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瀑布屏手機來了,柔性螢幕在接下來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為了能讓手機的正臉看上去只有一塊螢幕,手機廠商近年增加屏佔比的方式可謂層出不窮,若要按照武俠小說那樣分門別派,我能隨口說出四個派系。

小米 MIX 的相機倒置是一派,三星 Galaxy 系列的曲面屏是一派,iPhone 的異型屏是一派,還有一個是去年 OPPO 和 vivo 領銜的升降鏡頭設計,今年就連 Redmi 和一加都用上了,所以從出貨量看,我們也能算他們是新一派。

不過潮流總是輪回轉,正如滑蓋手機的回歸,曾經只有三星一家在堅持做的曲面屏,在最近突然火了起來。

7 月下旬,華為 Mate 30 曝光,該機將繼續沿用曲面屏設計;剛在工信部入網的努比亞 Z20 同樣採用曲面屏設計,而且還是前後雙曲面玻璃機身。

本周,OPPO 副總裁沈義人公布了接近 100% 屏佔比的瀑布屏新機,並且還聲稱玻璃曲率達到驚人的 88 度。

圖片來自:OPPO 副總裁沈義人

進入 2019 年下半年,各種關於曲面屏手機的消息管接踵而至。廠商為何會在這時突然發展全面屏?當下的曲面屏會給我們帶來什麽實質性體驗?

三星、黑莓都用過,奈何始終不成主流

提起「第一款在中國市場上架的曲面屏手機」,你會想起誰?

是三星的 Galaxy S6,華為的 Mate 9 Pro 還是雷軍和梁朝偉同台代言的小米 Note 2?

不可否認,以上這些產品都是業內風靡一時的曲面屏產品,但是要數曲面屏在手機上的首秀,其實是三星 Galaxy Note Edge。

Galaxy Note Edge. 圖片來自:Hardwarezone

我總會懷念以前的電子展會,因為那時廠商總會在這些展會帶來驚喜,不同於現在一年不如一年的演講展。2014 年,三星在柏林國際廣播展(IFA)發布了顛覆當時手機形態的 Galaxy Note Edge。

我至今印象仍深刻的一點是,儘管這款手機除了曲屏以外和同期的 Galaxy Note 4 配置沒有太大差別,但就是因為 Note Edge 這塊單曲面屏,讓 Note 4 瞬間黯然失色。

不過嚴格來說,Galaxy Note Edge 並不算是一款能大量生產的曲面屏手機。

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和實用考量,柔性屏還沒有達到能大量被用在手機裡的地步,即便是少有掌握柔性屏技術企業之一的三星,也只是對 Galaxy Note Edge 的單曲面屏少量出貨,主力還是放在技術相對成熟的 Note 4 身上。

可即便如此,在 Galaxy Note Edge 這款產品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未來(今天)手機的形態和曲面屏的作用。

首先是硬體形態。雖然在手機上使用一塊有弧度的螢幕並不是影響全人類的大事,但曲面屏的出現也的確改變了手機一成不變的直板形態,也給炫技後的三星帶來不菲的品牌價值和關注度,就像今年的折疊屏手機 Galaxy Fold 一樣。

其次是觀感體驗上的改變。當我們剛接觸曲面屏手機時,我們能明顯感覺到曲面屏的視覺衝擊感會比直板屏更加強烈,這種感覺即便是在今天也依然存在。

根據三星在當時的介紹,曲面屏設計的意義,是在於給用戶模擬出翻書的感覺。把側屏設置在右邊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人翻書的習慣都是從右往左地翻頁。

而為了讓用戶把這塊側屏用起來,三星還設計了一套全新的互動方式,譬如在側面加入 App 的快捷開關、AOD 顯示時間、短信通知……

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有了 Galaxy Note Edge 的鋪墊後,雙曲面屏的 Galaxy S6 Edge 於 2015 年正式登場,三星正式進入曲面屏手機時代。隨後其他手機廠商也開始使用曲面屏,試圖在螢幕創新方面找到突破點。

比如在我印象當中最為深刻的黑莓 Priv。

黑莓 Priv 是黑莓唯一一款曲面屏手機,這款手機在進行螢幕創新的同時,也不忘結合了黑莓招牌的實體鍵盤,因此這款手機採用的是滑蓋設計,同樣也是黑莓手機鮮有的結構。

假如我們今天還在用實體鍵盤,Priv 這個設計肯定不會讓人覺得過時。

圖片來自:The Verge

不過無論是三星還是黑莓,他們仍然要面對曲面屏所帶來的幾個問題,一個是如何讓用戶喜歡、習慣使用曲面屏,另一個是曲面屏的誤觸通病。

側邊欄可以說是曲面屏手機的標配功能,這個功能的根本是為了賦予側屏更大的實用價值,讓側屏不至於成為一個花瓶擺設,在三星在側邊欄上加入各種快捷操作,黑莓、vivo 等曲面屏手機廠商亦是如此。

然而這個功能並沒有想象中普及,至少作為 4 年曲面屏手機用戶的我,在過去用 Galaxy S7 Edge 到今天的 Galaxy S10,哪怕三星在近年的側欄中加入國內軟體的快捷功能,哪怕強迫症的我每次都會把側欄的空缺填滿,我仍然不習慣用側欄來點開 App 或小程序,更不用說用它來查氣象、看新聞了。

不過對於曲面屏的誤觸問題,三星的確是在不斷改良優化。以 Galaxy S 為例,Galaxy S6 / S7 Edge 的最大曲率半徑為 12R,在這個曲率下拇指展肌非常容易誤觸螢幕邊緣,造成影響正常使用的誤觸情況。

Galaxy S6 Edge

在後期的 S8、S9 和今天的 S10 上,三星逐步縮小了螢幕曲率,同時也增加了系統層面上的防誤觸措施,但這些補充似乎也不能完全解決飽受詬病的誤觸和改變曲面品不成主流的命運,畢竟在拚屏佔比、性價比的今天,廠商更傾向選擇成本更低、賣點優勢更明顯的異型屏。

曲面屏無疑是改變了手機的發展形態,但小眾市場並不能完全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儘管廠商一直在賦予側屏更多功能,但用戶最終還是會被主流的直板螢幕「矯正」過來。

即使是在曲面屏問世 4 年後的今天,曲面屏在大部分用戶心目中除了「好看」這一屬性外,幾乎沒有能與異形屏抗衡的優勢。

看電影曲面屏不會有任何幫助,玩遊戲也不會有加成,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飯後咖啡一樣功能——舒緩千篇一律設計後的審美疲勞。

曲面屏的 2.0 時代:用螢幕取代實體按鍵,改變手機形態

既然曲面屏如此小眾,為何廠商又要興起這股潮流?

其實不難察覺的是,異型屏經過兩年的發展,其形態已經從 iPhone X 的瀏海發展到如今的水滴狀,而螢幕傳感器的進化,也加速了異型屏在智能手機中的普及速度。

然而大量的異型屏手出現也間接加速了市場的審美疲勞,市場對異型屏不感興趣了,大家都希望手機整個正面都是螢幕。

所以滑蓋和升降結構就是人類想達到「正面全是屏」這個目標的衍生品。升降式設計避開了切割的步驟,不但減少成本,也提升了整機顏值。

不過在回歸到機械機構後,手機的密封性除了打折以外,手機的重量和厚度也隨之增大。顯然,機械式設計也不是一個符合未來趨勢的設計,你可以說它是 2019 年的好設計,但它只是在 2019 年是好設計。

在異型屏和升降設計後,小眾的曲面屏便成了兼備屏佔比和符合未來概念的設計。怎樣的設計才算是未來手機的形態?

首先從目前的趨勢看,螢幕佔比是必然被發展的地方,其次是機身的傳感器會被藏在螢幕下,而機身開孔也會越來越少,無線充電、無線傳輸成為手機的主要傳輸方式。

Mate 30

雖然華為目前還沒有公布 Mate 30 的信息,但網絡上已經有不少關於這款手機的新動態。最為亮眼的是該機將可能會採用無按鍵設計,即取消手機兩側的按鍵,螢幕側面的虛擬按鍵取代。從消息看,這塊螢幕弧度達到接近 90 度,換言之側屏就是接近垂直的形態了。

相比華為的知情人爆料,OPPO 則是更激進地由公司高層來公布新機。而且,沈義人除了四連發 OPPO 新機圖以外,還給這塊曲面屏起了一個相當意境的名字:

瀑布屏

沈義人之所以會將這塊螢幕稱為「瀑布屏」,是因為這塊螢幕的弧度和之前曝光的 Mate 30 一樣達到 88 度,彎曲程度比之前的 Find X 要更大且更明顯。

同時我們也能從幾張真機圖看到,這台「瀑布屏」手機的左右兩側均沒有物理按鍵,儘管我們不能判定手機是否為無開孔設計,但從外觀上看,用側屏來取代實體按鍵應該會是接下來的設計趨勢。

所以從兩家大廠的發展方向看,曲面屏(瀑布屏)會重新興起的原因其實不難猜測,在比拚屏佔比之後,廠商需要從設計上找到突破點去激起大眾的購買欲,那就是無按鍵或更激進的無開孔設計。

而在這些需求下,曲面屏做到了廠商一直追求的屏佔比,也同時具備了實現無按鍵互動的條件和兼顧人類的手機使用習慣。

哪怕目前我們都知道曲面屏的最大作用只是「好看」,但只要和傳統的直板螢幕對比,不少人都會為曲面屏手機而買單。

2016 年半年出貨 1180 萬台的 Galaxy S7,和 1330 萬台的 Galaxy S7 Edge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曲面屏能否成功,關鍵還要看廠商優化

曲面屏無疑是今年下半年的發展趨勢之一,但有著三星的前車之鑒,顯然曲面屏的曲率不宜過大,否則在用戶豎屏操作時很容易發生誤觸。

譬如在打鍵盤時,雙手的拇指肌肉必然會接觸到螢幕側面的鍵位,這樣便會嚴重影響打字速度和效率。而且在日常操作中,兩邊邊緣部分的按鈕也容易被手掌肌肉誤觸。

當你還沒有看完一個抖音視頻,畫面就滋溜一下被滑走了。

所以,手機廠商在給這塊側面幾乎是垂直的螢幕賦予更多功能前,必先解決的是螢幕的誤觸問題,這也是影響曲面屏在日後能否讓用戶接受的關鍵之一。

三星防誤觸機制「Edge Touch」

三星對付誤觸的手法是軟硬合一,在減少螢幕彎曲曲率的同時,也加入了防誤觸機制,用戶可以自定義側屏的區域靈敏度,以「封鎖」特定區域的方式,作為誤觸的解決辦法。

同理,自 iPad 的邊框被逐漸修窄,蘋果也在 iPad 加入了防觸控的機制。當用戶的二分之一拇指接觸到螢幕邊緣,系統會判定為握持姿勢,因此不會激發觸控操作,這個功能在大尺寸 iPad 上可能不會太多人注意,但在小尺寸的 iPad mini 上可謂相當實用。

誤觸是手機廠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另一方面是讓用戶真正知道曲面屏的好處。

從三星和其他曲面屏手機能看到,曲面屏給手機提供了側屏工具欄的功能,而且這個功能在今天甚至還能與我們國內常用的微信、搜狐新聞的 App 掛鉤。

但實際上對於經常停留在微信程序中的用戶來說,直接在 app 內操作反而是個更快捷的方法,而且即便是其他功能開關、聯繫人,也可以在下拉通知欄和電話程序中解決。

所以如何讓用戶放棄傳統螢幕的互動方式去習慣曲面屏,歸根到底還需要廠商去引導和增添更多創新的側屏功能,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曲面屏在今年也只會是曇花一現,變成為廠商賺吆喝、「為概念而概念」的展示品而已。

曲面屏是新趨勢,但應用不止是在手機上

曲面屏手機不一定是手機的最終形態,但曲面屏背後的技術很可能會是未來手機的組成部分之一。從 OPPO、華為計劃用螢幕取代某些關鍵功能開始,我們就能看到曲面屏背後的柔性螢幕已經為手機形態拉開了一個新序幕。

柔性屏「卷軸」手機

當然,柔性螢幕的優勢並不會隻適用在手機上。單從過去到今天的手機設計看,手機螢幕從過去的小屏變成了觸控、從觸控變成了大屏、從大屏變成了高屏佔比的全面屏。

而如今手機裡最大的硬體——螢幕,它也能彎折了,那麽手機的最終形態也開始從傳統的直板狀,變成戴在手腕上的手錶、能展開變成小平板的「卷軸」、可以折疊起來的一本「書」……

努比亞在今年的 MWC 上展出了一款柔性屏可穿戴設備「努比亞α」。這款設備搭載的是一塊 4 英寸的柔性屏,並且具備健康檢測、移動支付、導航、電話和視頻通話。

在行業人士看來,可穿戴設備很有可能會是手機的下一個設計形態。

圖片來自:Letsgo Digital

三星也加以改良了柔性屏的作用,將螢幕形態「卷軸化」。根據三星在今年 6 月提交的專利草圖,能看到三星正設計一種帶卷軸的可伸縮設備,與折疊屏手機相似,這款設備能在手機和平板模式中隨意切換。

京東方展出的卷軸柔性屏

另外,柔性屏在智能車載領域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今年的 SID 展會上,京東方展出了未來汽車的智能座艙方案。

通過一塊 12.3 英寸的柔性屏和布置在車艙的智能傳感器,給駕駛者提供從實時行駛情況到導航、娛樂控制功能。

由柔性屏、常規螢幕組成的全景智能座艙

不過儘管柔性屏在今天已經有著相當多的應用概念,但要在現實場景中使用還需要其他技術的考量和突破。在上市前夕被突然喊停的三星 Galaxy Fold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也側面反映了柔性屏的關鍵除了螢幕,還需要考慮其他零組件的設計。

再放到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瀑布屏手機,廠商要給消費者不一樣的設計、不一樣的體驗,那麽要解決的除了螢幕,還要考慮新技術的體驗和用戶習慣。從設計角度來說,無按鍵設計確實是智能手機造型的突破,它讓手機有著更好的一體性、更高的屏佔比、更強的視覺衝擊。

但要是從實際角度看呢?這點我認為還是要摸上真機之後才能給出評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