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媒體:醫保採購能否壓低藥價,採購量是最大變數

《財經》記者 辛穎/文 王小/編輯

“新的藥品採購政策變化來的太快、太猛,市場還沒有準備好,有些不知所措。”9月16日,綠葉生命科學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殿波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道。

這一變化,指的正是最近在醫藥行業引起熱議的藥品“帶量集采”。微信公號醫藥報報導,9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主導的藥品試點聯合採購在上海召開座談會,據流出的計劃在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試點“帶量採購”,同時公布第一批帶量採購清單的33個品種、品規和採購數量。

此次“帶量集采”與以往省級集中招標採購最大的不同在於,是由國家層面主導,建立在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基礎上進行的。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陳昊向《財經》記者介紹,以往的帶量採購大多是區域內覆蓋全品種,有可能出現藥品品質不夠好但價低者得的情況。而新的“帶量採購”候選藥品全部通過國家藥監局的一致性評價,聯合11個城市的藥品採購量來向企業購買。

雖然“帶量集采”試點方案仍在討論階段,投資市場卻迅速產生反應。據《證券日報》報導,9月12日,行業153家公司股價下跌,恩華藥業、泰格醫藥、華東醫藥、康泰生物等公司股價跌幅超5%。9月13日,行業124家股價出現下跌,其中7家企業跌幅超過5%。

西南證券醫藥分析師陳鐵林對《財經》記者表示,從長期看,仿製藥必將會回歸製造業的屬性,毛利率下降,淨利潤率下降。

多位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指出,相比於降藥價,企業更多的擔心在於如何保障採購量?

根據網絡流出的會議記錄顯示,此次帶量集采的採購量根據試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至70%來進行估算,確保 1 年內完成合約用量。剩餘用量的30-40%,各醫療機構仍可採購省級藥品集中採購的其他得標、掛網品種。

“帶量採購的初衷是好的,但沒有企業會做虧本的生意,如果藥企按照協定降價,其期待是醫療機構能夠按照協定完成採購量,這也是對國家醫療保障局能否負責任地發揮最大集團採購方作用的最大考驗。”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對《財經》記者說。

貝達藥業副總裁萬江向《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致力於將藥品普惠到每一個最基層的最貧困的農民肺癌患者手中,讓最需要的農民也能享受國產創新成果。現在我們在大城市大的公立醫院已經可以實現藥品供應,那麽通過醫保全覆蓋和醫保產品帶量採購,我們的藥品能不能下沉到基層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和縣域醫院就變得至關重要。”

對於採購量的擔憂不無道理,陳昊指出,完成採購量受到兩方面的考驗:

第一關在各地醫保部門。雖然承諾醫保基金劃撥專項款用於採購,甚至表態可以預付撥款30%,但是在11個試點城市中,只有上海此前就是由醫保部門做採購,而大部分城市此前的採購由衛生部門完成,現在慢慢轉變,各地醫保基金情況也不均衡,是否都能夠承受並很好地落實是存疑的。

第二關是在醫療機構層面。醫療機構作為資訊優勢機構,有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如果其堅持使用此前慣用藥品,也很難認定這就是有問題的,很有可能有醫院並不接受帶量集采得標藥品。

其實為了保證採購量,試點方案也提出了一些行政懲處措施。對於不按規定採購、使用的醫療機構,在醫保總額指標、地方對公立醫院改革的獎補資金、醫療機構等級評審、醫保定點資格、國家及地方重點專科評定和覆核、醫療機構負責人目標責任考核中予以懲戒。

然而這些限制措施最終能否發揮實際效果,還要在一定時間的具體執行過程中觀察。

劉殿波認為,藥品行業的改革接下去不會一帆風順,還是要在經歷一些波折後,才能走向最終正確的軌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