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絡授課、微信答疑,95歲清華老教授首次在線授課

95歲的張禮,是清華大學教齡最長的老師。

32歲的胡嘉仲,迎來在清華園任教的第一年。

這個春天,清華大學首次啟動全校性大規模實時、互動、異地、分散的在線課堂教學。

曾經是師生的兩人,變成同事,聯手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2月20日,是他們在線雲課堂首次亮相。

傳統課程上網“翻新”

上午 9:20,胡嘉仲背著電腦包,戴著口罩,騎著電動車來到張禮先生家樓下。幾聲輕扣,張禮笑臉盈盈地開門把他迎進房間。房門左側便是張禮的書房,也是在線課堂的“後台”。

離上課還有一小段時間,張禮和胡嘉仲已做好調試、設置鈴聲、蓄勢待發!

“張先生,在線上課您緊張嗎?”

“哈哈,不緊張,有嘉仲在,我就放心了!”張禮笑言。“我把軟體、硬體都交給他。”

“而且,最重要的是,嘉仲是非常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家,有他加入,這堂課突破了理論物理的研究層面,引入了實驗物理的角度,變得更前沿、更豐富,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們‘搭伴兒’,挑戰無極限!”張禮說。

“量子力學前沿選題”這門課從1998年開課,張禮講了22年。作為一門研究生專業課程,每年也都會有很多高年級大學生選修這門課。

這次,他與剛剛回國的胡嘉仲聯合授課,並按照學校如期開課的要求,通過雨課堂+微信群的方式挑戰在線教學。

對於95歲的張禮來說,這是從教70余年“挑戰無極限”的“再出發”。

對32歲的胡嘉仲而言,這是從教生涯的第一門課,也是一次向“起點”致敬!

胡嘉仲2007年考入清華物理系,在這裡渡過四年本科時光,之後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十年前,他坐在清華園的課堂裡聽得如癡如醉,嚮往量子物理的奇妙世界;十年後,他坐在張先生的身旁同上一門課,學習為人師表的點點滴滴。

“張先生這門課,讓我對當時整個量子物理的前沿理解得更為透徹,後來我在博士期間選擇從事量子物理超冷原子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受到張先生的影響與啟發。”胡嘉仲回憶道。

“張先生的課不像一般基礎課程,所有內容都可以在書本裡找到,先生的課有很多內容是前沿的,書本上可能寫不太清楚的,需要不斷學習和鑽研,這讓我們當時覺得非常有收獲。”胡嘉仲說。

啟動學生視角“監聽”網絡

“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是我的年齡讓思維沒有年輕時那麽敏捷了!”張禮的笑聲洪亮又充滿底氣,很難相信,他竟然已經是年逾九旬的老人了。

“這種上課方式簡直太好了,對學生尤其有好處!”張禮說,傳統課堂學生們都“不敢”提問,而在網絡課堂,同學們通過微信群隨時提問,老師們及時解答,所有的問題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還能互相交流,促進大家獨立思考。

經過幾次試講,張禮已經完全適應了在線上課的教學方式。

此前試講時,出現了幾次網絡卡頓的情況,胡嘉仲及時提醒他,網絡課堂聲音可能延遲,PPT切換頁面時要停頓一下,再翻下一頁。張禮牢記著!

他們還想到了一個互相配合的好辦法——張禮講課的時候,胡嘉仲用另一台電腦打開雨課堂,選用“學生視角”時刻“監聽”著網絡音質是否穩定,並打開手機微信群,隨時關注著同學們在群裡提出的問題,做到全面掌控、時刻把握、及時回應。

9:50,隨著鈴聲響起,張禮和胡嘉仲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教學中。

“同學們上午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量子效應裡非常重要的內容——超導,讓我們先了解一下BCS wave function。”張禮打開全英文的PPT頁面。

95歲的張禮隨性自在地靠在椅背上,手邊的講義放在桌前,其他再無任何文字材料。但他其實並不看講義,有時看向電腦,有時乾脆望向窗外,那些略顯艱深的超導理論的延展及故事猶如泉水一樣,自然地汩汩流淌出來。

“我是衝著張先生和胡老師選這門課的,這次兩位老師一起開課真是很大的驚喜!”家住山西晉中的物理系大學生張中弛說,兩位老師各有所長,張先生講課思路很嚴謹,邏輯清晰,善於從歷史的角度娓娓道來;胡老師十分了解現在的科研前沿、實驗技術和很多新的思想,兩位老師相互結合,讓這門課程內容更加充實豐富,也更容易理解。

乾勁兒源自多年鍛煉

為講好“前沿”,張禮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兩年前的9月,記者採訪時候,他曾分享了每日的作息:早上五點,起床看文獻。沒課時,就到清華高等研究院辦公室,繼續讀文獻,每天至少8個小時,有時連周六也在忙碌。

整潔的辦公室裡有各種英文學術期刊,《科學》《自然》雜誌裝訂成冊,書脊上標注名稱和日期;辦公桌上,還有裝訂整齊的英文文獻;電腦上,英文文件佔據大半桌面……他編寫的與課程配套的教材《量子力學前沿問題》已更新至第三版……

張禮還是高研院各種講座的常客,他總是坐在第一排,老先生對學問的探究,讓年輕的學子印象深刻。清華物理系學生韓同航記得,最初就是在講座上看到張先生,“他基本上每個講座都聽,還常常提問。”

大師,是最好的榜樣。張禮觀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報告,消化之後再傳遞給學生。

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認識了因為揭開超導電性的秘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巴丁,知道他是從物理實驗中得到啟發,而其研究生則在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超導體的基態波函數;學生們還認識了日裔科學家南部陽一郎,他花費了兩年時間去驗證基態波函數的合理性,即不破壞規範不變性,繼而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也獲得諾獎……後來,張禮又組織起物理系多位老師一起觀摩諾獎得主報告,編寫成《近代物理學進展》一書,被評為重點教材。

年過九旬,哪來這麽大精神頭?張禮把這歸功於鍛煉。從1977年開始,張禮就開始晨跑,這一習慣一直堅持到90歲,“跑完步,有些沒想清楚的學術問題就有思路了。”此後,在醫生建議下,張禮晨練改為繞著大禮堂疾步快走。

時常有人問,從教70余年,還要教多久?張禮說,只要一想起還要上課,自己的精氣神就完全不一樣,“如果有一天,腦子不行了,看不懂,也講不懂,那我就投降。可沒到那一步,我絕不放棄。”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敏 通訊員 高原

監製:曹斌、張鵬

編輯:薑晶晶

流程編輯:孫昱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