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紅人之父陳文令:他再紅我也不會成為他的奴隸

這是Figure的第167支

原 創 視 頻

陳文令,雕塑家、藝術家,代表作品《紅色記憶》系列、《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世外桃源》等。

2018年10月2日,廈門超曠美術館

雕塑家陳文令盤腿坐地上,指導工作人員將起重機上的石塊轉移到佛像面前時,巨大的石塊忽然滑落,狠狠地砸向陳文令身邊不足一米的地面,整個美術館為之一震。

這是陳文令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揚起的灰塵很快散去,眾人圍住離石塊最近的陳文令,詢問他是否受傷。他擺了擺手,用濃重的閩南腔喊道:「我沒事啦,我哪裡會死,我最精明了。」說完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繼續投入到個展的緊張布置中。

此時,距離他闊別廈門17年後,回歸故裡首次舉辦的大型個展開幕,只剩不到48小時。對於曾經兩次闖過鬼門關的雕塑家來說,已經無暇顧及這種致命的「小意外」了。

2001年底,陳文令在廈門珍珠灣海灘舉辦「紅色記憶」小紅人系列展覽,在藝術界一炮而紅。二十年間,他的小紅人在國際國內各大藝術展展出,成為中國最具標誌性的雕塑作品之一。作品《笑傲江湖》被馬雲收藏,佇立在阿里巴巴總部門前,彎腰笑著俯瞰眾生;《童年》、《遊戲》、《世外桃源》等作品被香港大藏家黃建華收藏,置於北京僑福芳草地門前,成為地標性雕塑……

從1998年陳文令做出第一件小紅人到如今,已經過了整整二十年。

三姓家族

出身閩南的陳文令,祖上三代的家族史充滿了中國近代特有的傳奇性和時代感。

80多年前,陳文令年僅16歲的祖母嫁入陳家。一年後,陳文令的祖父漂洋過海到南洋當苦力。雖有「廝守終身」的海誓山盟,但遭逢日本侵略東南亞,夫妻二人音信全無。最終,在苦等生死未卜的丈夫十幾年後,陳文令的祖母等到了祖父在南洋結婚生子、落地生根的消息。

「我奶奶當時很絕望、很無助,後來就抱養了我的母親。」陳文令的母親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因為父母生下了這對雙胞胎姐妹無力養育,就把其中「更有靈氣」的一個小孩賣給了陳文令的祖母,「把母親養大之後,我奶奶也老了,不想再嫁了。母親一直陪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

在這樣的情形下,陳文令的父親出現了。他來自地主家庭,解放之後家產全部充公,家徒四壁,娶不到老婆,於是入贅陳家。三個不同姓的人終於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經歷半個多世紀,生兒育女,開枝散葉。

陳文令經常說祖母對自己的影響不亞於母親。「我奶奶沒讀過書,但她在廈大當過7、8年保姆,所以她經受過這種文明的熏陶。她用那些樸素的品質來教誨我們,用幾十年死守這塊土地,把我們這些孩子養育大。」

「我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村裡一個孩子跟我約好從此不讀書,在溪裡面抓魚。奶奶抓著我,一直追我、打我,說你如果不讀書這一生永遠沒出息,我記憶特別深。後來我去複讀了,如果我當時真去溪裡面抓魚,可能這一生就是完全另外一種情形了。」

一座雕像

閩南人家人人尊崇的關公像,成為幼年陳文令的藝術啟蒙。「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在11、12歲的時候,我們那裡做佛像、修寺廟。當時在我看來,寺廟就是一座美術館。我就弄一堆泥,也去做一個關公像。」

陳文令做雕塑的興趣遭到了父親的反對,被視為稚童對於神像的挑釁和不恭。「但他越反對,我越喜歡。很任性,做了好幾回,還召集小孩子們一起做關公像。」

幾十年後,已經成為中國最知名的雕塑家之一的陳文令,想為年近百歲的祖母雕塑一尊塑像,留作家族的紀念。「我奶奶很艱難地說:‘我一個老太婆,你給我做那個像沒什麽用,你給家廟裡做一個關公像吧。‘我當時不以為然。」

2016年,陳文令的祖母去世,對他的震動很大,他覺得「這個像不能不做,不做就辜負自己一百歲的奶奶,說不過去」。

創作關公像的過程一波三折,這與家鄉的習俗息息相關。「我們那的關公像很複雜:關公拿著刀,刀頭對準哪一家都不對,周圍都是房子。(對著的)那家死了一頭豬、一隻鴨,都會找我麻煩。我就把關公像上面雕了一只和平鴿,意思是這位關公雖然善武,但是祈求和平。村民說這樣可以,你對著誰都可以。」

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隻給傳統的關公像加上一只和平鴿,還無法滿足陳文令的創作理念。「我後來就在關公後面做了一個小紅人,這個小紅人就是我,我手上拿著書。我奶奶就是這樣教我們:要忠義,要對父母孝敬。我在裡面隱喻了我個人的命運。」但村民卻無法接受這個「裸體」的小紅人,幸好陳文令找到了折中的解決辦法:「給這個佛像開光的時候,我說我(注:指小紅人)的眼睛閉起來,你給關公像開光就行。」

在村民們的建議下,陳文令還給關公像邊上雕了一隻「招財進寶」的蟾蜍。「農民很務實,他說你這個像能文能武,不會賺錢有什麽用?農民把美好的信念都寄托在神明上邊,所以我做了一個蟾蜍,放在關公的一本書下面,從那邊跳下來。」

當代藝術的思辨與傳統的閩南風俗產生激烈碰撞,沒有禁錮陳文令去創作這件特殊的作品,反而為它增添了一種傳奇色彩。

關公像裝好三個月之後,距離「蟾蜍」最近的一家人中了一千萬彩票,對此陳文令自己都覺得是得到了‘神助’:「我當時裝這個像的時候,猜測可能不會保留很久,會被破壞然後移走,但現在整個村裡都說這個神像太了不得,絕對不能搬掉。」

「以前我經常跟一些年輕人說: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我會說還需要‘神助’,沒有‘神助’不行。我現在相信一種超自然力的東西,‘神助’其實就是天。人們經常說要‘敬天愛人’,要有這種情懷。對一些很神聖的東西不要挑釁,對人要滿懷愛心。這是我做這尊關公像獲得的心靈上的體驗。」

兩次生死

陳文令曾罹患鼻咽癌,2014年康復後,家人為他請來一位老中醫,他卻經常不吃醫生開的補藥,認為補藥吃太多也會有副作用,「經常提示自己要樂觀、多鍛煉,更有信心地生活對我是最大的補(藥)」。

老中醫對他說,自己看過很多患過大病、經歷過生死的人,都像變了一個人,但是他好像一點都沒變,一點都沒有吸取教訓。陳文令當時聽了心裡挺樂,覺得這位老中醫總結得非常到位。

拿到癌症確診通知書的當天,陳文令從醫院一直走到了住處。當時的陳文令正值事業高峰期,作品在世界各地著名藝術展均有展出。那一年他的奶奶已經100歲,母親80多歲,去世不久的父親也活到了80歲。45歲的陳文令不服氣,決定要跟命運抗爭到底。經過兩年的積極治療,陳文令最終痊愈。

回想在病床上的那段經歷,他這樣自我安慰:「拉丁文裡解釋‘死’,是從少數人走向大多數。我們活人理解死的時候,總覺得是少數人去死亡,其實死人要比活人多幾十萬倍。想想這一點,就覺得豁然開朗了。」

這不是陳文令第一次闖鬼門關。

1996年《廈門日報》曾發表題為《難能可貴的自衛與自救》的文章,講述一對青年男女在廈門海邊被三個歹徒搶劫,男方奮力反抗,卻身中數刀,手腕動脈被割開致血流遍全身,近乎喪命,成為當地轟動一時的血案。故事的男主角,正是陳文令。

當時,陳文令被送到醫院,從早上9點搶救到晚上12點,最終經醫生全力搶救脫離險境。之後的兩年裡,陳文令一直深陷神經衰弱的困擾,他聽從醫生的建議回到故鄉安溪休養。正是在家鄉養病的這段時間裡,他以在水中嬉戲的赤身孩童為原型,創作出小紅人系列作品。

兩次九死一生的經歷,讓陳文令對生命看得更重,也看得更輕。兩次因為不怕死而活下來,讓他覺得正是這種越不怕死就越不會死,越恐懼死就越會死的心態,讓自己一次次死裡逃學生。

「就大膽地活,大膽向前走,真的沒法退縮。不然就養尊處優,整天不乾活,什麽藝術也不做,就安安靜靜養身體,我真的不喜歡這樣。」

「我希望將來自己能有一種向死而生、絕地生花的心態,能從苦澀中品出一種詩意的浪漫,那是我追求的人生態度。」

遠行與回歸

小紅人是陳文令最具標誌性的作品之一,他卻說自己不要成為小紅人的奴隸。

「這個小紅人,我將來把他切成蘿卜片展出都有可能……他是我扮演出的不同角色,我可能一直’演’,演到死,但我不會為了保護一個概念或者符號,成為他的奴隸。」

個展開幕前兩天,陳文令依舊思考著如何將展覽的作品設計出新變化。

這次個展名為《有限與無限》,由美術館內展品與碼頭附近展出的大型雕塑兩部分組成。過去一個月,陳文令在美術館與碼頭兩個地點來回奔波。

他看著碼頭上剛被運來的《笑傲江湖》作品,忽然讓助手去聯繫碼頭租一輛卡車。「展覽的時候這個作品就立在車上,在碼頭內慢慢開,來回走動……動起來對整個大自然把控能力更大,就不會使整個碼頭顯得很空,跟人的互動性也會更強。」

作品與自然的融合及與人的互動,是陳文令一直所追求的。

就像17年前在廈門珍珠灣海灘首次展出的小紅人雕塑,原本計劃是「小白人」,但當陳文令來到海邊卻改了想法:「藍天、碧海、綠草地、黃沙灘,白小孩不對,紅小孩才對,就是這種自然景觀自然而然地把這個作品激活了。」

除了移動的小紅人,開幕式當天,陳文令還將自己2012年創作的《遊動的風景》——一個蹲坐在蓮花底座上的巨型小紅人,放入大海,讓遊客能以遠視和俯視的角度欣賞這個漂浮在海上的作品。

陳文令將20年來小紅人系列的各種作品視為他的自傳體,「不同歷史背景,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生命狀態,不同的展覽形式,我把它拿出來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就是一個時代的少年,我希望我活得再老,都能有一個少年的心態。」

陳文令一直堅持自己的作品能有一種「土」:「我從小農村走出來,我在農村、城鎮和全世界一線城市都呆過,我知道人的審美和人性的複雜程度,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讓北京人看得懂,也能讓我們那個小縣城也看得懂。」

閩南人總說一切遠行都是為了回歸,陳文令回歸家鄉舉辦大型個展似乎也印證了這種樸素的鄉土觀念:「父老鄉親在這片土地養育你,你要回來回饋這片土地,帶來好和溫暖,不應該辜負這片土地。我希望我的公共性能給予更多人關懷,每個人都能從我的藝術中看到一個點,一個層面。理論家,哲學家能看到(裡面的那一層),但一個普通阿姨可以看到最表面的那一層。」

「這是我的藝術理想。 」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