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進桃花源,來一場跨越時空的美麗約會~

播放GIF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還記得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嗎?真實的桃花源又是什麼模樣呢?


7月25日-26日,九楚團隊一行30餘人,滿懷激情,穿越瑤族歷史上早期千家峒洞口,來到了桃花源葯姑山,開啟了九楚膏滋中醫藥文化的尋夢之旅。



葯姑山下的水口鋪是九楚膏滋紫蘇種植基地。站在谷口,一陣清新的山風拂面而來,挾著馥鬱的芳香,似遠似近,陣陣襲來,讓人拚命地想去捕捉它的氣息。放眼望去,卻是一片無垠的紫色海洋。


「那就是紫蘇吧?!」團隊裡的帥哥靚女們迫不及待地向「紫海」奔去。


書上說,紫蘇又叫桂荏、荏苒,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特異的芳香,可以入葯也可以做菜。是的,紫蘇煎雞蛋就是一道非常可口的佳肴,總讓人情不自禁;在燒煮魚湯時,如果放入幾片紫蘇葉子,不僅可以去除腥味,還可以讓魚湯更加鮮美。而作為藥材,紫蘇葉、紫蘇梗和紫蘇籽的藥性都不盡相同。紫蘇是葯姑山的道地中藥材,也是九楚膏滋的君葯。葯姑山周邊一直保留著「五月五收艾葉、七月半收紫蘇」的傳統和女性經期、孕期服食紫蘇雞蛋紅糖湯的習俗。

一生穿紫袍,半世嫩夭夭。

散表依香葉,寬腸有籽料。

安胎何所倚,梗骨不辭勞。

及老從容去,休成九楚膏。


這裡沒有汙染和喧鬧,天藍藍的,風柔柔的,滿目全是紫色,但紫得並不單調,有些葉子是雙面紫,紫得純、紫得亮,有些葉子是單面紫,紫中透著鮮綠。


「我種植的紫蘇從來不用化肥、除草劑及其它農藥,全部採用地膜、餅肥有機種植,水源優質、土壤優良、空氣清新、陽光充足、遠離汙染,絕對綠色、純天然,在合適季節採收,確保藥材道地、藥效最佳。」紫蘇種植基地負責人、90後新型農民楷模、詩者胡雄文說道。


莽莽葯姑生紫煙,由來造化弄奇妍。

孰言邑野無金地,別是瑤鄉有洞天。

善草娉婷棲井圃,仙蘇綽約入膏田。

牛衣歲月知何苦,自古英雄出少年。



「紫海」隨風起伏,恰如一朵朵紫色的浪花,盪起瀲灧的波光。有的在低語,有的在點頭,有的在歡笑……閉上雙眼,冥想,呼吸,彷彿沉浮於海浪之中,眩暈在夢幻世界,讓人如癡如醉。



模特們、美女們、帥哥們在「紫海」中穿梭、跓足,不停地變換著Pose拍照,又時而低下頭,湊近它,欣賞它,觸碰它,貪婪地吮吸著那獨特的馥香,恨不得將這片「紫海」收入心底。


枝上金鶯催曉,小庭寵沐初陽。

丘園姿色自蒼蒼。

臨風信步,笑靨撲清香。


記得弱年光景,家中少有錢糧。

枯身難耐夜來霜。

熱消寒散,一一紫蘇湯。

——調寄臨江仙》



一條小溪掩映在樹木和花草之中,蜿蜒穿梭,如此靈巧,像少女裙上婀娜的飄帶,又像純凈清透的水晶,但卻是柔軟的。脫下鞋子,褪掉襪子,站立在溪水中,一股清涼從腳底立刻傳遍了全身,那些暑熱、那些疲憊,一下子全都飄散得無影無蹤。



葯姑山,也叫箬姑山、龍窖山,坐落在長江中遊南岸,為幕阜山余脈,跨湘鄂兩省四縣:臨湘、通城、崇陽、赤壁,方圓200多平方公里,素有「瑤祖故裡」、「天然葯庫」、「佛道聖地」、「紅色之鄉」、「人間仙境」之稱。



車沿著蛇形公路盤旋而上,這山之險、峰之高、路之陡,似乎前所未有。穿過一個山洞,眼前豁然開朗,山坡上的梯地,星星落落的石寨、石洞、石井、石台等原始石群文化遺址,還有隨行的鹹寧市龍窖山瑤文化旅遊開發促進會秘書胡艷彬的介紹,無一不在表明,這裡就是瑤族歷史上早期千家峒,是古瑤先民居住過的桃花源。


登上藥姑山頂,層巒疊嶂的大山小山全在腳下,突然感覺胸懷蕩滌、返璞歸真。那些不知是雲還是霧的白色嵐煙在群山中輕柔飄動,與山巒共舞,真有種「盪胸生層雲」、「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向左望去,煙霧中的洞庭湖像披著輕紗,在陽光下泛著波光,若隱若現;向右望去,整個通城縣城納入了眼底,顯得那麼渺小……

楚邑仙都,江南名勝,葯姑山色空濛。

層林疊翠,喚取杏花風。

道是三姑尋葯,遊歌罷、羽化升空。

白雲寺,雷公飛瀑,松影玉蔥蘢。

武陵人去遠,桃源依舊,不見陶公。

又說是,瑤風楚韻遺蹤。

此去千年梯地,淹沒在、草莽叢中。

從今後,一簾春夢,都付與櫻紅。

——《調寄滿庭芳》



從山上下來,經過白雲觀。白雲觀原名白雲寺,始建於周,昌盛於唐。現在的白雲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民間人士募捐重建的,不免有些破落。觀裡已沒有僧人,也沒有道士,幾塊廢圮的古寺柱樑石基倒在一旁,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輝煌。寺前一彎流水,嘩嘩流淌,很清澈。翻開亂石頭,可以找得到螃蟹。溪邊一棵菩提樹,長得枝繁葉茂。隨行的胡雄文興緻勃勃,挽著一個葯籃,拿著一把葯鋤,鑽進白雲觀右側的密林幽篁之中。一會兒工夫,就裝滿了一籃野生藥材。



循著那潺潺流水向西而行,來到了雷公崖,遠遠地就聽見泉水叮咚作響。胡艷彬說,這些天雨量小,山澗水少,瀑布的聲音和氣勢要比平時小許多。

沿著一條陡峭的崎嶇小路來到崖底,一條長長的瀑簾從山頂垂下來,清澈的泉水撞擊在突兀的山石上,濺起朵朵銀白色的水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晶瑩剔透,猶如一顆顆銀光閃閃的珍珠。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裡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


徜徉在龍潭裡,嬉戲、抓蟹、拍照,蟬聲、水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全然不顧水花打濕了身上的衣衫。

此山別有一壺天,飛瀑垂簾駭閱川。

絕壁修心閑咽日,驚流洗耳臥聽泉。

無憂世上橫行蟹,可耐林中聒噪蟬。

本是尋常田舍子,江湖放浪比神仙。


西沖是李時珍到葯姑山採藥時的居住地。在西沖的小廣場,矗立著一尊石像:李時珍身背葯簍,手握葯鋤,凝神平視,行於山石之間。


李時珍舊居是一間兩進的小堂屋,已經破爛不堪,前面已經沒有了大門。隔著一個小天井,上堂屋的房樑上掛著一塊匾,上書「李時珍舊居」幾個字,很顯然是新掛上去的。堂屋內室正中擺放著一尊金色的李時珍雕像,堂屋兩邊掛著幾個鏡框,記述著李時珍與葯姑山及西沖人民結緣的故事。


葯姑山鍾靈毓秀,風景優美。山中藥材資源豐富,品種眾多,儲量巨大,有草本、木本、藤本、真菌等植物1700多種,被譽為「江南天然葯庫」。據大坪詩詞楹聯學會會長、學者、詩人胡柳成先生介紹,李時珍在三次科考受挫後,便棄儒學醫,一心投入到了醫藥研究之中。為編寫《本草綱目》,1558年,年屆40的李時珍帶著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採藥,歷經數月,足跡踏遍葯姑山。葯姑山成了他採集藥材和研究藥物學的重要基地。李時珍曾驚嘆「箬姑山上百葯全,隻缺甘草與黃蓮」,並在葯姑山的白雲寺與老僧促膝夜談、品茶作對,留下了「橘皮橘核橘絡同果功有異,蘇葉蘇梗蘇子共根效不同」的佳話。

荏苒光陰五百年,西沖舊地憶前賢。

信知科舉難修事,便向杏林師草玄。

雲路撩開千里月,芒鞋踏破九重天。

僧邀古剎聽禪語,道問青峰下夕煙。

舉正承流勘繆誤,桄充故典補虧全。

歷經數載方攸爾,稿易三番復渙然。

濟世書成醫有據,懸壺人去眾推先。

但憑珍籍尊葯聖,宇內至今佳話傳。



在李時珍舊居,九楚膏滋的專家團隊進行了一個簡短座談。九楚品牌創始人李英衛先生介紹,九楚文化來源於葯姑山中醫藥深厚的文化底蘊;九楚膏滋依據經典古方,依從中醫君臣佐使原則精細組方,以古法熬製而成,專供女性不同生理期調理使用,無需體質辯證;九楚膏滋系列產品選材嚴格,對產地、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要求極高,均選用藥食同源道地藥材,如山東阿膠、寧夏枸杞、陝西桃仁、浙江桑葚、湖北紫蘇、神農架蜂蜜等純天然本草等,材質珍貴,綠色安全。



兩天來,九楚團隊不畏炎天暑熱,不怕山高路險,團結互助,一往無前。九楚團隊感恩葯姑山賜予我們能量和決心,根植於葯姑山之魂的九楚膏滋,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中醫藥精髓發揮好、傳承好,為中醫藥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優秀的領頭人帶出優秀的團隊,優秀的團隊打造一流的產品。九楚膏滋,一款放心產品,值得你信賴,你值得擁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