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所謂高情商,其實就是好教養

這兩年,我迷上了看《爸爸去哪兒》這類親子帶娃綜藝,畢竟作為吃瓜群眾,強勢圍觀一下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麽被帶大的,當真是其樂無窮。

六七歲左右的孩子,大多處於“熊孩子”階段,身上的槽點特別多。但去年陳小春帶著兒子Jasper上《爸爸去哪兒5》的時候,卻意外收獲了清一色的點讚。原因很簡單,Jasper實在是太暖了。

節目開播第一集,有個橋段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暴脾氣的山雞哥在旅途中,經常生氣發火。甚至有一次在和兒子一起做任務的時候,因為Jasper走路慢悠悠、東張西望,就衝他吼了一聲“哎,快點!”

但令我震驚的,是Jasper的反應。他不僅沒有大哭,也沒有被嚇到,而是用一句話搞定了怒火中燒的爸爸。Jasper拿出喇叭說:“你能不生氣了嗎?”,這個時候陳小春的怒火瞬間被熄滅,認識到自己之前的態度太差了。

別看這麽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展現了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

Japser對父親的情緒變化的認識是非常清楚的,並且也在積極的尋找解決這些情緒的方法。他會和爸爸溝通,甚至會拿揚聲器溝通,當爸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深感愧疚的時候,他會說沒關係,順便來個摸頭殺。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輕鬆就把脾氣火爆的爸爸搞定了。

可見,Jasper的暖並不是簡單地對別人好,更重要的是,他能迅速分辨出別人的情緒狀態,並及時給出很恰當的回應。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謂的情商很高的最初的樣子了。

為什麽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其實,“情商”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概念了,現在國際上更流行的說法叫做:社會情緒能力(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社會情緒能力包括正確地評價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激勵自己、了解他人情感、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五個方面,一個人的一生過得快不快樂、幸不幸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這五個方面。

社會情緒能力貫穿了一個人的一生,從家庭的小環境到社會的大環境,無一不需要這種能力:

與父母長輩、兄弟姐妹和同齡人愉快交往的能力。

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不同場合都有適宜的言談舉止的能力。

積極認識自我、樂觀面對挫折的能力。

理解他人感受、與人合作、有效溝通的能力。

也被叫做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而且,社會生活是人之為人的必須,因此懂得如何與人交往,也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關鍵。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情商這種所謂的“軟實力”,在美國排名頂尖的教育學院,教授為了向即將成為幼稚園老師的學生們強調社會情緒能力的重要性,放過這樣一張圖:

事實證明,高品質的學習環境+兒童早期社會情緒能力,是孩子適應學校生活並獲得學業成功的基礎。而且,人的腦部結構風格在5歲以前已經完成90%, 所以5歲以前接受的東西,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因此,培養社會情緒能力也是越早越好。

話說回來,那些社會情緒能力沒有得到足夠鍛煉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和成人以後,也更容易出現抑鬱。官方數據顯示,大約100個中國人中,有3-5個人患有抑鬱症。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2016年對成都市中小學做的抽樣調查,顯示2%的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

或許,社會情緒能力的培養,真該提上日程了。

高大上的社會情緒能力能培養嗎?

早在1995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就出版了《情商:它為什麽比智商更重要》一書,其中就提出了性格的重要性,並指出培養性格的技能是可以教授的,引起公眾對社會情緒學習的巨大關注。

這裡就要提出一個新的概念:社會情緒能力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它是由被譽為情商之父的丹尼爾·戈爾曼和琳達·蘭提爾瑞等人組建的國際性機構CASEL(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促進社會情緒能力學習合作組織)於1994年提出的,目前是國際上比較系統的情商課程之一。

先用一個3分鐘動畫,讓大家了解一下:什麽是SEL社會情緒能力學習?

如果說情商(EQ)是一個名詞,那麽SEL就是指培養一個高情商的人的過程。研究發現,接受SEL的學生學習成績提高了11%;破壞性行為大為減少;情緒困擾問題減少。特別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這一效果更為明顯。

那麽,社會情緒能力學習(SEL)到底包含哪些技能的訓練呢?閱讀菌找到了一位正在第一線為青春期孩子教授SEL課程的神秘大咖——Joy老師。

身為啟行U-Motion國際青年營的課程主管,Joy告訴我,SEL旨在提高孩子識別並管理情緒、培養同理心、與人融洽相處、解決問題等等技能。

舉個例子,大家對“同理心”的概念可能已經比較熟悉了,它指的是一個人能夠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並且做出決策的能力。Joy老師告訴我,“同理心”是SEL中最起初的前提,因為如果一個孩子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並且隻按自己的偏好來做決定的話,那他在與別人社交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障礙。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就連“做決策”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情緒能力。舉個最簡單的的例子,今天你選擇和誰一起吃飯、吃什麽東西,這背後就牽扯到了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

如此看來,社會情緒能力實在是一種孩子每天都要用到的實用技能,不學不行。

社會情緒能力高的孩子有多厲害?

文章開頭的時候,有提到陳小春的兒子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大暖男,如今看來,他的討喜就贏在了社會情緒能力上。仔細回想一下,生活中那些情商高的孩子,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

1.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面對各種人際關係的衝突的時候,他們會去更加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來避免過激的衝突。

2.保持底線和原則

但當他們如果面臨觸及原則的問題時,他們也會更加堅持自己的底線,跟他人做合理的對峙和爭辯,來維護自己所持的信念。

換句話說,他們懂得自己想要什麽,也知道可以通過什麽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時,他們也不會以犧牲人際關係為代價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3.靈活地適應環境變化,調節情緒

這並不是說他們善變,而是他們能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要求其社會角色發生一定的轉變,並且能夠迅速調節自己的情緒,來進入到新的角色之中。相反,社會情緒能力不強的孩子,就容易陷在過往的角色裡走不出來,無法面對新的挑戰。

4.擁有成長型思維

這是近兩年炙手可熱的一個概念。許多孩子,自身實力一般,但他的逆商很高,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在面對逆境時,不消極對待,而是積極地去尋找資源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從而反敗為勝。

這更像是一種思維模式,而體現在社會情緒能力上,其實就是一種管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讓身邊的資源為自己所用,為自己的成長賦能。

很顯然,這種能力在學習中也很受用。有些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平平,但他沒有選擇輕易放棄,而是經常請教同學和老師,正所謂勤能補拙,久而久之他的學術成績也提升了。

尤其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家庭和社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孩子要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如何平衡自己對學術以及其他事情的要求,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如果是不具備成長性思維,社會情緒能力較差的孩子,一旦成績變差,或是一次考試發揮不佳,都有可能陷入巨大的焦慮之中,反而心理防線非常容易崩潰。

那麽往遠了說,未來他們會面臨更多抉擇,比如說高考,又或是選擇自己的專業和職業的時候,勢必會遇到更多挫折,而到了那時候試錯的成本就太高了。因此,在童年時積累起來的這種控制情緒、釋放壓力的能力,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最適合發展SEL的地方居然是它?

說了一大堆證明,社會情緒能力的重要性,大家一定很關心如何培養的問題。

其實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做父母的是可以通過一些點點滴滴的碎片時間,從一些細節之處去培養孩子的情商的。但別忘了,社會情緒能力的關鍵在於人與人的交往,它和搞學習不一樣,可以悶在書房裡閉門造車,SEL如果缺少了“人”的環境,卻是萬萬培養不起來的。

這不暑期剛過,我倒是覺得營地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夏令營是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沒有了手機的誘惑、繁忙學業的煩擾,卻多了一大堆同齡的小夥伴陪在身邊,這不正是一個學習人際交往的最佳練習場嗎?

當然了,SEL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自由地交朋友那麽簡單。

要知道營地教育和平時學校教育最不同的一點,就在於它比較提倡一種“體驗式學習”。就拿“角色扮演”來舉例吧,它是真正意義上轉換角色,從他人的角度來了解一件事情是有多維視角的。

為什麽採用體驗式學習而不是在課堂裡說教,來培養社會情緒能力更科學呢?因為,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說,孩子的大腦中主管邏輯思維能力的區域,是在青春期靠後的時期才開始逐漸發展成熟的。在此之前,孩子會對於音樂、繪畫、戲劇、舞蹈這種更直觀、更具有互動性的活動產生更深的感觸,也更容易產生教育的意義。

我們常常說,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其實也是這個概念。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大人和他們講什麽都聽不進去。但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角色扮演的機會,讓他們嘗試當一把熊孩子的父母,或許是個很不錯的方法。

比如,可以設定一個真實的矛盾環境,然後分配給孩子一個和自身截然不同的角色。此時,孩子會發現,從前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當他們成為了家長,就產生了不同的思考方式。當他們離開角色扮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時候,會回憶起當時的思維模式,從而移情到現實生活中,到了那個時候,他就比較容易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出決策了。

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往往在一個班級或年級裡最受歡迎的“人氣王”,拋開他的某項特殊才能不提,他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於人交往時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幾乎和任何類型的人都能順暢地溝通,並且情緒穩定。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雖然我們總覺得青春期孩子是最讓人頭疼的,當其實在他們的內心,煎熬的程度並不亞於大人。學術的壓力、兩性交往的壓力,都急需釋放。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善於釋放壓力的。與其自己死扛到底,懂得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才是真正智慧的表現。

就像Joy老師說的那樣,那些一流名校所看中的孩子,不一定是學習成績最最拔尖的,但他們一定都有非常穩定的情緒狀態,最重要的是,他們善於去鏈接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成為自己心中的樣子。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不妨和Ta一起試著學習一下如何管理情緒。從小做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一定會展現出成效來。還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青春叛逆期,親子大戰一觸即發,也別慌別躁,可以嘗試一下營地教育這種方式,和同齡人在一起,模擬真實的人際交往困境,孩子的心門或許會打開,長久以來積累的壓力得到釋放,Ta會慢慢渡過人生這段最焦躁,卻也是培養終身幸福力的最佳時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