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聽!這一首鄉村學校的校歌,“美”到了極致

很多年後,蓮蓬山畔的孩子們又重逢春風操場,攜手而歌:“杉木成棟梁,少年已自立,二十年後再相會,重逢春風裡,二十年後再相會,再唱這一曲……”

《蓮蓬山畔孩子的歌》

山花映晨曦,今朝多絢麗,

嫣紅朵兒漫山野,勇敢沐風雨;

芳草連天碧,晚風吹我衣,

蓮蓬山畔讀詩書,同窗共朝夕;

歡歌並笑語,師恩同學誼,

點點滴滴在心間,為夢要努力;

杉木更亭亭,少年當自立,

二十年後再相會,重逢春風裡。

很多年後,聯棚小學的孩子們,應該還會記得當年朝夕同窗、晚風拂衣、共沐風雨的場景。這一幕幕畫面,都是求學歲月裡最美好的記憶。

聯棚小學位於宜昌市點軍區聯棚鄉,是一所背倚蒼山的鄉村小學。數百名鄉村孩子和他們的老師們共同生活在這裡。

一些年前,我給這所鄉村小學寫下這首校歌,“聯棚”取諧音“蓮蓬”。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蓮蓬多子,每一個孩子像蓮子一樣,團聚在美麗的校園裡。後來,又寫了姊妹篇《蓮蓬山畔老師的歌》:“繁花遍山野,芬芳滿玉宇,迎著朝霞升國旗,為中華崛起;妙筆點靈犀,人生當啟迪,點點滴滴用心教,育天下桃李……”

歌裡的名詞被拈出來,化作學校建築名。教學樓不再叫教學樓,叫“詩書樓”,因為“蓮蓬山畔讀詩書,同窗共朝夕”,宿舍樓也成了“朝夕樓”。

朝氣蓬勃的孩子們,在詩書樓裡學習,在朝夕樓裡生活,在晨曦台上升國旗,在春風操場上奔跑……在連綿的群山間,我們也許只能給孩子有限的條件,但卻可以給他們無限的美。

01

美有什麽

美有感染力。《蓮蓬山畔孩子的歌》寫出來後,孩子們都很開心,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歌曲,不需要老師教,跟著屋簷下的鐵皮喇叭哼唱著學會了。很多孩子把歌詞一字一句抄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還有孩子寫道,這是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孩子們成長的過程,是與世界建立關聯的過程,是不斷感知美的過程。美被每一個生命觸摸到、聆聽到、體會到,就能得到生命個體發自內心的認可。這是最有感染力的教育。

美有共情力。校歌如一幕幕電影場景,裡面有孩子們共同的校園,共同的歡笑,共同的成長,共同的記憶。孩子們自己唱,和老師們合唱。師生在畢業典禮的歌聲裡約定,“二十年後再相會,重逢春風裡”。當美被一個又一個孩子感受到,當校歌得到一個又一個孩子的認同,就會在生命個體之間建立關聯。這種關聯,是一種關於教育生態的共生、共識、共鳴。在這種關聯之上生成的學校文化,能更好地凝練出共同價值觀。

美有傳播力。老師和孩子們怎麽也沒有想到,大家唱著這首歌,走出了鄉村,登上了全市教師節晚會的舞台,登上了全省黃鶴美育節的舞台。2016年元旦節黃金時段,校歌還從山畔飄蕩而出,作為開片曲,唱響在中央電視台《教育為先》系列專題片裡。校歌被越來越多的人傳唱,就如蒲公英種子,進行著自我傳播。不僅是傳播優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把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傳播到更多人的心裡。

美有什麽?美有著無比遼闊且深入人心的力量。沒有什麽可以阻擋一個人對美的追求,也沒有什麽能阻擋美在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傳遞。如果老師是美的,有誰會拒絕這位老師?如果教育是美的,還有誰會拒絕教育?

02

美是什麽

美是一種教育思維。在這首校歌裡,我們努力保持著一種克制,即使是想講道理,也盡量採用隱喻或類比。因為,校歌創作和教育教學一樣,容易陷入的誤區是:主張什麽,就簡單粗暴地灌輸什麽;要求什麽,就枯燥乏味地說教什麽。這是功利主義的表現,也是應試教育的思維。

教育要解決的,不僅是教的問題,更是學的問題;不僅是知的問題,更是悟的問題。當標語口號成為歌詞的表述特徵,當知識灌輸成為教育的主要手段,文化和教育就物化為標準化工廠裡的設備和產品。

而美不一樣。美注重潤物無聲、不露痕跡、春風化雨。美通過觸動、感染、共情,把價值觀、認同感、正能量潛移默化地傳遞到學習者心裡。美需要學習者自我分辨,自我察悟,自我生發。美的教育是強調體驗的教育、注重引導的教育、實現自主的教育。學校要善於構建與發展美育思維,以美辦學,以美治校,以美育人。

美是一種教育目標。在聯棚小學孩子們心裡,未來的城市生活也應是“芳草連天碧,晚風吹我衣”。這是他們從歌聲中感受到的美,以及關於美的一種衡量標準,生態發展理念也借此融入他們心裡。未來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世界。今天的學習者是未來的建設者。當下的教育如果沒有超前意識,不能讓學習者提升美的素養和能力,這些學習者又何以在未來用美的意識和行動,去引領美好世界的建設與發展?

當美成為一種教育目標,當審美情趣成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不容忽視的要點,我們的教育才能更好地體現出“面向未來”的特徵性。當前我國教育“四梁八柱”的改革措施已基本頒布,進入“全面施工”和“內部裝修”階段,學校應更加注重特色發展、內涵發展、生態發展,更加注重通過美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有愛美之心,求美之識,創美之力,展美之舉。

美是一種教育形式。當神經科學特別是神經教育學嶄露頭角、日益興起之時,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美不僅僅是基於傳統美學從感性層面進行的審視與獲得,其同樣也有強大的科學基礎和理性光輝。美注重用有效的呈現去誘導生命個體進行深入發現。這種有效性,體現在對人性需求充分尊重與把握的基礎上。我們傳授的教育內容須有合適的教育形式。美有科學的方法、精確的評價與反饋機制。

文以載道,美亦能載道。以美為形式的教育,能夠更好地提升生命個體對學習內容的親近感、體驗感、認同感。歌曲所唱之所,皆為德育課堂;旋律傳播之處,教育自然發生。我曾提出一個“菜肴效應”,就如請客吃飯,讓客人樂於接受、愉快享用、沉浸其中的,一定是一桌食材鮮美、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而非幾粒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的藥片,即便後者營養含量高於前者數倍,也無法有效激發就餐者的食欲。

美是一種教育過程。孩子們從懵懂無知到知書達理,從膽小怯生到自信陽光,都會經歷一個又一個過程,這是求知求美的過程。舞台教育理論認為,個體生命成長伴隨生命自覺、生活自信、生長自主三個階段,這是不斷發現美、實現美、呈現美的過程。

學校發展須歷經三個階段——“讓學校精神起來,讓學校生動起來,讓學校優雅起來”。第一階段,屋舍儼然,秩序井然;第二階段,校園菁菁,生機勃勃;第三階段,文化濃鬱,內涵豐富。只有精神,像工廠;只有生動,像公園;有了優雅,像宮殿。而貫通三個階段的要素是美。對學生而言,求知與求美的路徑應高度吻合;對學校而言,展現發展成績與展現美好成就的路徑應高度吻合。教育的發展過程,就是美不斷產生、演進與豐富的過程。當我們清晰地對美和教育的發展過程有一個把握,我們才能更好地推進美和教育工作。

美是一種教育資源。鄉村學校有什麽?也許沒有設施齊備的場館,沒有功能先進的儀器,但是有風輕雲淡,有鳥叫蛙鳴,有“山花映晨曦,今朝多絢麗”,有“繁花遍山野,芬芳滿玉宇”,有自然景色之美,有人文意境之美,有生態和諧之美。在形成教育生態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意識到,當孩子們自由地舒展於藍天白雲之下,快樂地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一草一木、一詩一言都是最好的教材。旋律優美、寓意美好的校歌也是生動的教育資源。

學校要善於整合資源,特別是要善於以美的方式整合美的資源。對美的無視、鈍感、懈怠、放棄,都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浪費。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善於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美,善於把握教育過程中面對的美、產生的美以及追求的美,把這些美以更美的方式,傳遞給每一個孩子,呈現於我們的校園。

03

如何有美

教育源理論認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遵循“發現、實現、呈現”互動遞進的規律。教材是人們在實現基礎上的呈現;教育是引導後人發現前人呈現,從而推動自我實現的過程。人類通過發現、實現和呈現,推動社會進步發展。在這三個環節中,需要有美,以體現對美好世界的關注、參與和引領。

發現美。引導學習者投身對美好世界的洞察、探索與領悟。世界不缺乏美,缺乏發現美的眼睛。發現美,從方法上講,重在培養學習者“從細微處體察,在系列間比較,從整體上把握”的方法論;從行動上講,引導學習者 “體察細微之美,審視關聯之美,把握全局之美,捕捉瞬息之美,品鑒恆久之美,感受氛圍之美”;從成效上講,讓每一名學習者能夠積極發現自然之絢爛、科技之光輝、文化之魅力、人性之溫暖、社會之和諧、世界之光明。正如校歌,從杉木的亭亭挺拔,能看到少年自強自立的心性之美;從山花的櫛風沐雨,能看到孩子質樸堅毅的品格之美。

實現美。引導學習者投身對美好世界的改造、建設與發展。樹立“以世界為家園”的生態教育理念。用美的理念、美的行動建設美好校園、美好家園。教育是改變和引領世界的事業,從對學習者的素質培養來講,要讓每一名學習者不僅僅是用知識去改變什麽,還要用美去引領什麽。這也對當下的美育工作提出要求,要從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層面加大力度。舞台教育理論認為,人人都是自己的主角,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從對學習者的角色定位來講,一定要讓每一名學習者真正站在人生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用美去點亮世界和未來。

呈現美。引導學習者投身對美好世界的表達、交流和展現。我們早已進入資訊化時代。即便是最偏遠的鄉村小學,也能夠通過互聯網和世界的各個角落發生聯繫;鄉村小學的每一個孩子,也能夠通過微博、微信等通信方式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展示自己。

呈現是這個時代最為顯著的特徵之一。我們不僅僅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還要善於展示世界。要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勇於呈現美好,樂於呈現美好,善於呈現美好,達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而這種呈現,也不僅僅局限在音樂、美術、戲劇等必選或選修課程上,建立新時代美育工作大課程觀,是我們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我們正在經歷並向往更加美好的時代和人生。對學校和教育者而言,什麽樣的校園是美麗校園,什麽樣的人生是美麗人生,當有“四美”:夢想絢爛之美,心靈溫潤之美,事業芬芳之美,生活靜好之美。夢想絢爛若繁星,指引前行路線;心靈溫潤為甘泉,潤澤眾生;事業芬芳似桃李,香盈錦繡大地;歲月靜好如曉風,恬淡人生旅途。

很多年後,蓮蓬山畔的孩子們又重逢春風操場,攜手而歌:“杉木成棟梁,少年已自立,二十年後再相會,重逢春風裡,二十年後再相會,再唱這一曲……”

* 本文作者夏風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教育創新文暉獎獲得者。本文刊發於《新課程評論》2018/06(總第24期)「專題 」欄目。

編輯 | 白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