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另類圍觀:流浪大師為什麽這麽火?

“流浪大師”聽說要開直播了,發展成了鬧劇,跟修眉毛的小吳(是叫小吳吧)感覺有些相似的走向。不過主流媒體上還是沒有,偶爾在抖音裡滑到過,因為抖音裡拍段子的多,這種邋裡邋遢講國學並不對本人的口味,所以基本上立馬滑過去了。

“大師”這個詞已經毀掉了

不成想居然成了一種現象。不過網絡興起之後,“大師”多起來了。有“流浪大師”,也有其他各種西裝革履的“大師”,或者美麗溫柔的“哲學大師”,甚至百家講壇上的偽“國學大師”,還有那針管嗞美女白布的“書法大師”,盜畫三十年的“美術大師”。大師何其多也!

可我更讚同一句話:網友們終於和“大師”們一起合力,繼“專家”之後,成功地把“大師”兩個字毀了。

聲明一下,本人從未聽完過任何一段“大師”的視頻,所以無法對“沈大師”的學問作出評判。我們假設他是有學問的,可有學問的人多了(這不是反話),為什麽當下的媒體、流量卻對衣衫襤褸,在大街上撿垃圾的沈大師蜂擁而至呢?

圍觀落魄的低賤動物本能

說得不好聽點,這是一種圍觀“落魄”的快感。這麽多有學問的人,為什麽圍觀你?圍觀的不是大師,圍觀的是流浪。追捧的不是學問,而是看到一個有學問的人混到如此地步的快感。

追捧沈大師的人,其實都是自身沒什麽文化的人(除了那些背後推手,那些人有文化,但是壞),對沒有文化的普通人來說,有什麽比圍觀文化人落魄更有歡樂性?別不承認,這是人的劣根性。我看到比我強的人混得比我差,我也有一種說不出的開心,雖然我會為這種開心感覺羞恥——但我還是開心。

這是一種低層次的、生理上的動物本能。爬那麽高?摔慘了吧。學問那麽多?在街上撿垃圾吧?既讓那些沒有文化、又不願意學習的人開心,又順便可以為自己的甘於平庸找個最好的借口:“你看,讀書多有什麽用?”

君子固窮?

有人說沈大師是堅持君子之道,要守窮,所以才放棄正常生活,選擇流浪。

呸!

孔子說過“君子固窮”,是不是就意味著讀書人就該衣服破爛的被俗人笑話?就該淡泊名利、放棄與世人爭奪改善自己生活的權利?

胡說八道嘛。“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以”的意思是,君子哪怕是窮,依然固守君子之道,而小人只要窮,就什麽都乾得出來。讀書別讀半截,還望文生義,牽強附會。

再說,古往今來,那個讀書人自甘貧窮了?不都在科舉、出仕的路上奔忙?歷史上哪一個大學問家,不是大富大貴?

文人與窮連到一起,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以物質生活的標準來判定一個人的生存價值,丟失傳統文化的傳承,在一切向錢看,物欲橫流的扭曲價值觀下,“流浪大師”正好契合了大眾心中窮酸文人的形象,加上那些表演性的“大師”在鏡頭前面群魔亂舞,讓人心生感歎“小醜在殿堂”也是自然的事情。

讀書、求學從古至今都是致富的路徑,絕不會致窮。“沈大師”放棄工作,特立獨行,但是他也不窮。

讀那麽多書到底有什麽用

陸陸續續看到一些“流浪大師”的背景,一直在領工資,只是因為撿垃圾不被部門所容,就出門流浪。中國的國學,儒家的經典,如果大師真的讀而通之的話,不會不知道儒家的要義——經世治國,做一個有用的人。

一個人要活得有價值。從社會學來說,一個身體健全,思想清晰,完全有勞動能力,還知識豐富,卻拋棄家庭社會責任,不顧親人家屬甚至不顧自己的流浪,這不是廢物是什麽?

有人說,咱們現在社會寬容,要允許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是的,我們不反對流浪者,但是我們不需要流浪漢。每年都有無數的人在世界各地流浪,但是都有著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成為經典可以是三毛,帶著文字和夢想在沙漠裡流浪。但是流浪者是體面的,是有尊嚴、夢想、追求的。他們可能風霜露宿,卻乾淨整潔,他們沒有滿身名牌,但一定衣著得體。

“流浪大師”的追求就是安靜地撿垃圾,然後讀書,然後撿垃圾。你不能搞好個人衛生,再以環保之名撿垃圾麽?卻懶到邋裡邋遢,破破爛爛,以此表達與流俗的隔絕。

得體,才是內心強大的標誌。而標新立異於個性,正是內心空虛的表現。

他並不窮,他有工資,根本就不至於衣衫襤褸,這種對得體的放棄,並不是安貧樂道的表現。這也不是生活方式的選擇,而是選擇放棄了生活。

讀書就是為了強大內心,行為得體,創造價值,哪怕是成為一個流浪者。

另類圍觀

一定不要感謝貧窮。

富有,是值得自豪的事情,甚至更加有利於心靈的放飛,學問的成就。

一定不要感謝貧窮。

話說回來,有文化的人衣衫襤褸在流浪,大家就都去圍觀,蹭流量,那麽多香車華服的沒文化的人在橫行,大家怎麽不去蹭蹭啊?

以上囉嗦僅限於“流浪大師”現象本身的分析,不排除後面有操作者進行行銷,這個不在討論範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