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評論員觀察:“辯證思維”賦能良政善治

既用對立統一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堅持一分為二,也善於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注重牽住“牛鼻子”

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讓我們找到了一條風險可控、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徑,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動態平衡

觀察中國發展,講求統籌協調、有機統一是一個重要視角。既強調擴大開放,又堅持獨立自主“辦好自己的事”;既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又鼓勵基層探索更多原創性改革;既講如何做大“蛋糕”,又講如何分好“蛋糕”……“照辯證法辦事”,這樣的治理智慧,貫穿於新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

辯證法既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問題的一把“金鑰匙”,也是推進工作的重要方法。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統籌兼顧、“彈鋼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明確強調:“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改革開放之後,針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新中國7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在如此複雜的國情下、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取得如此大的發展成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共產黨人懂得“照辯證法辦事”,用辯證思維賦能良政善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中國是個大國,“大”既意味著我們有規模的優勢、有宏偉目標的指引,也意味著我們有協調發展的難度、會在前進道路上遇到各種艱難險阻。一方面,中國從東部到西部、從城市到鄉村,各地方方面面的差異大,必須統籌考慮。另一方面,改革越深入,涉及的利益關係就越複雜。要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就非增強辯證思維能力不可。

這種辯證思維,首先就體現為“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正所謂,“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面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強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生產、生活水準的提高來帶動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既堅持整體推進,也善於重點突破;既用對立統一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堅持一分為二,也善於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注重牽住“牛鼻子”,這讓我們的事業發展蹄疾步穩,讓中國能從容、沉著與自信地走向未來。

這種辯證思維,也體現為“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全面、聯繫和發展地分析、解決問題,克服片面性。比如,我們在推動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起來後,又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協同、共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還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形成多中心、網絡化、開放式的區域發展格局。同時,我們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聯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正體現著辯證思維。

這種辯證思維,還體現為“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方法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始終注重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我們始終強調要葆有“闖”的精神和“冒”的勇氣,大膽探索、勇於開拓,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另一方面,推進之時,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先試點再推廣、先局部後全局,穩扎穩打、穩步推進。運用辯證思維,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讓我們找到了一條風險可控、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徑,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動態平衡。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形勢越是複雜,任務越是艱巨,就越需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發揚“照辯證法辦事”的優良傳統,我們就能不斷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在新長征路上書寫新輝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0日 05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