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實裡,辛巴可能永遠成為不了獅子王

《獅子王》

成為獅子王,需要實力、需要同伴,也需要運氣。

獅子女王

我們都知道辛巴的爸爸叫木法沙,那它的媽媽叫什麽?很少有人能記得她的名字,沙拉碧(Sarabi)。

在現實裡,很可能沙拉碧才是獅群的女王。獅群更像是個母系社會,多隻母獅和幼崽建立了獅群,一般會有1-2隻雄獅統治。雖然雄獅高大威猛,但它的統治地位並不牢固,一般只有2-4年,外來雄獅會爭鬥、挑戰它的地位。幼年雄獅成長後也不會留在獅群裡,以免與有血緣關係的雌獅發生近親交配。

現實裡,長大後的辛巴基本不會回到原來的獅群了;獅子往往“一夫多妻”,娜娜很可能是辛巴的妹妹,近親結婚容易產生各種遺傳病。圖/《世界野生貓科動物》

雌獅是很固定的,甚至會在獅群裡出現外婆、母親、女兒這樣的“祖孫三代”。許多時候,獅群也會由雌獅來統領,抵禦外來雄獅的入侵;被雌獅群接納的雄獅才會成為新的首領。捕獵的主力也是雌獅,它們貢獻了大部分輸出;雄獅大都在外圍放風,有時會在雌獅捕捉體重巨大的獵物時幫忙,利用體重優勢做出撂倒獵物的致命一擊。

著名動物學家、研究了幾十年獅子的Craig Packer說:“在獅群中,雌獅才是中堅力量,是整個獅群的支撐和靈魂。雄獅們來來去去,雌獅卻能一直堅守。”

像木法沙一樣,雄獅是包容且充滿愛意的父親。雄獅經常巡護它們的領域,防止殺嬰雄獅的入侵,也會教導雄性幼崽如何在離開獅群時活下來。圖/《世界野生貓科動物》

在宿舍一起住了一段時間後,往往女生的月經周期會變得非常接近;獅群裡的雌獅也一樣,它們幾乎會同時懷孕,同時生產,這很可能是被荷爾蒙所影響。雌獅們會共同照顧幼崽,給所有的幼獅喂奶;但在移動時,只會各自叼起自己的幼崽。

獅子強有力的下顎和巨大的犬牙既能殺死體型龐大的獵物,也可以用來轉移新生的幼崽。圖/《最後的獅子》

辛巴成年後,身上長出了一圈厚厚的鬣毛;濃密的鬣毛,正是雄性獅子的標誌。貓科動物裡,也只有獅子的雌雄外表不一樣。

《獅子王》最燃的片段之一,山魈給小辛巴的畫像塗上了一圈紅色,代表它長出了鬣毛,真正成為一隻雄獅了。

獅王木法沙的鬣毛是耀眼的金黃色,反派刀疤則是黑色的;在人類看來黑色顯得陰暗,其實獅子的審美則剛好相反——只有睾酮水準高的雄獅才會長出黑色鬣毛,這也代表它更為強壯、肌肉更發達,也更受雌獅青睞

不過這也是有代價的,獅子本身就肌肉發達難以散熱,黑色鬣毛會比淺色的更加吸熱,使雄獅體溫升高消耗更多能量;而且黑色也會在獅群裡額外顯眼,引發同性爭鬥。

獅子只會怒吼,不會“咕嚕咕嚕”,可能是因為它特殊的喉部和舌骨構造。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一般2歲時,年輕的雄獅就會主動或被迫離開獅群,自己闖蕩世界。單身的年輕個體會組成流浪群體一起捕獵,在自然中歷練2-3年,同時會向其他獅群的雄獅發出挑戰,成功了它們就將成為新的首領,把自己強壯的基因傳播下去。

動物園裡的獅子,三歲多就可以繁殖了;而野生狀態的雄獅要在歷練中繼續成長、精進自己的力量與勇氣,它們真正能組成新獅群,參與繁殖的時候可能就要到四五歲之後了。那時候的雄獅,會真正成熟進入生命的鼎盛狀態,成為一頭威風凜凜的獅王。

落單的獅子很容易被攻擊,再加上雄性之間的爭鬥,雄獅的死亡率是很高的。現實裡,雄獅和雌獅的比例甚至達到了 1:3 。像辛巴這樣幾個月就離開獅群的幼獅,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

獨自捕食的雄獅。圖/《世界野生貓科動物》

電影裡刀疤處心積慮要除掉哥哥木法沙稱王,現實裡的獅兄弟則更可能會聯合生存。甚至沒有血緣關係的雄獅也會結盟,它們的盟友關係很固定,往往會維持終身,保衛自己的領域和雌獅不受其他雄獅的侵佔。

紀錄片《獅王之路》裡,有五隻雄獅兄弟組成了“壞男孩聯盟”,戰鬥力驚人,一年就屠殺了近百隻獅子而成為薩比森全境的統治者,是獅子裡“四海兄弟”一般的存在。

在河邊喝水的“壞男孩聯盟”。圖/《獅王之路》

對獅群結構熟悉無比的Packer認為:“雄獅的生活是快速而激烈的,只有一個或多個獅子結伴,才能接住其他雄性的挑戰;那些對手無時無刻不想接管你的家庭、殺死你的孩子。”

雄獅在戰鬥中落敗時,會去尋找下一個獅群;雌獅數量不夠成功捕獵時,也會加入其他獅群;如果獅群太過龐大,雌獅甚至會在附近開辟一塊新的領地,讓女兒接管建立自己的獅群。獅子的社會性,其實超乎我們意料的複雜

在河岸上行走的雌獅群。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貓科動物大都是獨來獨往的殺手,只有獅子例外,它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

在遼闊的非洲大草原上

《獅子王》的開頭五分鐘,可能是很多人對非洲的最初印象: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各種各樣的動物奔跑著;遠處是稀稀拉拉的樹木,和覆蓋著白雪的錐形高山。在地理上,這是典型的「東非稀樹草原」;只有這樣的環境和地貌,才能成為獅子和群獸的樂園。

《獅子王》

約200萬年前,地幔出現了一大股“不安分”的熱流,不斷上升使地殼向上隆起,最終出現了斷裂,這就是地幔柱。非洲下面有一股超級地幔柱,著名的東非大裂谷的形成就與它有關。

地幔會催生岩漿,有些岩漿在地下時就已經冷卻,形成了花崗岩等侵入岩;有些岩漿還在繼續上升,拱破了地表,形成了噴發的火山。動畫背景出現的“雪頂”山峰,現在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脈,就由多個死火山組成,大都在15萬年前停止噴發。

象群和背後的乞力馬扎羅山。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地下的花崗岩經過地殼抬升和風化後,形成了小塊岩石和丘陵。《獅子王》的“標誌性建築”,辛巴出生、獅王站在上面怒吼的“榮耀岩”,很可能就是這些古老的花崗岩。

現實中,這樣多植被和洞穴凹陷的環境,也非常適合離群待產的雌獅,往往小獅子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地方。

東非草原內到處都是小岩丘,它們是被肥沃的土壤草原覆蓋的花崗岩。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火山噴發的物質沉積形成了極富養分的火山沙壤層,東非位於赤道附近、氣候溫暖;幾十萬年過去了,成為了豐茂的草原。這裡生活著大量白蟻,它們的活動增加了土壤孔隙度,讓水分滲進土壤。另外,白蟻還將營養物質帶到土地表層,能形成2~3米的土堆,可以說是草原的改造師

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非洲東部的降雨有著很明顯的季節變化,每年有幾個月長期乾旱,而火山沙壤層也比較薄,不足以支撐大面積的樹木生長。再加上以樹乾和樹葉為食物的非洲象,通常會吃盡樹木,造成森林破壞,引發森林火災,燒毀新生樹木。

這其實不算是一件壞事,被火燒過的草木灰富含營養。一些地下根系發達的喬木並不懼怕火災;它們也往往具備超強的生命力,即使被草食動物啃過,也能迅速恢復生長能力。比如這些傘狀、枝椏修長、“一看就很非洲”的金合歡樹。

非洲東部的大草原上,總是分布著這樣稀稀拉拉的樹木,此消彼長。這也正是“東非稀樹草原”的名字由來。

典型的東非稀樹草原景象。圖/《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野生動物》

開闊的非洲草原,養育了大量的有蹄類食草動物。每年的降雨呈季節性變化,所以食草動物們把這片草地吃得差不多了,會跟著降雨及隨後的牧草生長進行遷移,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動物大遷徙”。

大遷徙是分批“排隊”進行的,斑馬往往采食較高較粗糙的草,它們就走在隊伍最前面;其次是采食較矮、營養更豐富草的角馬;排在最後的是一些體型較小的瞪羚,如格氏瞪羚或湯氏瞪羚,它們更喜歡新生的矮草。這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移動的割草機,食草動物們遷移過後的區域,草又繼續生長,直至下一輪遷徙。

遷徙隊伍前面的斑馬和角馬,它們經常會混在一起遷徙。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獅子王》出現的湯氏瞪羚(Eudorcas thomsonii),跳躍姿勢非常優美,高度可超過2.5米。被捕食者跟蹤時,它會通過彈跳來發出信號,表明它正在逃避。雄性湯氏瞪羚會在遷徙過程中建立自己的領地,把路過的雌性湯氏瞪羚“歸為已有”。

每年遷徙的角馬約150萬頭,大概有25萬頭會因為踩踏事故、溺水等死亡。角馬甚至可以一邊奔跑一邊產崽,雖然聽起來很危險,但角馬幼崽能在1小時內就能站立並奔跑。

遷徙的角馬(Connochaetes Zimmermann),雖然名字裡有馬,但它其實屬於狷羚亞科,也叫牛羚,更像是一種大型羚羊。角馬飲水量巨大,這也是它們遷徙的原因之一。圖/《非洲》

大遷徙的路線多是固定的,刀疤估計生態學學得不錯,把辛巴引誘到了遷徙路線上,才讓木法沙死在了遷徙的角馬群足下。現實裡的獅子還要更聰明一點,它們往往會等在遷徙路上,伏擊食草動物大軍,飽餐一頓。

《獅子王》裡奔跑的角馬群

食物還是朋友?

在《獅子王》開頭,辛巴的父母正懶洋洋地睡著。獅子確實是種很“懶”的動物,一天中有大半天都在睡覺——這正是它們的生存策略。獅子身上肌肉含量高,又散熱欠佳;飽食一頓後,它們就會睡一個大長覺來保存體力,清晨或傍晚時分再開始打獵。

圖/《世界野生貓科動物》

獅子爆發力強,速度快,但耐力欠佳;而捕食一頭大型食草動物,就能獲得大量的營養補充,是再“劃算”不過的選擇。在開闊的稀樹草原,大型獵物不能迅速吃完,也不易隱藏,很容易被斑鬣狗、禿鷲等其他食肉動物搶奪。經過數十萬年的自然選擇和進化,獅子開始了群體捕獵的生活。

獅子會一邊走,一邊用出色的視力和聽力來識別潛在獵物;或是潛伏在某個有利位置(如水塘邊)等待捕獵機會。它先小心翼翼地貼地潛行,盡可能接近距離獵物,大約15米內;然後再衝刺發起攻擊,最快時速58千米/小時,不過僅能持續約250米。“快、狠、準”。

在進食期間,幼獅正在攻擊一頭長勁鹿的屍體頭頸部,來練習咬喉捕殺的技能。圖/《世界野生貓科動物》

獅子身體上沒有花紋,只有耳背是與體色反差極大的黑色,在遠遠就能看到。獅子集體捕獵時,就靠它來準確定位分散隱蔽的同伴。

多隻雌獅分散佔據有利位置後,往往由一隻雌獅發起追擊,四下奔逃的獵物再落入其他雌獅的埋伏。通常會由一隻成年獅咬住獵物咽喉使其窒息而死,獅群中的其他成員則開始撕咬進食。這種協作能大幅提高成功率,獅子們往往可以捕殺長頸鹿、非洲水牛,甚至大象等體型是自己數倍的大型食草動物。

獅群集體捕獵,可以捕捉到有著超強體力和極易憤怒的非洲水牛。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獅子反應敏捷、有著強大的肌肉和爆發力;骨骼結構柔韌、腕關節十分靈活,伸縮的利爪能牢牢抓住獵物;頜部強壯的咬合力再加上鋒利的尖牙,足以咬穿獵物的喉嚨,是完美的獵手。頂級戰力再加上團隊戰鬥,獅子幾乎可以獵殺非洲草原上的一切生物,是當之無愧的百獸之王

但這也不代表獅子就能高枕無憂了。母獅通常會帶著剛出生沒兩月的幼獅獨自一人生活,對非洲水牛這樣的大型食草動物來說,而這正是趁虛而入的好時機。它們會集合起來,試圖把幼獅踩踏死亡。

《獅子王》裡的斑鬣狗

《獅子王》裡獅子的死對頭是斑鬣狗,現實裡它們也確實對獅子虎視眈眈,會集群攻擊落單的獅子。

斑鬣狗是非洲大草原上效率最高的獵手之一,它們也集群活動捕殺獵物,一隻強壯雌鬣狗率領一群鬣狗,數目甚至可多達80隻。而狼群最多也不過20隻,不由得感歎斑鬣狗強大的組織力!斑鬣狗有著犬齒和強壯的下頜肌肉,甚至可以咬碎骨頭;當獅子和獵豹等其他食肉動物捕食後,它們會分食掉剩下的骨骸。

獅子甚至能擊殺獵豹。圖/《美麗的地球:非洲》

非洲草原上的食肉動物有著特定的等級制度,最“慘”的可能要數獵豹了。獵豹捕食時體溫上升太快,在抓到獵物後往往得喘息個十五分鐘、等體溫降下來後再開始吃。當它守著獵物喘大氣的時候,獅子和鬣狗都來搶現成的食物了。獵豹奔跑速度極快,也往往選擇在獅子和斑鬣狗不經常活動的區域和時間捕獵。

辛巴、彭彭和丁滿。圖/《獅子王》

東非稀樹草原多地勢平坦,一覽無余,也很少可以藏身的樹木。不管是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在這裡生存。比如辛巴的好朋友彭彭和丁滿。

彭彭是一隻普通疣豬,它其實也是獅子的食物之一。疣豬長著龐大的獠牙對抗天敵;它們住在自己挖的洞穴裡,倒退著進洞,屁股先進去,頭露在外面,以防被食肉動物偷襲。

新版《獅子王》把丁滿改成了四足行走,這更符合現實。

站立著的丁滿是細尾獴,俗稱貓鼬。它們也是家族生活,住在自己挖的四通八達的地洞裡。細尾獴主要以昆蟲為食,所以丁滿給小辛巴會喂昆蟲也不奇怪;更有趣的是,獅子的食譜其實也很廣泛,從昆蟲到擱淺的鯨魚都有。或許對饑餓獅子來說,“蚊子再小也是肉”吧。

細尾獴經常站立在晨光之中,有些是在洞口警衛站崗;也有的是讓陽光曬暖自己的小肚皮,因為它們的肚皮是黑色的、皮毛稀疏,便於吸收熱量。

丁滿是一隻細尾獴。圖/《獅子王》

仔細聽的話,你或許能聽到它們在唱:

“hakuna matata”

特別支持:張彤彤,科普作者,動物園愛好者、觀鳥愛好者,作品多見於《博物》等

- END -

作者丨蘇小七

封圖 | 《獅子王》

參考資料

《美麗的地球:非洲》

《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野生動物》

《世界野生貓科動物》

《大貓》

《貓科動物》

《獅王之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