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法庭認定傑弗裡·拉什“清白”,但媒體真的關心嗎?

傑弗裡·拉什。東方IC 資料

2017年年底,曾憑借《閃亮的風采》(Shine)奪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並因在《加勒比海盜》系列中巴博薩一角而為全球觀眾熟悉的澳大利亞著名影星傑弗裡·拉什(Geoffrey Rush),忽然卷入一樁性騷擾醜聞,一時之間仿佛成為過街老鼠,引來各方譴責,不光工作受到影響,名聲也是一落千丈。

傑弗裡·拉什因在《加勒比海盜》系列中出演巴博薩而為全球觀眾所熟悉

憑借在《閃亮的風采》中飾演澳大利亞鋼琴家戴維·赫爾夫戈特,傑弗裡·拉什獲得1997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

當時,曾與他同台演出雪梨舞台劇團作品《李爾王》的女演員艾琳·珍·諾維爾(Eryn Jean Norvill)表示,在2015年和2016年該劇兩度演出期間,拉什曾經在舞台上下對自己有過多次性騷擾。率先報導此事的是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在並未征得諾維爾同意的情況下,便以“下流王”(King Leer,與李爾王諧音)為題,在報紙頭版頭條披露這一醜聞,並在文中以“性騷擾老手”、“性變態”等詞語直呼拉什,令其迅速在全球社交媒體上名聲掃地。

傑弗裡·拉什和指控他性騷擾的女演員珍·諾維爾在舞台劇《李爾王》中出演父女(中)

此後,雖然拉什也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斷然否認這項指控,亦有不少《李爾王》一劇的合作者也都站出來力挺其清白,但在席卷全球的反性侵運動的浩蕩大潮中,媒體與群眾仍在第一時間做出道德裁決,將年近七旬的奧斯卡影帝釘上了冤罪殺機柱。

不久之後,憤怒的傑弗裡·拉什決定用法律武器捍衛清白。他以誹謗中傷、妨礙名譽的罪名,將《每日電訊報》告上了澳大利亞法庭,而後者也積極應訴,聲稱自家記者撰文全都言之有據,他們相信受害者諾維爾的指控。

這場官司由2017年年底,一直打到了今年。最終,當地法院在日前裁決,判定《每日電訊報》誹謗罪名成立,需向傑弗裡·拉什支付85萬美元賠償金。

在將近兩年的審判過程中,女演員艾琳·珍·諾維爾曾多次以證人身份出庭。她表示,拉什共先後五次騷擾自己。其中包括在某次彩排時,飾演考狄利婭的她躺倒在地,飾演其父親李爾王的拉什則將雙手懸停在她胸部,假裝做出要撫摸她雙乳的猥褻動作,而且還做出古怪表情,微笑著抿舔嘴唇。此外,在另一場合,拉什曾將手伸入她襯衫內,手指在其下背部撫摸,而且還用“秀色可餐”(yummy)一詞來形容她。更有甚者,在《李爾王》的某一場正式演出中,演到第五幕第三場李爾王擁抱女兒屍體的那一段時,拉什趁機撫摸她的胸部。

此外,對於包括該劇導演尼爾·阿姆菲爾德(Neil Armfield)和同劇女演員羅賓·內文(Robyn Nevin)在內的多名證人有利於拉什的證詞,諾維爾則表示他們都是拉什的多年老友,甚至可以說都是他不端行為的同謀,有意為其掩蓋醜聞。而且,她覺得這些前輩多與拉什年齡相仿,與自己有著明顯代溝,關於不當言語、觸摸的認定,這些老人家已與時代脫節。

最終,負責審理此案的邁克爾·韋格納法官判定,女演員諾維爾的證詞前後不一,無法完全采信,而這也直接導致他做出拉什勝訴的決定。

在韋格納法官看來,諾維爾關於拉什性騷擾行為的頻度,由最初的“總共五次”,逐漸上升到“每天都有”,顯然前後不一。再加上,2015年《李爾王》宣傳期間,她曾接受媒體採訪,對整個劇組乃至拉什都評價甚高,說他“一直喜歡打趣”、“為人慷慨,特別大大咧咧,但是我喜歡”,顯然也和如今的說法有所矛盾。此外,法官認為,諾維爾關於年齡代溝會造成對於性騷擾行為不同判斷標準的說法,有先入為主之嫌,令其立場很難客觀。

另一方面,結合拉什本人的辯解與旁人的證詞,法官認定其在工作中容易投入,為人熱情,喜歡打趣,但這種態度並非只針對諾維爾一人。至於拉什本人否認說過“秀色可餐”一詞,法官認為即便屬實,也必須視語境而定,很難將這類話語一律定性為性騷擾。至於諾維爾所說的實際演出時的撫摸胸部的動作,法官認為在900多名觀眾的眾目睽睽之下,再加上身邊就有其他演員在,以拉什一直以來所表現出的職業精神來看,很難相信他會做出這樣的事,於是也同樣沒有采信。

最後,針對《每日電訊報》這家澳大利亞著名小報的相關報導,韋格納法官表示了強烈譴責,認為那是“最糟糕的那一種不負責任,只求聳人聽聞的胡亂報導”。

目前看來,《每日電訊報》並無上訴的舉動。而對傑弗裡·拉什來說,在這段時間裡,也因為官司被搞得身心疲憊,僅出演了澳大利亞本土電影《鵜鶘的故事》(Storm Boy),浪費了大好光陰。不過,光從法庭的判決來看,此案似乎仍有疑點。畢竟,女演員諾維爾的證詞雖然在程度上前後不一,但本質上並無區別;而且,劇團同仁中也有一人曾在庭上表示,自己曾目睹過拉什的不端行為。但是,這也恰恰就是職場性騷擾案件的難解之處,事情往往僅發生在當事人之間,究竟孰是孰非,究竟何為真相,恐怕是真的只有天曉得。

在筆者看來,也正是因為如此,媒體與群眾就更不應該自詡為上帝,一有風吹草動即立刻得出未審先判的結論。法庭的裁判固然不能說是百密無疏,但是在外人無法洞悉全情的情況下,只能也必須固守法律這最後的界線。

呂克·貝松去年遭女演員范·多伊(左)指控性騷擾,法國檢方最後因證據不足未予立案。東方IC 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底拉什一事曝光之初,全球各路媒體紛紛加入報導,炮製出不少新聞。如今法院判決落地,在當地媒體之外的主流相關媒體中,除長期以來始終關注該案的英國《衛報》等少數幾家之外,幾乎都未做什麽詳細報導。同樣道理,去年夏天,法國導演呂克·貝松被女演員桑德·范·羅伊(Sand Van Roy)控告多次強姦的新聞,也是立刻席卷全球各國媒體,貝松立時之間名譽掃地。相比之下,今年二月底法國檢方宣布此案缺少證據,不予立案的新聞,卻遠未能有同等程度的媒體報導,以至於不少吃瓜群眾此刻想到呂克·貝松,都還停留在“強姦犯”、“職業生涯已經完蛋”的階段。筆者並非要為傑弗裡·拉什、呂克·貝松或是遇到同樣問題的伍迪·艾倫開脫,因為從法律上來說,他們目前都是清白之身,根本不存在需要開脫的地方。至於他們是否真的清白,至少在他們自己認罪之前,我們也只能相信法庭的裁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