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珅:我不像咪蒙,我沒有可能

1

和珅不姓和,姓鈕鈷祿。他的原名叫鈕鈷祿·善保,上學之後先生改名和珅。和珅在乾隆朝權傾一時,最後被一束白綾賜死在220年前的2月22日,也是命中犯二。

和珅三歲喪母、九歲喪父,差一點被後娘們趕出家門。因為地位卑微,他考進了鹹安宮宮學也備受欺凌,但他在這裡鍛煉出了極高的情商:被人辱罵,全無慍色,笑容滿臉。

情商能鍛煉出來,智商就很難。和珅天賦聰明,學習能力極強。十八歲時已經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四書五經更是熟極而流——他一生中最難得的機緣,正是因為讀書而來。

就算智商也能後天拔高,但顏值是百分百的先天元素。和珅少年英挺,五官俊秀,絕非電視上那副肥頭大耳的模樣。

一身兼具這麽多的優點,所以就算窮得連學費都要靠變賣祖上地產去湊,也有封疆大吏、直隸總督馮英廉願意把孫女馮氏嫁給他。他多年的宦海閱歷告訴他:和珅終非池中物。

和珅的仕途,從與馮氏成親開始。二十三歲這一年,他成為了一名三等侍衛,從此有機會接近天朝最高領導乾隆。據薛福成《庸盦筆記》記載,一天乾隆出行,倉促間找不到車輛的黃蓋,乾隆一氣之下就脫口而出:“老虎從籠子裡跑出來,龜甲玉器壞在盒子裡,究竟是誰乾的(“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誰之過歟”)?”

在場侍衛要不就嚇得噤若寒蟬,要不就目瞪口呆不知道大領導究竟在表達什麽。唯有和珅從容應對了一句,“負責的人難辭其咎(“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乾隆問的話,是《論語》上的原文;而和珅答的話,是朱熹對這一句的注解。一問一答,完美無缺。乾隆龍心大悅,從此和珅一言而興。

2

若只是會逢迎、會說話,再大不過是個俳優寵臣。和珅的志向,不止於寵臣。

乾隆把和珅派去戶部,測試他的才乾究竟如何。和珅虛心求教,不但學會了如何理財,更學習到了清廷官場中青雲直上的不二秘訣:媚上欺下。而這四個字,每個都不簡單。

媚上不是那麽容易的。乾隆什麽樣的人沒見過?他從手握大權開始,就知道下面人每天絞盡腦汁,無非就是為了討自己的歡心。任何一句話,都可能不盡不實,把自己當冤大頭一樣地哄。他知道任何時候,下面人都在窺探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而且媚上不但需要智慧和勇氣,更需要才華和能力。乾隆喜歡寫詩,和珅在詩詞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到最後甚至乾隆會把和珅作的詩署上自己名。

仔細想一想:作為最高權力者,乾隆身邊什麽時候缺過明裡暗裡拍馬屁的大臣?和珅幾十年榮寵不衰,除了自身素質過硬之外,揣摩上意的本事,乾隆朝可能也不作第二人想。

媚上的同時欺下也很要緊。皇上跟前的紅人,不知有多少人在滿臉逢迎的時候笑裡藏刀,每天晚上都想的是如何取你而代之。要是缺了一身整人和防人下爛藥的手段,乾隆今天就算愛死了你,明天你就可能被他人構陷進太平間。

和珅在這兩方面都是天才。他從得寵開始直到乾隆咽氣,近三十年榮寵不衰、無人能及。

3

乾隆重用和珅,因為和珅有一項大本事:斂財。

除了崇禎和雍正這樣的極個別另類,幾乎找不到一個不喜歡享受的皇帝。尤其乾隆,更是花花公子的代言人。但享受需要錢,皇帝享受需要更多的錢。乾隆一方面要享受,一方面又顧及聲名,不能公開地攤派賦稅來撈錢。這時就是和珅這樣的人的用武之地,就像明朝的嘉靖有嚴嵩一樣。

例如乾隆的爺爺康熙手書過四個大字:永不加賦。這一條紅線,乾隆的膽子再大也是不敢去碰的。這時就需要和珅出來建議:加賦是萬萬不可以的——然而奴才覺得,似乎鹽課這方面還有潛力……

再比如和珅發明的“議罪銀”制度:凡是違法亂紀的官員,交納一定數額的資金,就可以獲得減刑。這些收上來的銀子當然沒有進戶部國庫,而是進了乾隆的小金庫,當然雁過拔毛這種事和珅也擅長。

乾隆下江南,哪一次不是白花花的銀子山一般地丟出去?然而由和珅主持的第六次南巡,乾隆自己沒有花一分錢,資金全部來自相關州府。乾隆沒法再滿意了,直接讓和珅站在自己身旁,讓下面人都看看:和大人的地位。

4

為了讓和珅沒有顧慮、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乾隆把自己最寵愛的么女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從此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只要乾隆在位一天,和珅就不會倒台。這一點和珅知道,乾隆也知道,和珅也知道乾隆知道,乾隆也知道和珅知道乾隆知道。你讓我安心,我也讓你安心。

然而最終問題就出在:乾隆與和珅的年齡差。生於1711年的乾隆,比生於1750年的和珅足足大了三十九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十七歲的皇帝詔告天下:

「昔皇祖禦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

就是說爺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僭越。要是能再過十來年,我八十五歲的時候一定傳位給太子,自己退休安度晚年。

乾隆當時滿以為到八十五歲,自己就算沒死可能也早就不中用了。誰知權力是男人的春藥一點也不錯,乾隆一滑就滑到了八十五,這時他就不免後悔:當時為什麽要把話說得這麽明確……

李世民怎麽對李淵、李亨怎麽對李隆基,飽讀歷史的乾隆歷歷在目。就算目前的太子永琰表面恭順,誰敢保證他大權在握之後不會逼宮?皇宮的真理只有一條:權力在自己手上時,晚上睡眠最好。

但詔告天下又不能食言。於是乾隆雖然傳位給了嘉慶,但仍然牢牢把持著權力。通過誰呢?只有通過領班軍機大臣、首席內閣大學士、吏部戶部刑部三部尚書、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四庫全書》總負責人……一身兼了數十要職的和珅了。

在乾隆假意退位到真正斷氣的四年裡,嘉慶只是個傀儡;和珅雖然也只是台面上的大臣,卻是被乾隆用來控制嘉慶和整個天朝的人。這其實也是沒有辦法,滿漢群臣都找不到像和珅這樣能乾的人了。

5

既然和珅這麽有才乾,和珅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不知道跟嘉慶對著乾將來沒有好下場?不知道早早抽身尋退路?人人都想得到的事,雙商爆棚的和珅會想不到?

和珅不是不想退,和珅根本沒得選。夾在老皇帝和接班人中間是什麽下場,和珅不用猜都想得到。但只要乾隆在一天,和珅就沒可能抽身遠離最危險的政局漩渦。乾隆也知道,自己一走,下一個跟著來的多半就是和珅。

如果乾隆想讓和珅活下去,也不是沒可能的——臨死之際下最後一道命令:把和珅革職回鄉、永不敘用。既能給嘉慶解決掉難題,也能給和珅保下一條命——但乾隆沒有。

1799年,乾隆正月初三斷氣,和珅當天就被彈劾、初四就被革職、初八就被捕入獄、十一就被抄家。在嘉慶眼裡,即位後最十萬火急的不是辦喪事,而是解決和珅。

正月十三,抄家完畢:和珅貪汙8億兩白銀。這樣的天文數字,不論其中有多少水分,就算皇上開恩想給和珅一條生路,臣民百姓又怎會同意?民意難違呀。何況嘉慶一心只要和珅死,“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隻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又斂財又立威,和珅一顆人頭能起的作用大去了。

權力架構一變,風向一夜之間就變。往常“和中堂、和大人”叫個不停的官員們,此時紛紛痛斥和珅罪大惡極,建議以凌遲極刑處決和珅。這時當然是皇上出手顯示慈悲為懷的時刻了,嘉慶最終賜和珅在自己家以一條白綾自行了斷。

嘉慶是心知肚明的:和珅這麽多年,不過只是乾隆身邊的一條得力的狗,根本就沒有謀反的半點企圖。而和珅之所以要死,是因為他不死百官就會有二心,對自己就不大方便。所以雖然和珅被賜死,但嘉慶既沒有株連九族,也沒有為難自己的妹夫豐紳殷德。從對待政敵的角度而言,嘉慶實在可以算得上是寬宏大量了。

6

和珅斃命之後,永遠背著巨貪的罵名,甚至說他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貪官。冤不冤?當然不冤。然而後世影視把他醜化成一副小醜和弄臣的油膩模樣,那才是冤出天際去。要談正兒八經治國,十個紀大人也未必趕得上這一個和大人。和珅的府邸,後來變成了如今的恭王府,住的仍然是能臣。

和珅也有一些少有為人所知的作為。他嚴禁長子豐紳殷德貪汙,想為子孫留一條後路;他曾向乾隆力薦開放通商口岸,擴大對外貿易;尤其《紅樓夢》是由和珅力保才留存到今天的,不然早已被查毀得片字無存。說得誇張一點,和珅之後,滿清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全能的傑出人才。

和珅激賞的《紅樓夢》裡唱到“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和珅下獄後自己也作詩,“百年原是夢,卅載枉費神……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和珅當然不是不想退,而是在乾隆制度下他上位固然艱難,退下來卻還要更難。紫禁城怎是容你和珅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聰明智能遠超常人的和珅,或許千萬次地想過:如果有可能,我一定明斷果決、當退則退。

只是他想也白想:他不像咪蒙,他無法退出,他沒有可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