頻內容的更多可能性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宣布發放5G臨時牌照,我國5G網絡的全面部署以及啟動。5G技術對視頻內容的推動將是最為直接的,更快的網速和更低的流量成本不僅會改變用戶的內容消費習慣,也會刺激創作者去生產更多豐富類型的視頻內容。

在4G時代,由於網速和流量成本的原因,許多視頻平台在非wifi環境下播放卡頓,或者自動壓縮視頻的清晰度以滿足播放的流暢度,而5G可以做到4K甚至8K視頻流的實時播放,視頻的觀看體驗將會得到巨大提升。

對於創作者而言,5G進一步降低了視頻製作上傳的門檻,更多像華農兄弟,趕海人一樣的鄉土原創視頻創作者會湧現出來,視頻的內容也會更加的多樣化。更多的新技術比如3D/AR/VR也將會應用到日常視頻的拍攝中,這這也讓視頻的形式充滿無限可能。

用戶下沉

關注小鎮青年和農村創作者們

從2016年開始,以一條、二更、日食記等等為首的工作室,以精致的畫面,考究的剪輯和優質的內容俘獲了一大批一、二線城市用戶的青睞,而小鎮青年和農村用戶群體所鍾愛的土味視頻、社會搖、喊麥等內容,則被主流文化貼上了惡俗、庸俗、無聊的標簽。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這道鴻溝正在逐漸被抹平,小鎮青年和農村用戶們有了更廣闊的表達平台和發言權利,他們有著旺盛的內容消費需求和創作欲望,他們創作的展示農村生活、農村食物、農村風俗民風等三農內容,同樣也受到一二線城市用戶的青睞,這些質樸的視頻讓習慣了“山珍海味”的他們嘗到了普通農家小菜的獨特滋味。

小鎮青年和農村用戶群體正在不斷的崛起壯大,平台真正去的去研究關注他們的喜好,滿足他們的內容消費需求。同時挖掘扶持更多的三農視頻創作者,中國幅員遼闊,有著豐富的地形地貌和民俗文化,相信這些創作們一定能創作出更多的精彩內容。

規範透明的工作室

給淘金者們賣牛仔褲

短視頻的火爆,讓許多農村創作者進入這一領域淘金,但是受限於拍攝剪輯技術等原因,他們往往不能生產完整度很高的視頻內容,而工作室的價值是給這些淘金者們賣牛仔褲。“王下七趕海”中的老四,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水準的漁民,是工作室教會他如何使用設備拍攝視頻,在拍攝完成後,他會把拍攝的素材打包發給工作室,由工作室負責後期的剪輯視頻,配BGM,配字幕,發布運營等環節,這也是許多三農創作者完成內容生產的標準路徑。

然而,在粉絲眼中,他們喜愛的創作者應該是草根的、質樸的,一旦與工作室掛鉤,就會讓他們聯想到“炒作”“推手”“造假”等負面詞語,所以創作者們對他們與工作室的關係也是諱莫如深,遮遮掩掩。在筆者撰寫本文期間,有一位粉絲在B站上爆料了老四被工作室壓榨剝削,收入分成不均的消息。導致一部分正義感爆棚的粉絲在集體聲討運營“老四趕海”B站账號的工作室,最終導致了“老四趕海”刪除全部投稿內容退出B站,留下了一臉懵比的46w粉絲們。

不論是爆料粉絲誇大了事實,還是老四確有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是創作者和工作室本應是互利共贏的關係,粉絲和工作室的對立,更多是工作室之前不規範不透明的操作造成的,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內容創作者們。

關注海外市場

讓老外也嘗嘗中國“土味”

在華農兄弟剛剛走紅的時候,有網友就把他們的視頻搬運到youtube,受到了海外用戶的追捧。類似的三農題材內容比如手工耿、美食作家王剛、山藥視頻在youtube上都有著不錯的播放量和評論數。

其中“山藥視頻”的意識十分超前,他在youtube投稿的每個視頻的都配有中英文雙語標題,這一舉措拓寬了他視頻的閱聽人,為他贏得了許多海外的粉絲,在山藥視頻的評論中,除了中英文,甚至還有阿拉伯、印度、俄羅斯等五花八門的語言,可謂是國內三農內容創作者走出海外的典範了。

還有網友把國外網友的一些評論翻譯並搬運到國內論壇,同樣也引發了熱議。網友們樂於看到走出國門的視頻內容受到外國網友喜愛,並由此產生民族自豪感。如今,在youtube上的三農題材視頻大多是網友自發搬運,閱聽人更多是留學生和海外華人,創作者們想真正走出海外,開拓海外觀眾,還需要專業外語人才的支持,這也是工作室或平台可以發揮想象的領域。

紅海之外

垂直類和興趣社群

如今,泛娛樂化的短視頻平台已是一片紅海,而垂直細化的科技、美食、教育、音樂、美妝、運動、民生、新聞資訊,生活,記錄,影視、三農等領域,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在內容垂直維度,許多熱門應用在產品內開辟了獨立的短視頻模塊,比如知乎視頻tab下是問答相關內容,網易雲音樂視頻tab下音樂MV和演唱會現場等等。但是仍有許多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垂直類App並沒有重視短視頻內容,比如主打美食菜單的“下廚房”,用戶創作的菜單仍為圖文形式。keep的用戶原創拍攝的健身教程視頻在社區力裡與圖文一起混排,用戶沒有得到沉浸式的視頻瀏覽體驗。

在用戶垂直的維度,可以更精確地定位閱聽人用戶,專注為他們生產並提供內容。比如愛奇藝專門推出了面向老年人的短視頻App“錦視”,使用了老年人喜歡的中國風設計風格,信息層級簡單清晰,字號、按鈕、圖標都做了加大處理,讓老年人更便捷的使用,App內容也是以廣場舞、養生保健、棋牌娛樂等為主,受到老年人群體的喜愛。

垂直類視頻產生的內容十分精準,閱聽人定位精確,用戶有著相似的標簽和興趣,內容的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具有很高的互動性和黏性。比如在美食短視頻垂直領域,用戶往往會給自己打上“吃貨”的標簽,對美食教程和探店類的內容有著強烈的興趣,美食與電商有高度的重合,美食創作者的帶貨能力不容小覷,加上本地餐飲商家有推廣的需要,美食短視頻成為最好實現商業變現的品類之一。

平台和機構

正向引導、撮合人氣IP

網絡是一個放大鏡,一些不當言論往往會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短視頻平台和MCN機構應給創作者正向的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內容的規範化、規模化和健康化。如今內容創作者數量眾多,想從其中脫穎而出,必須要有獨特的風格,鮮明的性格和形象,平台和MCN機構可以幫助創作者尋找自身定位,塑造人格魅力,打造獨特形象,規避雷點,由此創作者才能健康發展,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實現真正的良性的循環。

平台和機構同樣也要幫助創作進行精細化運營,比如對旗下當紅IP的撮合,華農兄弟在走紅之後,又與美食作家王剛、郭傑瑞、山藥視頻等知名創作者一起合拍視頻,而郭傑瑞在最近的幾期節目中,也和阿烽一同出海打魚,在各自粉絲圈中又獲得了一次大範圍的傳播。

傳統的情景喜劇向來有邀請大牌嘉賓客串的傳統,這些大牌嘉賓往往能給觀眾帶來成倍的驚喜,兩個人氣IP同時出鏡,能把IP的影響力擴大化,實現兩個IP粉絲互相引流,也更具話題性。

創作者們一同拍攝視頻

商業變現

更自然的行銷形式

如今,內容創作者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平台補貼分成,內容付費,承接廣告,電商導流。其中承接廣告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創作者們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傳統的視頻平台中,廣告常常以banner、彈窗、視頻前/後貼片等形式存在,用戶對這些廣告形式或習以為常,或深惡痛絕,效果並不理想。而在短視頻平台中,廣告行銷擁有了更豐富的玩法和表現形式,包括視頻信息流,內容定製,品牌植入等等。這些新形式的“軟廣”,用戶的接受度更高,轉化也更為自然。

野食小哥在一期視頻使用了一個日式燒烤爐,雖然他本並沒有任何打廣告的意圖,但是有網友們卻被這個精致小巧,使用方便的燒烤爐所吸引,紛紛在彈幕和評論中求問燒烤爐的購買鏈接,視頻播出後,淘寶上也很快出現了許多“野食小哥同款燒烤爐”。可見一個KOL的帶貨能力有多麽強。

越來越多的品牌看到這方面的潛力,開始尋找與自己品牌特性貼合的KOL進行廣告內容定製,由此創作出了許多精彩的廣告視頻內容,觀眾們直到視頻結尾,才知道是為哪個產品拍的廣告,恍然大悟之餘也對產品留下的深刻的印象。這對品牌、創作者和用戶來說,是一個“三贏”的廣告形式。

隨著短視頻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短視頻玩法被推出,未來也有可能出現更多更新更好的廣告行銷形式,屆時創作者們將有更大的空間來發揮自己的創意,獲取更高的收入回報。

用戶體驗

內容之外的發力點

內容為王的時代,短視頻平台之間的產品設計差異,用戶體驗細節的差距好像也越來越小,但這不代表用戶的訴求和體驗可以被忽視,對與短視頻的用戶體驗提升,有哪些方面可以著手呢?在這裡筆者大膽提出一些假想。

1. 更好的瀏覽體驗

進入5G時代,隨著下載速度的提升和技術的變革,無論是在Native App中,還是在Webview(如微信公眾號文章)中,用戶都應獲得一致的視頻瀏覽體驗,比如非Wi-Fi環境下內容的清晰度,視頻的加載速度,自動播放和斷點續播的能力等,甚至還可以支持快速空降高能時刻,以滿足部分“沒有耐心”觀看完整視頻的用戶。

當下,因為無法判斷用戶所處的環境是否適合播放外放聲音,大部分短視頻應用粗暴的採用了視頻默認靜音播放方式,甚至在用戶佩戴了耳機的情況下還是如此。在未來,手機或應用是否可以智能識別用戶觀看視頻的周遭環境或時間段,並決定視頻是否默認靜音播放。

在同一個視頻feeds裡,橫向視頻和豎向視頻可以更好的共存,比如針對性的全屏切換方式,橫屏內容旋轉螢幕,豎屏內容直接向下展開,以達到最好的觀看效果。

現在在視頻feeds中,若要瀏覽同一作者的所有視頻,需進入作者的個人主頁,跳離了原有的瀏覽列表。是否可以豎滑切換不同作者視頻,橫滑切換同一作者的視頻,以達到更自然更沉浸的切換瀏覽體驗。

2. 更新的互動形式

當下短視頻平台主流的互動形式仍是評論、彈幕這些文字內容,所傳達的情緒有限。用戶在瀏覽視頻時往往也有社互動動的需求,我們可以經常看到B站“xx位在線的小夥伴你們好”的打招呼彈幕,或是一個人在看視頻或直播時,遇到笑點或槽點,會想要跟好友一起分享。然而,無論是觀眾與創作者,還是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不應局限於文字,也可以是標簽,圖片,表情包,甚至可以是視頻。

想象一個場景,同時在線觀看同一個視頻的用戶,可以調起前置攝影頭,以直播小窗的形式顯示自己當下的畫面,每到笑點時大家一同大笑,每到槽點時大家一同吐槽,想必會給用戶帶來一種全新體驗。

3. 更好的內容創作工具

在微信公眾號自媒體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公眾號樣式模版網站,讓零基礎的人也能編輯出排版精美的公眾號文章。

而今進入短視頻全面爆發的階段,各類短視頻工具類產品也隨之被大量推出。

面向眾多的零基礎用戶,工具類產品當前的目標仍然是降低短視頻後期剪輯製作的門檻。

淺顯易懂的模版教程,一鍵生成視頻等功能,讓用戶能快速的創作出觀感不錯的視頻。

對於垂直類的短視頻平台,其用戶更加細分,則可以做針對性的濾鏡,貼紙,特效等,比如運動類短視頻,可以做示意肌肉部位的特效,讓用戶了解到當前的動作會鍛煉到哪塊肌肉。

4. 防沉迷機制

豐富的內容讓許多用戶每天在短視頻上消耗的時間不斷增多。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一些短視頻平台app內無法看到系統時間,於是用戶在不斷的刷視頻中失去了時間的概念,往往在退出app後才發現幾個小時過去了。

沉迷短視頻的弊端初見端倪,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沉迷問題,並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一種現象。平台不該一味的追求用戶使用時長,應該建立有效的機制幫助用戶合理規劃觀看視頻的時間,如此才能實現良性的持續發展。

結語

在興起的短短幾年時間裡,短視頻已經改變了許多國人的生活方式,許多網紅出身草根,在機緣巧合下一夜爆紅,又有很多網紅在一夜之間熱度悄然退去,不變的是用戶對內容的消費和創作的熱情。

短視頻不一定都要是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精致的美食分享,高端的生活日常等等這些看起來陽春白雪的內容。中國幅員遼闊,有豐富的地理地貌和民族風情,仍有許多像華農兄弟,趕海人這樣的鄉土內容創作者,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在未來,必定會有更多的草根創作者湧現,他們也將會帶來更多元化的短視頻內容,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為這些心懷夢想的人創造一個更好的舞台。

-- END --

我好看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