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厲害了!北理工首顆衛星發射成功

今天(7月25日)下午13時,“北理工1號”衛星搭乘星際榮耀公司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距地面300千米的地球軌道,一個半小時後,衛星成功傳回信號,標誌著由北京理工大學研製的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在浩瀚宇宙中自此有了一顆來自北理工的科學之星。

“北理工1號”衛星,代號為BP-1B,是由北京理工大學作為總體研製部門,與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作為北理工新技術驗證系列衛星的第一顆,該衛星直徑為500毫米,質量為3千克,發射軌道高度300千米,傾角為42.7度,與載人飛船軌道傾角一致。

展開帆球的“北理工1號”在軌飛行效果圖。

作為一顆科學技術驗證微型衛星,在稀薄大氣作用下,這顆衛星的軌道壽命約為7到10天。在本次發射任務中,“北理工1號”衛星將完成兩項具有創新性的科研驗證任務,帆球技術和新型空間電台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內第一次在太空發射任務中使用和驗證空間帆球技術。帆球技術及基於帆球的柔性輕型航天器技術,是將柔性材質的航天材料以折疊方式存放於衛星艙內,當衛星正常入軌之後,釋放柔性材料並展開膨脹成為球狀,球狀結構的體積大於衛星數倍,如同為衛星展開一面“風帆”。

在空間中展開的帆球,可以作為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也可以作為衛星通信的大型天線。

帆球概念由長期開展深空探測研究的北理工首先提出,並進行了大量設計和分析工作,同時積極探索與其他柔性技術的結合設計,與航天五院510所聯合研製。北理工及其合作夥伴目前已經在柔性薄膜球體展開技術、柔性電池片技術、柔性電纜技術等帆球技術和空間應用領域取得突破,這些都將在本次發射任務中進行驗證。未來,帆球技術將直接服務於小天體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

“北理工1號”衛星發射組合體。

除此之外,在本次發射任務中,“北理工1號”衛星還將驗證帆球鍍鋁表面和非鍍鋁表面的太陽光壓反射特性,以用於低軌空間碎片減緩研究和大氣密度模型反演等。國家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館作為項目合作部門,將開展空間碎片減緩研究和天文攝星活動。

“北理工1號”衛星上搭載的新型空間電台也將向全世界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提供衛星信標和通聯平台,無線電頻率為UV頻段,上行145MHz,下行435MHz,北理工等高校大學生將參與發射後的無線電通信實踐。

北理工黨委宣傳部供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