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OLIF,「不走尋常路」——我院首例腰椎側路微創融合術

魯網濰坊3月25日訊 71歲的孫大娘2016年因腰椎管狹窄症在我院住院治療。因患者存在腰椎側凸畸形合併多節段椎管狹窄,老年骨科徐世濤主任結合患者年齡、身體情況及臨床癥狀,決定為患者實施腰椎管狹窄症後路腰2-5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椎板部分切除減壓椎間後外側植骨融合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安全避免各種併發症,如期出院。今年春節前夕孫大娘因為勞累再次出現左下肢疼痛麻木,再次前來我院就診,求助於徐世濤主任。檢查發現孫大娘因為年齡以及骨質疏鬆等原因出現腰4/5節段未融合,並出現腰5椎弓根螺釘鬆動,需要返修手術。

常規的返修手術需要後入路,沿原手術瘢痕進入,行融合失敗節段的椎間植骨融合更換大直徑的椎弓根螺釘甚至骨水泥螺釘以及延長固定節段。需要進入椎管,創傷大,出血多,並且由於瘢痕存在容易引發腦脊液漏或者神經損傷。徐世濤主任團隊考慮患者年齡及身體因素,細緻評估患者腹主動脈-腰大肌間窗結構,決定為孫大娘實施腰椎斜外側椎間融合術,藉助於微創通道經肌肉間隙及腹膜後暴露椎間盤,然後行間盤切除椎間融合術。手術不進入椎管,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

經腹部肌肉進入需要充分的肌肉鬆弛,在麻醉科劉亨田主任團隊的大力支持下手術順利完成。手術歷時40分鐘,出血約50ml,不需輸血,也不需留置引流管,僅需4-5cm切口完成髂骨取骨以及椎間盤切除、植骨床準備、椎間融合器置入,達到撐開間隙間接減壓目的。在脊柱骨科護理團隊的精心護理下,孫大娘術後第一天即在腰圍保護下下地活動,也得益於科室踐行無痛病房管理模式,孫大娘術後無明顯疼痛感,有效避免了取髂骨帶來的取骨區疼痛。體現了目前脊柱外科加速康復理念(EARS)。

腰椎微創斜外側融合術(OLIF)

OLIF技術是經腹膜外斜外側椎體間融合術(Oblique lumber Interbody fusion)的簡稱。是一種新的微創技術,2012年興起於美國,2014年底開始在國內開展。由於較高的技術要求,陡峭的學習曲線,目前僅在國內少數知名醫院開展。其適應證廣泛,主要包括:退行性腰椎滑脫、椎間盤源性腰痛、腰椎管狹窄症、腰椎節段不穩定、腰椎術後鄰近節段退變、退行性腰椎側凸、腰椎術後翻修、椎間隙感染、創傷、腫瘤等。相比傳統的PLIF、TLIF等治療方法,具有術中損傷小,術後恢復快等特點。腹膜外入路,從腰大肌與腹腔大血管之間進入椎間盤,不侵擾椎管神經,不破壞腰部核心肌群,康復快,術後一天離床活動,3-5天出院,對脊柱後路結構完全無損傷,可對椎管、神經根管進行間接減壓,從而使神經功能得以恢復。OLIF的成功開展,開啟了我院脊柱微創融合的新篇章。

老年骨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臨床專科,近年來在徐世濤主任的帶領下不斷探索脊柱微創領域的新技術、新理念,目前已開展MIS-TLIF、OLIF、椎間孔鏡、椎間盤鏡、低溫等離子等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為廣大脊柱疾病患者帶來了治療福音。 (通訊員 紀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