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蔓延,科技公司的“武器”可以是一個二維碼

在危險信號解除以前,病毒攜帶者可能是任何人:進出小區的人員、來往於高速公路的車輛司機,復工後上班的企業員工……疾控部門有著管控壓力,是以多地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例如用紙質通行條來核驗進出小區人員的身份,用封路的方式阻絕車輛來往,對復工企業提出繁瑣苛刻的復工標準。

但這些措施有的會增高感染風險,有的給社會經濟正常運轉帶來壓力。作為國民軟體,微信和支付寶上線用健康碼的方式提高健康認證效率。居民可在平台上自主申報健康狀態和旅行史,平台為用戶生成健康碼,健康碼同時作為疫情期間居民通行證。

騰訊健康碼:3天時間窗口下的小步快跑產品

健康碼的創意來自於紙質通行證。

騰訊政務團隊微應急產品負責人胡敏稱,2月1日同事在工作群中分享了一張“紙質通行證”照片。彼時多地小區給居民下發紙質通行證,用通行證來代表居民健康狀態,居民按指定頻率憑通行證進出小區。

但紙製通行證在製作、發放和核驗過程中存在交叉感染風險,與疾控部門減少接觸的初衷相悖。團隊想做一個可以替代紙質通行證的“碼”出來,當時還未對這個產品命名,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政府層的認可。

健康碼上線過程中最大難題來自於時間窗口。“產品和技術上的最大難題是時間窗口,騰訊雲或政府提出想法後,政府會要求我們在兩天、三天時間內上線產品。這對項目人員來說壓力非常大,再簡單的功能都需要去做產品、設計、開發、驗證和測試,整個流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省,一旦省了發出去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胡敏稱。

疫情的發展趨勢和速度使得時間窗口至為緊要,健康碼上線只有3天的時間窗口。為了使新功能及時上線,微應急項目開發團隊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開發人員在家遠程辦公,基本上每天都在凌晨3、4點睡覺,第二天7、8點被電話叫醒,甚至要通宵加班。“尤其是第二天要發版本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通宵狀態,整個團隊都在這種疲勞作戰中前進。”胡敏稱。

“3天時間是能勉強上線的。但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不斷迭代,健康碼是邊上線邊修改,我們發版本比較快,每天都會做修改,屬於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型,上線後再優化。”胡敏稱。

舉例而言,健康碼目前在做的功能是當社區采集員采集到同行人員體溫異常並通知後台時,後台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後台,將異常消息及時通知到衛健委、街道處和政法委等線下三人小組,提高防控效率。

儘管健康碼的想法來自於社區進出,但騰訊雲決定設計更加通用的場景,包括社區和交通樞紐等。紙質通行證的安全隱患不只存在於社區。疫情蔓延之際,全國各地交通要道有專人值班,會對外地車輛進行勸返,即便是本地車輛也要獲得“通行條”。

健康碼功能最早2月9日在深圳上線,深圳全面實施人員通行認證管理措施,居民進出小區需出示通過微信小程序“深i您”、“i深圳”公眾號等平台自主申報獲取的騰訊健康碼。深圳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個疫情期間憑“碼”出行的城市。“深i您”小程序上線半個月後,累計注冊用戶量已超過800萬。

作為基礎功能,健康碼可以嵌入多地政務小程序。2月16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也明確指出,從2月17日起至新冠肺炎疫情解除為止,有跨市(州)以上外出務工需求人員均可申報健康證明服務。在這些地區,市民只需在微信相應小程序和公眾號上填報一次個人健康狀況即可獲得該健康證明,並可應對各類核驗場景。

目前健康自查上報功能服務用戶超過1億,覆蓋超過7億民眾。騰訊健康碼也已經在廣東、四川、雲南等多個省份以及深圳等城市上線,同時計劃上線省市超過100個。

在健康碼普及程度越來越廣的背景下,騰訊也在和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合作,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碼工作。在這種場景下,健康碼有望解決多條線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帶來的數據標準不一致和跨地區不可用等問題,實現跨省跨地區的疫情服務互聯互通,更好地支撐全國疫情防控工作。

而實際上,健康碼是騰訊雲微應急產品的功能之一。微應急1月27日進入開發階段,31日發布第一個版本,最早在廣州和深圳上線,是騰訊雲疫情期間發布的小程序。微應急陸續新增過疫情實時數據、AI智能問答、發熱自查、疫情問答、辟謠、疫情舉報、健康碼和企業復工備案等多個功能。

企業復工備案是微應急2月19日上線的新功能。此前,地方企業復工前要經多級政府部門審批,企業為了復工曾需要8個部門審批蓋章,繁瑣的流程拖慢了企業復工進展。

胡敏稱,在企業復工備案功能下,企業可在微信小程序或企業微信發起復工申請,政務微信會完成層級申報和部門間流轉,審批通過後返回結果給企業,企業不必再去線下蓋章,後續企業復工備案也會在北京、武漢、雲浮等地陸續上線。

支付寶:健康碼落地超過100城

紅、黃、綠三色的健康碼,從2月9日在杭州余杭區率先推出,之後杭州全市推廣,浙江11地市全部上線,到2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指導支付寶加速研發全國統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碼,隻用了7天時間。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健康碼的前身是”疫情登記“,相當於電子健康卡。隨著有序復工複產需求的增加,各地都面臨疫情防控的壓力,一開始各高速路站卡都是通過人工登記健康信息。政府需要更加高效地應對這個問題,於是依托支付寶的技術能力啟動了“疫情登記”。隨後,又在疫情登記基礎上拓展了其他功能,支付寶和釘釘一起支持了余杭綠碼和杭州全市的健康碼項目。

健康碼從2月7日H5發布,到2月9日登陸支付寶,引來了全國關注、學習,現在的訪問量達到了4.7億次。

健康碼的誕生並非偶然。支付寶資深產品專家寶妍大年初四就切換成工作模式了,當時團隊有同學在釘釘群裡發各種照片:城市之間的高速收費站都設了關卡,工作人員戴著口罩護目鏡,穿著防護服,一輛車一輛車地登記填報流動人員的健康及遷移數據……

互聯網人的敏銳讓大家同時意識到一個問題:這個工作應該變成在線填報啊,既提高了效率,還能減少接觸,更安全。寶妍說當時他們有一種隱隱的感覺,“需求已經在那裡了,只是還沒人顧上提出來。”

隨後,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產品經理們開始搭一個初步的產品模型,非常簡單,就是一張電子健康卡,在支付寶上填報表單然後提交上去。

“抗疫情最需要有一個本地動態實時地圖,健康、疑似、確診,市民自己申報健康信息並實施更新,這靠紙做的路條是辦不到的,得靠數字化辦法。”支付寶方面表示,紙路條是一個個孤島,且只能證明你此時此刻的狀態,但健康碼是動態的,依據政府制定的標準,用戶在健康打卡申報信息後,將各自領取到一張碼,這張碼隨著用戶自己每天的狀況提交,所處區域的變化、健康狀況等因素,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按照杭州的規則,當地黃碼用戶在連續7天居家隔離並健康打卡,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後,就會轉變為綠碼。“這樣的動態管理,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戰疫成本”。

據了解,健康碼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支付寶健康碼已經形成一套標準,可根據不同地區需求,結合各地疫情防控需要快速推出,以最高效的方式實現應用。

隨著各地有序復工複產需求的增加,僅7天時間,從杭州起步的支付寶健康碼就落地了超過100城。繼浙江、四川、海南三省率先實現全省覆蓋後,2月19日重慶版“健康碼”上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